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员蹲点基层学校既是课程改革教研重心下移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推进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教研人员自身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正是由于如此,目前很多地区都争相开展教研人员蹲点基层学校的工作,但从蹲点方案制订及其蹲点经验介绍的相关文本材料来看,多数的蹲点工作还只停留在表层,有流于形式之嫌。那么教研人员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蹲点实效呢?
一、明确蹲点任务
教研员蹲点基层学校,多数教研部门及其教研人员将其窄化为下基层听课与评课,仅仅局限于教学指导方面。其实,教研人员的蹲点还兼有督查、调研、服务的任务。
1.指导任务
蹲点除了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外,还应该对学科的教研组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质量管理、科研能力提升等进行具体指导。比如教研组建设,如何制订切实有效的教研计划,如何打造和谐协作的教研团队,如何创新丰富多彩的教研形式,以上这些都有待于我们教研人员指导。就拿有些学校的教研计划制订来看,其工作目标与工作内容有关语句的表述,比起学校的教学计划还要宏观还要笼统,其相关的工作根本没有具体措施与目标预设,日常的教研工作根本没有按照计划执行,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蹲点时给予细致的指导。
2.督查任务
采取随堂听课、观摩教研活动、开展教师问卷、查阅档案资料、听取工作汇报、反馈检查意见等方式,检查并督促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学生课业负担情况、教师工作完成情况、校本研修开展情况、办学特色培育情况等等。比如检查教师对学生作业布置、批改、讲评的质与量,音乐与美术等课程开设的课时与周期。或者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之类的专项督查,从而及时发现学校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件的图像、文字不够清晰,教师坐在电脑操作台前不动,与学生交流少等问题。
3.调研任务
通过蹲点,既可以就学科教学方面了解许多自己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如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教师的教学习惯调查,新课程实施中的疑难问题收集等。也可以就学校管理方面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学校的困难,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教研人员通过与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零距离接触,采取访谈、问卷、座谈、听汇报、看现场、个案跟踪、网络咨询等形式,针对当下教育教学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为开展自下而上的教研工作做准备。比如某小学数学教研员的“解读自己的课堂:从无效到有效”教研专题的确定就是通过课堂观察、测试和问卷调查,再与学校领导、教师反复座谈、讨论,取得共识后才形成的。
4.服务任务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教研部门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其职能越来越集中体现在服务上。例如,组织名师骨干送教下乡,开设学科教研的个人讲座,帮助学校提炼办学特色、推广学校教育教学经验,为学校联系上级业务部门或外出参观学习牵线搭桥。或者,教研员亲自组织并主讲专题讲座或培训,用新理念引领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积极搭建成果、风采展示及同伴互助平台,促进学校、教师发展;倡导教师建立博客、网页,网上异步教研,交流思想,交锋观点,共享群体教研资源;建立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发挥教研引领、示范、辐射和活动中心的作用;帮助教师释疑解惑,疏通思维,理清思路,指引方向,给以方法,供其尝试、参考。
二、讲究蹲点策略
策略运用是执行有效蹲点的保证。从蹲点的工作特点上说,我们要遵循蹲点的工作策略,设计出引导教师建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思维的蹲点思路。从蹲点活动的组织上说,应该运用以下三个策略。
1.以点带面
