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土木工程国际化的趋势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对懂技术、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具体要求。介绍了如何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及在教学各个环节上如何进行实践与革新。总结了毕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与工作前景,对目前有关双语教学的模糊认识进行了简要评论。
关键词:复合型 涉外土木工程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75-02
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始终是人才培养问题。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必须落实的课题,而且必须是在实践中、实践后认真总结与反思的。我们认为,针对工程实际,必须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国际化、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这种人才,是企业与社会所需求的,也必然会在某种关键时刻与位置发挥作用的。成为这种人才,也是在校学生提升自己的必然要求。土木工程是国际国内的重要行业,企业与学生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经呈现了明显的渴求,我们就不能不顺应这种渴求以改革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
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复合型涉外土木工程人才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异常严峻。今年应届毕业生总人数多达700万人。除少数(约占10%)名牌或重点大学毕业生外,大多数学生就业并非易事。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学生找工作费尽周折。表面上“人才”过剩,实质上是培养质量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质量较低,技能单一,目标模糊是目前普通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弊端。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行业的发展加大了人才需求。随着需求数量的增加,人才的需求逐渐向高质量及复合型发展。特别是由于工程的进一步国际化,各大公司要求其人才既要精通专业,又要通晓外语。中建、中铁、中交、中水电等大型工程公司每年参与海外招投标项目。以中铁某局为例,其海外工程承包总额已达100亿元,占其国内外总工程量的1/3。山东某大型土木工程集团的海外工程涉及越南、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尼泊尔等国家。但根据反映,相关人才相对缺乏。目前,涉外土木工程的人才需求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要求能够参与国际招投标,懂土木工程技术,可以熟练使用英文编写标书文件。
(2)在国外参与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并能与外方交流。
(3)国外工程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或在中国国内实施国外银行贷款的项目,需要技术翻译,也会形成涉外人才需求。
根据上述市场情况,我们已经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细分出一个“涉外土木工程”方向,目前已经和正在培养的有四届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提高了培养标准,加大了培养力度,使其成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必将在国际土木工程行业中具备竞争实力。已经毕业的学生,多数进入各大公司工作,部分已直接进入海外公司。
这种复合型涉外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是在当前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对于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这必将有利于大幅度地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高校双语教学开展,提高教师外语水平,开阔教师视野,并大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优质教育的实现。
2 人才培养模式与具体实施方案
“复合型人才”的提法由来已久,中国已有一些国外学成回国人员。但通过出国留学方式,其代价之高,非一般经济状况的学生及家庭所能承受,而且毕竟数量太少,所以人才培养可以考虑立足国内。在国内,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了“工程英语”方向,学生来源为英语专业的文科学生,开设的工程课程仅是概论性质的相关专业课,门数也比较少。但土木工程本身已是具有较高难度的工科专业,要胜任将来的国际技术交流,承担这一角色者必须是理工科知识背景,应该首先精通技术,然后掌握外语,所以必须主要培养土木工程的学生去挑战这一难度。
精专业、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双语教学的开展。目前各个高校普遍开展了双语教学,但缺点有二:(1)学生没有经过动员与选拔,班级不是经过精心组织与重新整合的,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干劲较弱,不知道为什么进行双语教学;(2)双语教学课程门数太少。对于一个工科本科专业,要想真正培养过硬的人才,仅仅设置一两门双语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所设立的“涉外土木工程”专业,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职业规划教育,进行选拔动员,目前已组建7届涉外土木工程学生班级:2006级36人(已毕业),2007级31人(已毕业),2008级23人(已毕业),2009级32人(已毕业),2010级31人(在读,已签约),2011级29人(在读),2012级31人(在读)。我们帮助学生认清市场需求,明确“涉外土木工程”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与学习难度。学生必须有明确的动机、吃苦的精神、良好的基础才可以进入本班学习,而且不努力将会被淘汰。
其次,在保持原有培养标准,及原有学时及学分分配比例,各种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不变,仍以力学、土木工程作为主干课程的前提下,专业主干课程都采用了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总计课程达到14门,基本上覆盖了第二、三、四学年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形成了双语教学的强劲氛围,学生必须掌握中文与英文内容,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才可以学会,才有可能通过考试。另外,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教学环节均为双语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效果。还聘请外教、企业专家前来授课,举办各种讲座以及暑期强化培训班,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国际竞争意识。
我们所做的努力是有的放矢的。企业与社会确实需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而学生也通过成为复合型人才而变得具有就业竞争力,受到企业与社会欢迎。
