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2月14日,联想股票在香港上市,当日售出1.63亿股,超额认购数量达到409倍,市值高达8.28亿港元。不过,比联想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更令当时的柳传志所欣喜的,是一个名叫杨元庆的年轻人在联想后备军中脱颖而出,他不仅让所负责部门的年营业额从3000万元飙升到3亿元,还从不参与公司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纠纷。柳传志认定杨元庆值得信赖,就这样,2004年精彩并购大戏的主角,10年前就已闪亮登场。
选对人,不意味着能做对事,或者很容易做对事。2000年8月,杨元庆率队访遍硅谷20家全球著名的IT公司,直观地认识到联想与国际知名IT名牌存在的巨大差距。考察结束后,获柳传志授权的杨元庆决定联想并不立即实施国际化战略,而是开展消费IT、信息服务、手持设备、企业IT等多元化尝试。这番尝试在此后3年中屡受重创,还因此让不少顽固的业界观察家始终不看好联想的发展,以及杨元庆个人。
柳传志从不讳言2001-2003年互联网等领域投资的失败,但他仍坚持认为,多元化战略没有错,因为在互联网高潮时,没有人能预言到它的失败。如今来看,联想当时如果没有遭遇过多领域挫折,很难真正下决心砍掉多元化业务、建立专注PC的战略,也就谈不上有勇气并购IBM的PC部门,并以诚意、毅力和智慧完美完成了融合。
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对于普通人乃至传媒而言,这只是个简单的事件结果。但依照本书的披露,这起并购遇到了多重障碍。首先,联想掌舵人柳传志对这起并购,乃至国际化疑虑重重。因为并购一旦失败,关系到作为股东的柳传志的身家性命,而管理层只会因此增加一笔不成功的并购履历。直到2004年12月8日双方并购签约当日凌晨,柳传志还告诫联想高层:“做得好,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狱”。
其次,并购价格、知识产权、人才留用等协约内容谈判也十分困难。这些内容的确定,关系着联想并购的直接成本、专利产权收益,关系着联想并购后IBM开发团队会否流失殆尽而只留给并购者一个空壳,还关系着能否通过美国监管当局的审查。所幸谈判期间,美国一些私募机构参与到联想并购当中,帮助联想解决运营管理、团队文化、品牌建设、供应链等困难,以及美国政府的审查。
最后,正在联想并购IBM PC部门业务等待美国政府审查时,戴尔、惠普、苹果、东芝等巨头发起了一场讨伐运动,希望在联想立足未稳之时加大其通过政府审查难度,并借机瓜分IBM PC原有的商用和政府客户。戴尔还以美国制造为噱头,大打民族主义牌,连续在美国财经媒体上发布软文,以期消除联想并购的美国社会正面反响。
并购完成后,联想面临原先联想与IBM PC部门的文化融合难题,其后随着阿梅里奥带着戴尔公司地部分高管加盟联想,被融合对象又加入了戴尔公司的“狼文化”。联想通过“文化鸡尾酒行动”成功地将来源和气质各异的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各大业务板块在相互协作与竞争中贡献出卓越绩效。
2011年11月2日,联想的创始人和缔造者柳传志卸去了董事长一职,由杨元庆兼任董事长和CEO。柳杨合作,让联想成功实现国际化,远远超过了10年前杨元庆公开提出、被业界嘲笑的宏大目标(“联想在10年内进入世界知名品牌行列”)。这番历程值得记述,值得成为一种参考,为其他同样在矢志不移追寻国际化目标的中国企业家所读。
《资本之王》
黑石从仅有3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史蒂夫·施瓦兹曼3.98亿美元的年薪和6.84亿美元的黑石IPO所得,究竟从何而来?看清私募股权公司与生俱来的双重面孔,他们究竟是在猎食那些被收购的公司还是助其发展、共同增值?黑石及其同行不仅在全球掀起并购浪潮,而且在华尔街向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金融巨头发起挑战。黑石仅仅控制着51家公司、雇佣了50万人,然而却有171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本书展现了世界最著名的私募公司黑石集团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施瓦茨曼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与黑石的浮浮沉沉,介绍了这些事件背后千丝万缕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黑石、乃至整个PE行业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轨迹。本书作者是两位资深的私募股权记者,他们在书中描述了黑石集团所参与过的每一笔交易,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司共同创始人、雷曼元老彼得·彼得森和施瓦茨曼挨家挨户上门筹资的1985年。本书不仅仅是个人传记,它还为读者对私募股权业进行了一番全面彻底的检视,作者在书中奉上的是一堂百科全书式的收购案例大课。
《重魔在人间》
