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绿浪东西南北水”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张家巷河西段恢复工程一经完工,苏州城里的“老人们”便忙不迭地跑去看“热闹”。作为历史城区范围内恢复的第一条河道,这条“消失”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河道通水“复生”,或许意味苏州正变得越来接近那个传说中的东方水城“苏州”了。
  水城气运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苏州古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以“水”为中心,从城市的空间格局、空间肌理脉络、功能布局、方位布局,到城墙的形态、城门的布局,无不体现出与水系的适应性和水城特色。城河围绕城垣,适应水文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城市格局,“小桥流水人家”“家家户户泊舟航”“非对称”城门布局的江南水乡城市特色和风貌,迄今保存基本完整。且苏州园林和古城内水系关系密切,大多依水而建,影响着园林选址、理水手法和园林景观。明末主持绘制《苏城水道圖》的江南巡抚张国维指:“吴壤以水据胜,水行则气运,亨利更随,巷陌舟楫通驶,凡载运薪粟,无担负之苦,股殷富庶有以哉。”
  全面保护苏州古城风貌,“河道水系”的保护不可或缺,古城“双棋盘”网络化传统空间格局得保护好。
  二千五百多年前伍子胥建城,“相土尝水”后筑造的大城设有水门八座,小城亦有水门二座。城内水道从建城之初便是苏州古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战国至隋唐期间的经营,苏州城内水道日臻完善。
  据宋《平江图》测算,当时城内河道约82公里,除内城河外,有横河12条,直河5条,其中城北最为密集,形如棋盘。据明末《吴中水利全书·苏州府水道总图》,明代城内河道总长比宋代有所增加,是苏州历史上城内水道最长时期。
  清代,部分河道被填塞。据嘉庆二年(1797)《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城内主干河道有三横四直,河道总长约57公里。民国时、解放后,又有部分河道废弃、填塞。至1985年,城内留存河道总长约35.12公里。
  “三横四直”与外围水系
  今天,我们保护现有“河道水系”首指贯通历史城区内部河道以及贯通内部河道与外围水系。
  历史城区内部河道体系分两个层次,由“三横四直”组成的干河系统,以及派生于干河、由诸多横河组成的支河系统。两者合为一体,共同承担着城内各项功能。
  “三横四直”中,“三横”指古城内自西向东的三条主干河道,称作横河;“四直”指古城内由北向南的四条主干河道,称作直河。第一横河即桃花坞河、东西北街河;第二横河即新开河、干将河;第三横河即道前河、十全河。第一直河即学士河;第二直河即临顿河、齐门河;第三直河(原第四直河),即平江河。而原来的第三直河是一条贯穿西美巷的直河,被填没了部分,“三横四直”的结构变成“三横三直”。
  系统中,直河与横河的作用是有所区别的。直河用于沟通和调节横河之水,使全城水位、流速大体保持一致。鉴于“三横四直”干河的重要性,对它们的管理和疏浚,历来由官方主持进行,所以又称“官河”,这些河上的桥有时也称“官桥”。
  至于支河系统,主要由众多的横河形成,这是干河联络全城千沟万洫、干家万户的渠道。如此格局形成了苏州街河平行,前街后河,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
  历史城区内部河道离不开外围水系,依靠如大运河(苏州段)、外城河(护城河)、十字洋河、山塘河、上塘河、枫桥河(属古运河)、胥江、西塘河、娄江、相门塘河、元和塘等多条河道进水和出水,再连同近郊的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石湖等湖泊,共同蓄水和调节古城内外的河道。历史城区外部水系的最终来源,主要是太湖和运河,并以长江、东海为归宿。
  再现历史河道
  苏州城内河道历来没有专名,遵循习惯以旁河街道取名;旁河街道如有数条,则从主要街道取名。
  中张家巷河,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被填埋的河道之一。它曾是苏州古城中心直通护城河的主要通道之一,东西走向,东边连着护城河,西边连着平江历史街区的主河道平江河。全长约607米的河道如今顺利贯通,实现通水,成为苏州历史城区范围内恢复的第一条河道。
  白居易和杜荀鹤的诗句里,“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和“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不是遐想。
其他文献
为让居民深入了解古桥文化,唤起居民爱护古桥的意识,六一儿童节到来前夕,姑苏区双塔街道长岛社区举办了“小小古桥,由我创造”活动,带领居民和孩子们走古桥,做古桥,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葑门片区的人文风情。  活動中,苏州大学文学院王家伦老师,为居民和孩子们讲述有关长岛社区辖区与古桥相关的文化故事。随后,长岛社工向孩子们介绍了红板桥、朝天桥、徐公桥、安里桥、长岛桥这五座桥,让他们分组共同完成手工桥的制作,进一
期刊
