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我是这样做的:
1. 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2. 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可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
4. 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4.1 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4.2 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做到:(1)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2)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3)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5. 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如教学因式:x2-4xy+4y2-9z2,原式为四项式,前三项作为一组,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可以分解为(x-2y)2。这样,原式可转化为平方差的形式,能够继续分解下去,即:原式=(x2-4xy+4y2)-9z2=(x-2y)2-(3z)2=(x-2y+3z)(x-2y-3z)。又如列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在30天中,小张长跑的路程累计达45000米,小李跑了a米(a大于45000)平均每天小李比小张多跑200米。(1)若以小李每天长跑的路程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a÷30=45000÷30+200.(2)若以小张每天长跑的路程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45000÷30=a÷30-200。(3)若以路程45000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45000=(a÷30-200)×30。(4)若以路程a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a=45000+200×30。(5))若以时间30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30=45000÷(a÷30-200)或30=a÷(45000÷30+200)或30=(a-45000)÷200。(6)若以路程200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200=(a-45000)÷30。通过典型题目的多种解题途径变式教学,让学生再找等量关系并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几乎题目中所涉及的各个量都可以作为列方程的等量,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教学相长.
1. 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2. 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可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
4. 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4.1 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4.2 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做到:(1)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2)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3)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5. 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如教学因式:x2-4xy+4y2-9z2,原式为四项式,前三项作为一组,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可以分解为(x-2y)2。这样,原式可转化为平方差的形式,能够继续分解下去,即:原式=(x2-4xy+4y2)-9z2=(x-2y)2-(3z)2=(x-2y+3z)(x-2y-3z)。又如列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在30天中,小张长跑的路程累计达45000米,小李跑了a米(a大于45000)平均每天小李比小张多跑200米。(1)若以小李每天长跑的路程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a÷30=45000÷30+200.(2)若以小张每天长跑的路程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45000÷30=a÷30-200。(3)若以路程45000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45000=(a÷30-200)×30。(4)若以路程a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a=45000+200×30。(5))若以时间30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30=45000÷(a÷30-200)或30=a÷(45000÷30+200)或30=(a-45000)÷200。(6)若以路程200为等量,则方程可列为200=(a-45000)÷30。通过典型题目的多种解题途径变式教学,让学生再找等量关系并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几乎题目中所涉及的各个量都可以作为列方程的等量,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