有些区域,学校数量与教师人数众多,即使是每个星期蹲点一所学校可能也无法完成一个轮回,更何况教研人员还有其他许多事务性的工作,精力牵制很大。因此,教研员在一所学校中不可能蹲点太长的时间,也不可能全程指导同一学科的所有教师,更不可能对整个县市区域所有学校都蹲点。为此,蹲点必须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重点指导某几个教师,重点解决某几个问题,重点蹲点某几所学校。但为了获取比较全面的信息,也为了使蹲点效益最大化,又必须顾及全面。即关注一人,提高全体;指导一科,引领全校;蹲点一校,带动一片。切不可蜻蜓点水,包罗万象,浅尝辄止。
2.跟踪追击
如果说突击服务是集中时间打局部阵地战的话,那么,跟踪指导就是具有战略性的整体运动战。综观各地的教研员蹲点工作,普遍缺乏长期跟踪与后续跟进,从而使蹲点工作或前功尽弃、或半途而废,工作没有深度,蹲点没有成效。为此教研员在蹲点中必须做到跟踪与跟进。跟踪是指对某个指导或调研对象紧追不舍;至于跟进则是指对发现的问题或采取的对策补上后续工作而使之进步。因此在蹲点期间,我们尽量关注某几个老师或某几个问题,不能贪多求全,顾此失彼。并能建立跟进档案,设计有关表册,详细记录变化情况,不断分析个案,及时调整方略,让蹲点成为一项有益且有效的实验。
3.螺旋上升
事物发展总是矛盾的此起彼伏,阴阳消长,而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发展过程不是直线式的;很多人的职业发展轨迹都是这样,像螺旋梯一样,在盘旋中走到最高点。集中时间的一次蹲点可能会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学科组或教研组建设与教师个人成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是仅仅靠一次两次短时的蹲点能解决的。为此我们的蹲点工作尽量把原定的整块时间分散进行,而且每次蹲点尽量让工作一次比一次深入,特别是对教师的培养,每次要有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不同的要求,从而使蹲点工作的成效能够呈螺旋的方式步步提高、渐次上升。
三、注意蹲点要求
蹲点教研是在传统教研工作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既是服务于基层学校使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研人员树立自身形象,改进教研作风,促进专业成长的大好时机,因此在蹲点期间必须注意蹲点工作的特殊要求。
1.科学安排
对于教研人员来说,在一所学校集中蹲点时间过长,如一个月或半年,主观上不允许,因为日常还有大量的正常性的本职事务要处理;客观上也不科学,因为基层学校及其教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是一个时间段内能够彻底解决的。为此,教研人员蹲点学校必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既能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一气呵成解决一些短时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又能分散几个时段不间断地蹲点学校,步步深入,最终达成预期的目标。同时在蹲点中必须做到指导与学习相结合。基层学校基层教师处于实践前线,是我们教研理论提升的基础,并且基层学校中也不乏富有真知灼见的教学行家,因此我们在指导基层教师时不能忘记虚心向他们学习。
2.扎实工作
综观日常的蹲点工作有两大通病:一是准备不充分,二是后续不到位。为了真正达到蹲点的实效,蹲点工作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蹲点方案的设计,让自己明确蹲点期间应该完成的任务和达成的目标,排定蹲点期间各个阶段的具体时间和工作内容,并且跟蹲点学校沟通联系,提请蹲点学校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包括事先通过相关渠道了解蹲点学校的基本情况,另外也尽量不给蹲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冲击。在蹲点结束之后必须做好各项后续跟进工作,比如做好所在学校蹲点工作的反馈,撰写蹲点工作总结,汇总各方面的数据、材料及相关工作的档案,再是撰写专项的蹲点报告提交教育行政部门供领导决策使用,还有在教师培养方面需要继续关注的再拟出下阶段的跟进方案,切不可让蹲点的后续工作随蹲点的期限结束而一了百了。
3.树立形象
在蹲点期间,教研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和学术魅力,应以精湛的业务水平、高超的教学指导能力、高度的主动、热情的服务意识,急学校之所急,做好基层学校领导的教育工作参谋;急教师之所需,做教师的良师益友和引领者。在评课中千万不要以专家与权威人士自居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讲究自身的工作作风,发扬“博学、勤研、善导、务实”的教研员精神,努力树立学习型、实践型、服务型、发展型的教研员形象。同时在蹲点期间,最大限度地开展工作,不浪费宝贵的时间,不接受基层学校的宴请、礼物和特殊安排的娱乐项目。
