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旗扯虎皮的运动手环们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71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手环无法满足用户的期待
  目前国内运动手环领域,那些吼着即将推出运动手环的互联网大佬们,要么还在闭门造车,要么推个样品占个坑,吆喝几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市场上,我们搜索京东和淘宝商城,会发现卖得最多的,主要是小微企业的运动手环品牌。
  笔者有幸逐一体验了这些运动手环,发现国内运动手环品牌,顶着“穿戴式科技”这一时髦光环,但是提供的产品从外观设计、产品材质到性能特点,无一不俱有浓浓地山寨味,刻意模仿国外Jawbone UP或者Fitbit的产品。
  如果模仿得好,即便是有浓浓的山寨味也还罢了。然而小微企业的资金能力、科技人员都不突出,所以做出来的运动手环产品形似而神不似,粗看起来有几分运动手环的样子,但若真正使用起来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国内运动手环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电池续航时间不让人满意,少的两天一充,偶尔有些产品能做到一周一充。运动手环是需要用户常年佩戴的,每两天一充的频率确实烦人,产品新鲜感一过,很容易让人不想再佩戴手环了。二是数据统计能力有暇疵,比如你同时戴上动步手环或动动手环走相同一段路,会神奇地发现它们统计的步数各不相同(差距还很大)……,换上其他运动手环品牌也是如此。看到这,是否对国内穿戴科技有种失望的感觉?吐槽点还远不止于此,在国内运动手环中睡眠监测功能是一大噱头,它是依靠监测用户睡眠时手臂是否有挥动来判定用户睡眠质量的。显然,这样的监测也是不准确的,也只能称之为“噱头”。最科学的方式是通过手环监测脉膊、血液流速等方式,国外一些运动手环就采用这种方式。
  总之,购买运动手环的用户,通常是喜欢时尚科技,有点小资,经济上又有些基础的年轻人。而国内运动手环品牌,由于资金和技术水平跟不上,提供的所谓穿戴式科技往往走廉价(以售价299~399元为主)、山寨路线。而这让潜在的用户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改变用户习惯总是最难的
  除了硬件产品本身的问题,运动手环的产品体定位也存在问题。运动手环总是尝试帮助用户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不管是不是所谓碎片化的时间运动。这就意味着,运动手环瞄准的目标消费群,主要是那些本身并没有良好运动习惯的人群。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知道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这显然不是一件顺势而为的事情。笔者以国外卖得最火的Jawbone UP为例,Jawbone UP虽然卖得大热,但是其用户黏性是比较差的。大部分人只是买来当个玩具而已,新鲜劲过了,也就丢一边,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或者,不卖给上面提到那些人,卖给本身就有跑步习惯的人吧!
  但是,如果是这样一个专业而又细分的市场,国内的运动品牌们拿什么去和Jawbone UP、Fitbit或者Misfit那些大品牌竞争?那么多团队在做,每家又能分到多少份额?笔者觉得这个领域,未来肯定是会做大,不管是运动手环的销量还是 APP 层面的用户黏性,都必然持续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持续的市场培育和用户教育的过程,也需要国内运动手环品不断完善,推出真正即有穿戴式科技范,功能又新颖的手环产品。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是否发生一定的变化。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2只,分别以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施加正畸力
忽如一夜低价来,千元手机梨花开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在国内手机市场也一样,想拥有性能优越的智能手机,用户必然要面对昂贵的价格。这对于学生、工薪阶层而言实属可望而不可及。如何将智能手机做到集价格低廉、高性能于一体,一时间成为各网络公司、手机厂商发动战争的导火索。  无论是国外的三星、索尼,还是国内的小米、华为和酷派等手机公司,各家都在千元价位上踊跃推出相应的机型。这个价位的智能机虽然单台的
入口焦虑症与大数据故事  O2O是今年电商的主调性,BAT企业在O2O领域抢夺市场,从打车软件到地图再到社交工具,甚至分发系统,移动互联网各种产品稍有起色几乎就沦为大佬们的争夺点。  相比PC时代的最大不同,移动互联网缺乏寡头化的流量入口,搜索、浏览器、趣味APP、社交通讯、地图与打车软件……,如此品类繁多软件都是移动互联网极大的流量入口。不客气的说,BAT在移动互联网的争夺赛某种意义上就是患了“
在经济发展降速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农药行业的发展面临环保新法实施、市场疲软、出口放缓等许多挑战和压力。面对新常态下的新问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