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流行着以“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教师似乎尽了“责任”,但是从实质看,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中心论”,学生的习作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已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也会熄灭。
本人在以前的作文教学中,也经常套用这种模式,而最终总是效果不佳,常因此而苦恼。静下心来细想,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的确与学生的实际要求相悖,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内容,作些理性的分析。
1.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布置的习作题目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任务题”,如果教师没有布置学生课前积累习作素材,学生习作时往往只能盲目应付。如果教师所布置的题目,学生的确没有材料可写,教师是否可以允许学生另选自己喜欢的题目写呢?我认为学生习作不仅有自己选择题目的权利,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独特的发现,或在不知不觉中创造适宜孩子们写作的素材。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班级常组织一些新颖有趣的、喜文乐见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加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例如:我计划在12月25日这天写一篇题目为“圣诞节真快乐”的作文,我改变了以往的方法,没有写出题目,然后讲解怎样审题、怎样立意、怎样布局谋篇。而是走进教室后,找一名“小画家”到黑板前画一只苹果,然后用我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粉笔让其着了色,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看见的是一张张目瞪口呆的面庞,我深知同学们没有领会到我的用意,然后又叫另一名同学将一张画有圣诞树、圣诞老人的彩图挂在黑板另一旁。顿时,教室沸腾起来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今天是圣诞节”,我说:“对,今天是圣诞节,老师把这只漂亮的苹果送给你们,祝你们节日快乐”。此时教室里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这样,既给同学们增加了节日气氛,同时也为全班同学提供了写作素材。通过观察苹果、观察圣诞树,学生们自然地想到圣诞节,同学们有的放矢,有话可说,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综合能力自然就形成了。
2.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从同步作文、少儿报刊上找几篇优秀习作读一读,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另一种是从审题、选材到列提纲进行一一的详细指导,学生的习作思路受到了束缚,大多是模仿老师的,于是学生的习作出现了雷同现象。这两种指导方法的确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生习作。习作时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虽听了老师的指导,但一旦进行习作时,却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如果教师不能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随机指导,他们的思维不但”活”不起来,而且对习作会产生厌烦乃至畏惧心理。
4.教师批改。目前的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习作往往罗列问题的多,肯定优点的少。打开学生的作文本,只见画了一大堆红杠杠,圈出一个个错别字和病句,误认为找出的问题越多,越说明教师批改的认真负责。殊不知,这种以“纠谬”为主的批改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在一次次的习作中所尝到的是一次次失败的痛苦滋味,这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5.教师讲评。一般在作文评讲课时,除了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外,讲评的内容也多以“纠谬”为主。讲评时,教师苦口婆心,而学生却情绪低落。据一家语文刊物统计,那些爱上作文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90%是因为受到老師表扬而兴致勃勃地热爱写作,自我激励奋发进取的。由此可见,要想大面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作文讲评就应当以表扬为主。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像一位成功的“园丁”那样,不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纠缠那些枯黄的叶片上,而是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生机勃勃的新芽上。
本人在以前的作文教学中,也经常套用这种模式,而最终总是效果不佳,常因此而苦恼。静下心来细想,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的确与学生的实际要求相悖,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内容,作些理性的分析。
1.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布置的习作题目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任务题”,如果教师没有布置学生课前积累习作素材,学生习作时往往只能盲目应付。如果教师所布置的题目,学生的确没有材料可写,教师是否可以允许学生另选自己喜欢的题目写呢?我认为学生习作不仅有自己选择题目的权利,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独特的发现,或在不知不觉中创造适宜孩子们写作的素材。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班级常组织一些新颖有趣的、喜文乐见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加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例如:我计划在12月25日这天写一篇题目为“圣诞节真快乐”的作文,我改变了以往的方法,没有写出题目,然后讲解怎样审题、怎样立意、怎样布局谋篇。而是走进教室后,找一名“小画家”到黑板前画一只苹果,然后用我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粉笔让其着了色,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看见的是一张张目瞪口呆的面庞,我深知同学们没有领会到我的用意,然后又叫另一名同学将一张画有圣诞树、圣诞老人的彩图挂在黑板另一旁。顿时,教室沸腾起来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今天是圣诞节”,我说:“对,今天是圣诞节,老师把这只漂亮的苹果送给你们,祝你们节日快乐”。此时教室里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这样,既给同学们增加了节日气氛,同时也为全班同学提供了写作素材。通过观察苹果、观察圣诞树,学生们自然地想到圣诞节,同学们有的放矢,有话可说,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综合能力自然就形成了。
2.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从同步作文、少儿报刊上找几篇优秀习作读一读,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另一种是从审题、选材到列提纲进行一一的详细指导,学生的习作思路受到了束缚,大多是模仿老师的,于是学生的习作出现了雷同现象。这两种指导方法的确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生习作。习作时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虽听了老师的指导,但一旦进行习作时,却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如果教师不能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随机指导,他们的思维不但”活”不起来,而且对习作会产生厌烦乃至畏惧心理。
4.教师批改。目前的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习作往往罗列问题的多,肯定优点的少。打开学生的作文本,只见画了一大堆红杠杠,圈出一个个错别字和病句,误认为找出的问题越多,越说明教师批改的认真负责。殊不知,这种以“纠谬”为主的批改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在一次次的习作中所尝到的是一次次失败的痛苦滋味,这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5.教师讲评。一般在作文评讲课时,除了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外,讲评的内容也多以“纠谬”为主。讲评时,教师苦口婆心,而学生却情绪低落。据一家语文刊物统计,那些爱上作文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90%是因为受到老師表扬而兴致勃勃地热爱写作,自我激励奋发进取的。由此可见,要想大面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作文讲评就应当以表扬为主。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像一位成功的“园丁”那样,不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纠缠那些枯黄的叶片上,而是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生机勃勃的新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