当然,为了使蹲点工作更加富有成效,作为教研部门应该每学期对教研员的蹲点工作进行考核,必须出台一些蹲点工作的制度,如每周进校制、双周交流制、及时反馈制、学期总结制等,从而确保蹲点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显著。(责任编辑 杨 子)
一、明确蹲点任务
教研员蹲点基层学校,多数教研部门及其教研人员将其窄化为下基层听课与评课,仅仅局限于教学指导方面。其实,教研人员的蹲点还兼有督查、调研、服务的任务。
1.指导任务
蹲点除了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外,还应该对学科的教研组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质量管理、科研能力提升等进行具体指导。比如教研组建设,如何制订切实有效的教研计划,如何打造和谐协作的教研团队,如何创新丰富多彩的教研形式,以上这些都有待于我们教研人员指导。就拿有些学校的教研计划制订来看,其工作目标与工作内容有关语句的表述,比起学校的教学计划还要宏观还要笼统,其相关的工作根本没有具体措施与目标预设,日常的教研工作根本没有按照计划执行,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蹲点时给予细致的指导。
2.督查任务
采取随堂听课、观摩教研活动、开展教师问卷、查阅档案资料、听取工作汇报、反馈检查意见等方式,检查并督促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学生课业负担情况、教师工作完成情况、校本研修开展情况、办学特色培育情况等等。比如检查教师对学生作业布置、批改、讲评的质与量,音乐与美术等课程开设的课时与周期。或者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之类的专项督查,从而及时发现学校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件的图像、文字不够清晰,教师坐在电脑操作台前不动,与学生交流少等问题。
3.调研任务
通过蹲点,既可以就学科教学方面了解许多自己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如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教师的教学习惯调查,新课程实施中的疑难问题收集等。也可以就学校管理方面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学校的困难,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教研人员通过与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零距离接触,采取访谈、问卷、座谈、听汇报、看现场、个案跟踪、网络咨询等形式,针对当下教育教学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为开展自下而上的教研工作做准备。比如某小学数学教研员的“解读自己的课堂:从无效到有效”教研专题的确定就是通过课堂观察、测试和问卷调查,再与学校领导、教师反复座谈、讨论,取得共识后才形成的。
4.服务任务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教研部门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其职能越来越集中体现在服务上。例如,组织名师骨干送教下乡,开设学科教研的个人讲座,帮助学校提炼办学特色、推广学校教育教学经验,为学校联系上级业务部门或外出参观学习牵线搭桥。或者,教研员亲自组织并主讲专题讲座或培训,用新理念引领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积极搭建成果、风采展示及同伴互助平台,促进学校、教师发展;倡导教师建立博客、网页,网上异步教研,交流思想,交锋观点,共享群体教研资源;建立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发挥教研引领、示范、辐射和活动中心的作用;帮助教师释疑解惑,疏通思维,理清思路,指引方向,给以方法,供其尝试、参考。
二、讲究蹲点策略
策略运用是执行有效蹲点的保证。从蹲点的工作特点上说,我们要遵循蹲点的工作策略,设计出引导教师建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思维的蹲点思路。从蹲点活动的组织上说,应该运用以下三个策略。
1.以点带面
有些区域,学校数量与教师人数众多,即使是每个星期蹲点一所学校可能也无法完成一个轮回,更何况教研人员还有其他许多事务性的工作,精力牵制很大。因此,教研员在一所学校中不可能蹲点太长的时间,也不可能全程指导同一学科的所有教师,更不可能对整个县市区域所有学校都蹲点。为此,蹲点必须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重点指导某几个教师,重点解决某几个问题,重点蹲点某几所学校。但为了获取比较全面的信息,也为了使蹲点效益最大化,又必须顾及全面。即关注一人,提高全体;指导一科,引领全校;蹲点一校,带动一片。切不可蜻蜓点水,包罗万象,浅尝辄止。