做好涉外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其关键就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团队的作用。对于教学过程,我们教学团队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包括: (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制定了双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得双语教学有的放矢,有方案可依。
(2)建立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使之成为一个科学、合理、连续、完整的结构体系,改变了以往双语教学单一课程的模式。
(3)明确了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要求,形成了从课堂教学、教案、课件、作业、考试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4)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已建立了以原版教材为核心,以中国规范为主导的中外结合的立体教材体系。
(5)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采用了互动式授课(active learning),如:一对一讨论(pair share),分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学生讲授练习(presentation)等等,强化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表达土木工程技术的能力。
(6)建立了学生可进可退的专业方向平台。使学生通过面试进入双语教学平台,或前来试听试学,如果能力不到可退回原班级的机制。
其他与教学方面相关的特色还有:
(1)建立了以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双语实践教学体系,使双语教学不只限于三尺讲台,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2)建立了以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国内外工程案例、作业答疑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平台。
3 涉外土木工程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的初步成果
自2008年4月开始,经过师生双方的艰苦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除出国留学(共8人)、考研学生以外,2010、2011、2012、2013届涉外土木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已全部工作,2014届已全部签约,并且供不应求。工作或签约单位70%为中央直属如中铁、中交、中水电、中建等大型施工企业。企业对这种培养模式充分认可,对这种复合型人才表示欢迎。在已经工作的学生用人单位里,对涉外学生除给予在国内工作的锻炼外,还优先考虑安排到海外部或直接去海外项目工作。目前已有学生进驻刚果、尼日利亚、肯尼亚、科威特、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在校学生也积极踊跃报名参加涉外工程班级,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经过严格训练,除能掌握中文内容外,还可以用英文表达,表现出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既懂技术,又通英语,既是工程师,又能做翻译的复合型人才已初步成型。
在开办涉外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也在这一平台上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我校出国进修教师回校后,以前没有这种专业模式,他们往往感觉没有用武之地,即使找到某一个班开设一门双语课程,但由于没有组织与动员,多数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一般。而我们这种做法为这部分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至少不会荒废他们出国所学。目前《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原理》)已被评为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钢结构》获学校双语教学一等奖,《结构设计原理》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涉外土木工程双语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也已经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该班的设立,对于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外事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加拿大、瑞典、南非、奥地利等国教师前来参观访问并与师生交流。
4 关于双语教学的个人看法
关于双语教学问题,争论颇多。目前我们也听到看到过多种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双语教学无用论”。有人认为,我们作为中国教师,应该用纯正的国语授课,不应该把课堂搞成“不伦不类”。我们且不说这些观点的理论依据,单单是企业与社会的需求,我们作为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不应该再充耳不闻、闭门造车了。许多企业都在往外走,外国企业都在走进来,都在实施全球战略,而人才缺口却很大,交流障碍却很多,特别是深层次的技术交流障碍与误解,一直不容易克服,一般的翻译人员是爱莫能助的。我们作为这一行业的教师,是内行人,理应具备敏锐的察觉力,承担起前瞻性的责任,使外语真正发挥技术交流的功能,为什么还要无所作为,为什么不能下点功夫去帮助企业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帮助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
另一种说法是,现在能担任双语教学的中国教师太少,或者水平不够,或者是学生的水平不够。是的,如果都是外国教师当然很好,但我们付不起那种成本,也很不现实,只能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如果学生都无师自通,成了双语专家,那我们根本不需要搞什么教学。就是因为学生需要培养,需要提高,才需要教师想尽办法去授课,去训练,特别是我们非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要想在国际国内就业市场上或者在将来的职场上具有竞争实力,必须师生共同努力,下大力气,掌握两种技能,才有可能实现竞争目标。同时教学相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水平,自己也可以成为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虽然有时会在某些课程上失败,但我们不应该否定双语教学本身,把双语教学本身作为局部失败的借口,更不能因噎废食。我们认为,认真做好双语教学不会产生什么负面效应。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还必须防止出现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为语言而语言,仅仅是为了说几句漂亮外语,背几个单词,就认为是双语教学,那就成了一种无关痛痒的应付。甚至如果耽误了土木工程本身课程的理解与掌握,那就是有害的。我们的做法是,必须立足国内,掌握中文的全部内容,再去理解与掌握英文的全部内容。因为课程内容是中英对照的,对于难度较高的全英文课,学生可以上完中文课再上全英文课,这就意味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而绝不是简单的听课而已。期末考试的试卷,内容与其他中文班相同,但都用英文表达,这就意味着课程结束时,这位学生必须会用中英两种语言来表述土木工程。如果能力不够,无法通过考试,则可以选择退出。但即使回到原班,也不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进度。所以这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真正意义的提高,也就是说,即使不能出国就业,在国内也照样干;但只要机会来临,这种学生就会脱颖而出,因为他们已经做好了思想上与能力上的储备。
参考文献
[1] 纪大海.现代人才品质与新人本教育[J].教育研究,2001(11):30-33.