从历次金融危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看,金融危机通常会经历几个十分典型的发展阶段。首先是危机带来的市场恐慌与大幅波动,随后是对危机的诊断,进而根据诊断对经济金融体系进行调整或者对监管体系改革完善,最为关键的阶段则是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损失,最后才可能促使金融体系实现再平衡。目前看来,次贷危机发展到现在,应当说大致处于损失分配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最容易引发争端和愤怒。损失者会愤怒,因为财富的缩水和经济利益的损失,例如目前占领华尔街的部分美国公众;需要承担损失者也会愤怒,因为这些人和机构认为自己是无辜被卷入危机并且不愿意分担损失,例如当前的德国。作者以独特的方式揭露了隐藏在金融危机背后的故事,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知名投行的首席执行官、政府的内阁部长们和隐姓埋名的政客、华尔街分析师和交易员们的种种恶行,深入研究了美国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各种缺陷,最终证明了引发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不仅仅在于金融创新带来的弊端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监管不力,而且超越金融体系的反思,深刻揭示人性丑恶一面在塑造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巨大作用,这无疑引发对人性的思考。
《企业上市解决之道》
本书从股东出资、股权架构、税务、业务经营等企业上市的重要方面系统分析了企业成功上市的必备要件。通过剖析企业或成功上市或被否决的原因,梳理了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在股东出资、股权架构和规范运行等方面遇到的常见问题,为解决企业上市遇到的及审核部门关注的相关问题提供思路和对策。本书着重针对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典型、疑难问题提供深度的、全方位的剖析和解决之道,相比《企业上市解决之道》,《企业上市解决之道2:案例延伸与对策分析》做了延伸和深入,采用全新的案例内容,增加了思考的深度,延展了案例分析的思路。作者投行小兵具备丰富投行工作经验,擅长写作,曾为多家财经类杂志和报刊写文章,现为多家财经杂志专栏作者,其博客投行小兵号称“投行第一博”。《企业上市解决之道2:案例延伸与对策分析》是财经类畅销书《企业上市解决之道》作者再一次的全面洗涤和超越,再一次深入思考和升华,书中的案例更加丰富也更加有层次,评析更加深入也更加周全,思路更加明晰也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法规更加简练也更加有针对性。可以是说投行、券商、律师、会计师等证券中介机构的重要参考书。
选对人,不意味着能做对事,或者很容易做对事。2000年8月,杨元庆率队访遍硅谷20家全球著名的IT公司,直观地认识到联想与国际知名IT名牌存在的巨大差距。考察结束后,获柳传志授权的杨元庆决定联想并不立即实施国际化战略,而是开展消费IT、信息服务、手持设备、企业IT等多元化尝试。这番尝试在此后3年中屡受重创,还因此让不少顽固的业界观察家始终不看好联想的发展,以及杨元庆个人。
柳传志从不讳言2001-2003年互联网等领域投资的失败,但他仍坚持认为,多元化战略没有错,因为在互联网高潮时,没有人能预言到它的失败。如今来看,联想当时如果没有遭遇过多领域挫折,很难真正下决心砍掉多元化业务、建立专注PC的战略,也就谈不上有勇气并购IBM的PC部门,并以诚意、毅力和智慧完美完成了融合。
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对于普通人乃至传媒而言,这只是个简单的事件结果。但依照本书的披露,这起并购遇到了多重障碍。首先,联想掌舵人柳传志对这起并购,乃至国际化疑虑重重。因为并购一旦失败,关系到作为股东的柳传志的身家性命,而管理层只会因此增加一笔不成功的并购履历。直到2004年12月8日双方并购签约当日凌晨,柳传志还告诫联想高层:“做得好,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狱”。
其次,并购价格、知识产权、人才留用等协约内容谈判也十分困难。这些内容的确定,关系着联想并购的直接成本、专利产权收益,关系着联想并购后IBM开发团队会否流失殆尽而只留给并购者一个空壳,还关系着能否通过美国监管当局的审查。所幸谈判期间,美国一些私募机构参与到联想并购当中,帮助联想解决运营管理、团队文化、品牌建设、供应链等困难,以及美国政府的审查。
最后,正在联想并购IBM PC部门业务等待美国政府审查时,戴尔、惠普、苹果、东芝等巨头发起了一场讨伐运动,希望在联想立足未稳之时加大其通过政府审查难度,并借机瓜分IBM PC原有的商用和政府客户。戴尔还以美国制造为噱头,大打民族主义牌,连续在美国财经媒体上发布软文,以期消除联想并购的美国社会正面反响。
并购完成后,联想面临原先联想与IBM PC部门的文化融合难题,其后随着阿梅里奥带着戴尔公司地部分高管加盟联想,被融合对象又加入了戴尔公司的“狼文化”。联想通过“文化鸡尾酒行动”成功地将来源和气质各异的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各大业务板块在相互协作与竞争中贡献出卓越绩效。