2.跟踪追击
如果说突击服务是集中时间打局部阵地战的话,那么,跟踪指导就是具有战略性的整体运动战。综观各地的教研员蹲点工作,普遍缺乏长期跟踪与后续跟进,从而使蹲点工作或前功尽弃、或半途而废,工作没有深度,蹲点没有成效。为此教研员在蹲点中必须做到跟踪与跟进。跟踪是指对某个指导或调研对象紧追不舍;至于跟进则是指对发现的问题或采取的对策补上后续工作而使之进步。因此在蹲点期间,我们尽量关注某几个老师或某几个问题,不能贪多求全,顾此失彼。并能建立跟进档案,设计有关表册,详细记录变化情况,不断分析个案,及时调整方略,让蹲点成为一项有益且有效的实验。
3.螺旋上升
事物发展总是矛盾的此起彼伏,阴阳消长,而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发展过程不是直线式的;很多人的职业发展轨迹都是这样,像螺旋梯一样,在盘旋中走到最高点。集中时间的一次蹲点可能会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学科组或教研组建设与教师个人成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是仅仅靠一次两次短时的蹲点能解决的。为此我们的蹲点工作尽量把原定的整块时间分散进行,而且每次蹲点尽量让工作一次比一次深入,特别是对教师的培养,每次要有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不同的要求,从而使蹲点工作的成效能够呈螺旋的方式步步提高、渐次上升。
三、注意蹲点要求
蹲点教研是在传统教研工作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既是服务于基层学校使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研人员树立自身形象,改进教研作风,促进专业成长的大好时机,因此在蹲点期间必须注意蹲点工作的特殊要求。
1.科学安排
对于教研人员来说,在一所学校集中蹲点时间过长,如一个月或半年,主观上不允许,因为日常还有大量的正常性的本职事务要处理;客观上也不科学,因为基层学校及其教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是一个时间段内能够彻底解决的。为此,教研人员蹲点学校必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既能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一气呵成解决一些短时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又能分散几个时段不间断地蹲点学校,步步深入,最终达成预期的目标。同时在蹲点中必须做到指导与学习相结合。基层学校基层教师处于实践前线,是我们教研理论提升的基础,并且基层学校中也不乏富有真知灼见的教学行家,因此我们在指导基层教师时不能忘记虚心向他们学习。
2.扎实工作
综观日常的蹲点工作有两大通病:一是准备不充分,二是后续不到位。为了真正达到蹲点的实效,蹲点工作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蹲点方案的设计,让自己明确蹲点期间应该完成的任务和达成的目标,排定蹲点期间各个阶段的具体时间和工作内容,并且跟蹲点学校沟通联系,提请蹲点学校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包括事先通过相关渠道了解蹲点学校的基本情况,另外也尽量不给蹲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冲击。在蹲点结束之后必须做好各项后续跟进工作,比如做好所在学校蹲点工作的反馈,撰写蹲点工作总结,汇总各方面的数据、材料及相关工作的档案,再是撰写专项的蹲点报告提交教育行政部门供领导决策使用,还有在教师培养方面需要继续关注的再拟出下阶段的跟进方案,切不可让蹲点的后续工作随蹲点的期限结束而一了百了。
3.树立形象
在蹲点期间,教研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和学术魅力,应以精湛的业务水平、高超的教学指导能力、高度的主动、热情的服务意识,急学校之所急,做好基层学校领导的教育工作参谋;急教师之所需,做教师的良师益友和引领者。在评课中千万不要以专家与权威人士自居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讲究自身的工作作风,发扬“博学、勤研、善导、务实”的教研员精神,努力树立学习型、实践型、服务型、发展型的教研员形象。同时在蹲点期间,最大限度地开展工作,不浪费宝贵的时间,不接受基层学校的宴请、礼物和特殊安排的娱乐项目。
当然,为了使蹲点工作更加富有成效,作为教研部门应该每学期对教研员的蹲点工作进行考核,必须出台一些蹲点工作的制度,如每周进校制、双周交流制、及时反馈制、学期总结制等,从而确保蹲点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显著。(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