[2] 马春玲.对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1-33.
关键词:复合型 涉外土木工程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75-02
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始终是人才培养问题。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必须落实的课题,而且必须是在实践中、实践后认真总结与反思的。我们认为,针对工程实际,必须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国际化、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这种人才,是企业与社会所需求的,也必然会在某种关键时刻与位置发挥作用的。成为这种人才,也是在校学生提升自己的必然要求。土木工程是国际国内的重要行业,企业与学生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经呈现了明显的渴求,我们就不能不顺应这种渴求以改革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
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复合型涉外土木工程人才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异常严峻。今年应届毕业生总人数多达700万人。除少数(约占10%)名牌或重点大学毕业生外,大多数学生就业并非易事。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学生找工作费尽周折。表面上“人才”过剩,实质上是培养质量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质量较低,技能单一,目标模糊是目前普通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弊端。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行业的发展加大了人才需求。随着需求数量的增加,人才的需求逐渐向高质量及复合型发展。特别是由于工程的进一步国际化,各大公司要求其人才既要精通专业,又要通晓外语。中建、中铁、中交、中水电等大型工程公司每年参与海外招投标项目。以中铁某局为例,其海外工程承包总额已达100亿元,占其国内外总工程量的1/3。山东某大型土木工程集团的海外工程涉及越南、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尼泊尔等国家。但根据反映,相关人才相对缺乏。目前,涉外土木工程的人才需求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要求能够参与国际招投标,懂土木工程技术,可以熟练使用英文编写标书文件。
(2)在国外参与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并能与外方交流。
(3)国外工程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或在中国国内实施国外银行贷款的项目,需要技术翻译,也会形成涉外人才需求。
根据上述市场情况,我们已经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细分出一个“涉外土木工程”方向,目前已经和正在培养的有四届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提高了培养标准,加大了培养力度,使其成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必将在国际土木工程行业中具备竞争实力。已经毕业的学生,多数进入各大公司工作,部分已直接进入海外公司。
这种复合型涉外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是在当前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对于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这必将有利于大幅度地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高校双语教学开展,提高教师外语水平,开阔教师视野,并大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优质教育的实现。
2 人才培养模式与具体实施方案
“复合型人才”的提法由来已久,中国已有一些国外学成回国人员。但通过出国留学方式,其代价之高,非一般经济状况的学生及家庭所能承受,而且毕竟数量太少,所以人才培养可以考虑立足国内。在国内,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了“工程英语”方向,学生来源为英语专业的文科学生,开设的工程课程仅是概论性质的相关专业课,门数也比较少。但土木工程本身已是具有较高难度的工科专业,要胜任将来的国际技术交流,承担这一角色者必须是理工科知识背景,应该首先精通技术,然后掌握外语,所以必须主要培养土木工程的学生去挑战这一难度。
精专业、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双语教学的开展。目前各个高校普遍开展了双语教学,但缺点有二:(1)学生没有经过动员与选拔,班级不是经过精心组织与重新整合的,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干劲较弱,不知道为什么进行双语教学;(2)双语教学课程门数太少。对于一个工科本科专业,要想真正培养过硬的人才,仅仅设置一两门双语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所设立的“涉外土木工程”专业,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职业规划教育,进行选拔动员,目前已组建7届涉外土木工程学生班级:2006级36人(已毕业),2007级31人(已毕业),2008级23人(已毕业),2009级32人(已毕业),2010级31人(在读,已签约),2011级29人(在读),2012级31人(在读)。我们帮助学生认清市场需求,明确“涉外土木工程”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与学习难度。学生必须有明确的动机、吃苦的精神、良好的基础才可以进入本班学习,而且不努力将会被淘汰。
其次,在保持原有培养标准,及原有学时及学分分配比例,各种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不变,仍以力学、土木工程作为主干课程的前提下,专业主干课程都采用了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总计课程达到14门,基本上覆盖了第二、三、四学年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形成了双语教学的强劲氛围,学生必须掌握中文与英文内容,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才可以学会,才有可能通过考试。另外,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教学环节均为双语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效果。还聘请外教、企业专家前来授课,举办各种讲座以及暑期强化培训班,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国际竞争意识。
我们所做的努力是有的放矢的。企业与社会确实需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而学生也通过成为复合型人才而变得具有就业竞争力,受到企业与社会欢迎。
做好涉外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其关键就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团队的作用。对于教学过程,我们教学团队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包括: (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制定了双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得双语教学有的放矢,有方案可依。