2011年11月2日,联想的创始人和缔造者柳传志卸去了董事长一职,由杨元庆兼任董事长和CEO。柳杨合作,让联想成功实现国际化,远远超过了10年前杨元庆公开提出、被业界嘲笑的宏大目标(“联想在10年内进入世界知名品牌行列”)。这番历程值得记述,值得成为一种参考,为其他同样在矢志不移追寻国际化目标的中国企业家所读。
《资本之王》
黑石从仅有3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史蒂夫·施瓦兹曼3.98亿美元的年薪和6.84亿美元的黑石IPO所得,究竟从何而来?看清私募股权公司与生俱来的双重面孔,他们究竟是在猎食那些被收购的公司还是助其发展、共同增值?黑石及其同行不仅在全球掀起并购浪潮,而且在华尔街向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金融巨头发起挑战。黑石仅仅控制着51家公司、雇佣了50万人,然而却有171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本书展现了世界最著名的私募公司黑石集团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施瓦茨曼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与黑石的浮浮沉沉,介绍了这些事件背后千丝万缕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黑石、乃至整个PE行业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轨迹。本书作者是两位资深的私募股权记者,他们在书中描述了黑石集团所参与过的每一笔交易,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司共同创始人、雷曼元老彼得·彼得森和施瓦茨曼挨家挨户上门筹资的1985年。本书不仅仅是个人传记,它还为读者对私募股权业进行了一番全面彻底的检视,作者在书中奉上的是一堂百科全书式的收购案例大课。
《重魔在人间》
从历次金融危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看,金融危机通常会经历几个十分典型的发展阶段。首先是危机带来的市场恐慌与大幅波动,随后是对危机的诊断,进而根据诊断对经济金融体系进行调整或者对监管体系改革完善,最为关键的阶段则是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损失,最后才可能促使金融体系实现再平衡。目前看来,次贷危机发展到现在,应当说大致处于损失分配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最容易引发争端和愤怒。损失者会愤怒,因为财富的缩水和经济利益的损失,例如目前占领华尔街的部分美国公众;需要承担损失者也会愤怒,因为这些人和机构认为自己是无辜被卷入危机并且不愿意分担损失,例如当前的德国。作者以独特的方式揭露了隐藏在金融危机背后的故事,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知名投行的首席执行官、政府的内阁部长们和隐姓埋名的政客、华尔街分析师和交易员们的种种恶行,深入研究了美国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各种缺陷,最终证明了引发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不仅仅在于金融创新带来的弊端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监管不力,而且超越金融体系的反思,深刻揭示人性丑恶一面在塑造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巨大作用,这无疑引发对人性的思考。
《企业上市解决之道》
本书从股东出资、股权架构、税务、业务经营等企业上市的重要方面系统分析了企业成功上市的必备要件。通过剖析企业或成功上市或被否决的原因,梳理了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在股东出资、股权架构和规范运行等方面遇到的常见问题,为解决企业上市遇到的及审核部门关注的相关问题提供思路和对策。本书着重针对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典型、疑难问题提供深度的、全方位的剖析和解决之道,相比《企业上市解决之道》,《企业上市解决之道2:案例延伸与对策分析》做了延伸和深入,采用全新的案例内容,增加了思考的深度,延展了案例分析的思路。作者投行小兵具备丰富投行工作经验,擅长写作,曾为多家财经类杂志和报刊写文章,现为多家财经杂志专栏作者,其博客投行小兵号称“投行第一博”。《企业上市解决之道2:案例延伸与对策分析》是财经类畅销书《企业上市解决之道》作者再一次的全面洗涤和超越,再一次深入思考和升华,书中的案例更加丰富也更加有层次,评析更加深入也更加周全,思路更加明晰也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法规更加简练也更加有针对性。可以是说投行、券商、律师、会计师等证券中介机构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