近日,经过姑苏区朱家庄大街的市民发现,整条街巷焕然一新,原本的砖块式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居民出行不再受颠簸之苦。  2017年,姑苏区启动古城六大提升整治工程,老旧区域环境改善提升工程作为古城六大工程之一,截至目前已完成了侍其巷、玻纤东路等20余条道路的维修。  今年4月中旬,姑苏区再次启动辖区颜家巷、东肖堡场、西肖堡场、西街弄、虎弄、庆元坊北段、大石头巷、徐公桥路、朱家莊大街周边、甲辰巷周边、淮
期刊
房车,被誉为“移动的家”,“开门是景、关门是家”,寄托着当代人“诗与远方”的情怀,同时它也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传递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蓝天白云下,广袤草原上,湍急瀑布旁,大美湖海边……随停随享这自然带来的欢愉,这就是房车出行能带来的体验。小伙伴们,驾着房车去旅行,是不是你的梦?  驾上“移动的家”,向美好出发  开车好辛苦,想立刻躺平打个小盹儿,恢复一下精力;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吃
期刊
为解决非机动车在小区随意停放的问题,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姑苏区住建委近期在全区物业住宅小区推进施划非机动车停放位。截至目前,姑苏区物业住宅小区共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3500余个,施划面积近4000平方米。  有些住宅小区不但施划了非机动车停车位,还在指定位置设立非机动车停车指示牌和围栏,明确标明非机动车停车标志以及停车方向。姑苏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在规范小区管理秩序的同时,
期刊
6月8日,“手艺·守艺——非遗刺绣针法技艺展”在中国刺绣艺术馆拉开帷幕。  镇湖于2019年4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基地。为积极响应2020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周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镇湖在中国刺繡艺术馆精心筹办了此次“手艺·守艺——非遗刺绣针法技艺展”。  开幕式上,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与工艺美院签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苏绣)志愿服务协议”,并聘
期刊
近日,潘君明编著的《唐伯虎的传说》正式出版。今年也是唐伯虎诞辰五百五十周年,使这本书在展现了唐伯虎这个历史人物形象多面性的同时,又多了一份意义。  《唐伯虎的传说》收录了64篇唐伯虎流传在民间的传奇故事,配以42幅唐伯虎的绘画作品和25首唐伯虎的题画诗。  唐寅的民间吸引力  唐伯虎,名唐寅,“明四家”之一,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更是大家所熟悉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伯虎,是唐寅的字,因为脍炙人口
期刊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兴盛与蓬勃的精神源头,更为创作者们带来了雅趣与胸怀。关于此,当代诗词名家刘清天和他的诗集《诗逢一抹天清色》,就颇具代表性。  一曲翛然见风骨  吟诵苏州的古诗词不少,有人喜欢鼎鼎有名的《枫桥夜泊》;有人喜欢杜荀鹤《送人游吴》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刘清天则还会提及唐伯虎的《把酒对月歌
期刊
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身处忙碌加焦虑的时代,要是没点儿定力,要么分分钟是手机的奴隶,要么天天腰酸腿疼或者抑郁难受。  有时候,生活真的不是时间和钱的问题,有些焦虑,是自己给自己的。  怎么应对这个忙碌时代的焦虑?  有些人选择用书写的方式,与外界的世界建立链接,与自己的内心深入交流。  在这座城市里,热爱文字、热衷写书的人很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苏州这座城市盛产文人又成就文人,对风
期刊
诗人印象  在苏州的文人圈子里,猫小七是公认的有仙气的女子,相貌柔美,调子和缓,性情有点冷,喜欢和诗书作伴,更享受独处时光,不喜欢混迹在热闹人群中。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还精通各种音律,生活中,有时候发呆,有时候写作。多数时候,一年中常常满世界旅游,生活在苏州以外的“别处”。猫小七的枕头边一直放着一本手帐,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是记录梦境。平时触景生情,脑袋里蹦出一个好句子,也会随手记录下来。  嗯,细细
期刊
讓文化遗产回归生活,雅集是最生动的不二载体。  近日,一场充满诗意与生命感悟的赏荷雅集在古典园林里碰撞出风雅生活的火花,琴、曲、诗、书、画、艺等八项江南非遗,在文人们雅集中再度鲜活,一座名城的生活方式回归其最初的本来面貌。  由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指导,拙政园管理处和苏州园林博物馆主办,现代苏州杂志社协办,苏州沧浪诗社、苏大东吴曲社、浙江桐音曲社、无锡天韵社、宜兴昆曲研习社等十多家江浙沪众多非遗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