(2)建立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使之成为一个科学、合理、连续、完整的结构体系,改变了以往双语教学单一课程的模式。
(3)明确了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要求,形成了从课堂教学、教案、课件、作业、考试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4)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已建立了以原版教材为核心,以中国规范为主导的中外结合的立体教材体系。
(5)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采用了互动式授课(active learning),如:一对一讨论(pair share),分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学生讲授练习(presentation)等等,强化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表达土木工程技术的能力。
(6)建立了学生可进可退的专业方向平台。使学生通过面试进入双语教学平台,或前来试听试学,如果能力不到可退回原班级的机制。
其他与教学方面相关的特色还有:
(1)建立了以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双语实践教学体系,使双语教学不只限于三尺讲台,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2)建立了以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国内外工程案例、作业答疑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平台。
3 涉外土木工程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的初步成果
自2008年4月开始,经过师生双方的艰苦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除出国留学(共8人)、考研学生以外,2010、2011、2012、2013届涉外土木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已全部工作,2014届已全部签约,并且供不应求。工作或签约单位70%为中央直属如中铁、中交、中水电、中建等大型施工企业。企业对这种培养模式充分认可,对这种复合型人才表示欢迎。在已经工作的学生用人单位里,对涉外学生除给予在国内工作的锻炼外,还优先考虑安排到海外部或直接去海外项目工作。目前已有学生进驻刚果、尼日利亚、肯尼亚、科威特、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在校学生也积极踊跃报名参加涉外工程班级,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经过严格训练,除能掌握中文内容外,还可以用英文表达,表现出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既懂技术,又通英语,既是工程师,又能做翻译的复合型人才已初步成型。
在开办涉外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也在这一平台上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我校出国进修教师回校后,以前没有这种专业模式,他们往往感觉没有用武之地,即使找到某一个班开设一门双语课程,但由于没有组织与动员,多数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一般。而我们这种做法为这部分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至少不会荒废他们出国所学。目前《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原理》)已被评为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钢结构》获学校双语教学一等奖,《结构设计原理》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涉外土木工程双语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也已经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该班的设立,对于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外事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加拿大、瑞典、南非、奥地利等国教师前来参观访问并与师生交流。
4 关于双语教学的个人看法
关于双语教学问题,争论颇多。目前我们也听到看到过多种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双语教学无用论”。有人认为,我们作为中国教师,应该用纯正的国语授课,不应该把课堂搞成“不伦不类”。我们且不说这些观点的理论依据,单单是企业与社会的需求,我们作为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不应该再充耳不闻、闭门造车了。许多企业都在往外走,外国企业都在走进来,都在实施全球战略,而人才缺口却很大,交流障碍却很多,特别是深层次的技术交流障碍与误解,一直不容易克服,一般的翻译人员是爱莫能助的。我们作为这一行业的教师,是内行人,理应具备敏锐的察觉力,承担起前瞻性的责任,使外语真正发挥技术交流的功能,为什么还要无所作为,为什么不能下点功夫去帮助企业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帮助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
另一种说法是,现在能担任双语教学的中国教师太少,或者水平不够,或者是学生的水平不够。是的,如果都是外国教师当然很好,但我们付不起那种成本,也很不现实,只能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如果学生都无师自通,成了双语专家,那我们根本不需要搞什么教学。就是因为学生需要培养,需要提高,才需要教师想尽办法去授课,去训练,特别是我们非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要想在国际国内就业市场上或者在将来的职场上具有竞争实力,必须师生共同努力,下大力气,掌握两种技能,才有可能实现竞争目标。同时教学相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水平,自己也可以成为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虽然有时会在某些课程上失败,但我们不应该否定双语教学本身,把双语教学本身作为局部失败的借口,更不能因噎废食。我们认为,认真做好双语教学不会产生什么负面效应。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还必须防止出现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为语言而语言,仅仅是为了说几句漂亮外语,背几个单词,就认为是双语教学,那就成了一种无关痛痒的应付。甚至如果耽误了土木工程本身课程的理解与掌握,那就是有害的。我们的做法是,必须立足国内,掌握中文的全部内容,再去理解与掌握英文的全部内容。因为课程内容是中英对照的,对于难度较高的全英文课,学生可以上完中文课再上全英文课,这就意味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而绝不是简单的听课而已。期末考试的试卷,内容与其他中文班相同,但都用英文表达,这就意味着课程结束时,这位学生必须会用中英两种语言来表述土木工程。如果能力不够,无法通过考试,则可以选择退出。但即使回到原班,也不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进度。所以这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真正意义的提高,也就是说,即使不能出国就业,在国内也照样干;但只要机会来临,这种学生就会脱颖而出,因为他们已经做好了思想上与能力上的储备。
参考文献
[1] 纪大海.现代人才品质与新人本教育[J].教育研究,2001(11):30-33.
[2] 马春玲.对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