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仓央嘉措,一路花瓣满天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默想喇嘛面容,无法浮现在心上;
  未曾想的姑娘面容,却在心里明明朗朗。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持明①仓央嘉措;
   行于山下拉萨的民居中,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注: ①持明为对密法有造诣的僧侣。
  ——摘自《仓央嘉措情歌》,伊沙翻译。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作为藏传佛教的黄教领袖,24岁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殃及于西藏的政教斗争,被清廷废除。按照清朝官方的资料说,他是在被押往北京的途中病死的;藏族自撰的史书则称其是在押解途中被拉藏汗派人害死的;不过,在民间,更为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在被解送北上途经今青海湖时,仓央嘉措决然遁去,不知所终。
  


  仓央嘉措谜一般的命运结局,无疑是那个时代最悲情的注脚。但这位“始终未能忘情于世俗生活”的宗教领袖,留下的近百首反映其情爱心路的诗歌作品,至今也为世人广为传诵。
  在我游历拉萨的时候,一直试图寻找这位传奇人物留存的点滴。
  
  曾经的寝宫:德丹吉殿
  
  这里是布达拉宫唯一保留有六世达赖喇嘛遗迹的地方。我去的时候是个下午,少有游人。家什多为红木所造,反射着窗外强烈的阳光,使整个屋子都焕发红色的影调。负责看护这座寝宫的喇嘛丹增正在临窗的地方翻弄他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一本英语课本。丹增说,他自学英语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其原由是几乎每一个到布达拉宫的中外游客都会到德丹吉殿来看看,“人们或许不知道为重建这座宫殿立下汗马功劳的五世达赖喇嘛的世俗名字,但少有人不知道六世达赖喇嘛的名字叫仓央嘉措的”。所以丹增不仅对他所看护文物涉及的英文单词都“念得出来”,还能用英语背诵仓央嘉措的不少诗作。
  仓央嘉措是在他14岁那年入主布达拉宫的。其时,西藏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加上藏王第司桑结嘉措的专权,名为政教领袖的仓央嘉措实为政教权势的傀儡。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作为门巴族的仓央嘉措一直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藏南门隅地区,家中世代信奉的宁玛派(红教)佛教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但现在他被指认为达赖喇嘛,其所属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徒结婚成家、接近妇女。
  站在德丹吉殿临窗远眺,稍远处的八廓街一带,桑烟袅绕,民居簇拥。当年的仓央嘉措知道,那里该是有着生动的世俗生活的。更远处,绵延的群山遮挡了视线,当年仓央嘉措知道,视线之外该是更加广阔的天地,那里也该有许多如他家乡一样美丽的地方。但作为至高无上、俯视众生的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并不能随意前往,他只好浪漫而幽怨地祈望于某种神奇的力量能带他远游:
  
  天空洁白的仙鹤,
  请把双翅借我。
  不到远处去飞,
  只到理塘一转就回。
  
  后来七世达赖转生理塘,即据此诗。
  
  曾经的“密宫”:玛吉阿米
  
  其实,早在家乡门隅,仓央嘉措就有了自己的初恋。而此时虽处深宫诵经礼佛,依然不能阻挡他澎湃汹涌的情思: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流露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世俗的权力高位、严格的清规戒律,没有约束这位渴慕爱情、血肉少年的心,渐渐地仓央嘉措开始出入城中的茶楼酒肆。传说今天地处八廓街的玛吉阿米酒吧所在地就是他幽会情人的“密宫”。那时,这里也作酒家,当炉的是位漂亮的藏族姑娘,仓央嘉措化名“宕桑旺波”,经常黄昏就来,拂晓才去。对此,仓央嘉措毫不隐瞒:
  
  在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
  仙女般的情人脸庞,浮现在我心上。
  
  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
  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雪上。
  
  看门的大胡子老狗,你的心比人要乖;
  别说我夜里出去了,别说我早上才回来。
  
  “仙女般的情人”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今天的酒吧也因此命名。 几百年过去了,仓央嘉措能否想到“玛吉阿米”成了今天中外旅行者最愿意到访的地方?而布达拉宫背后的宗角禄康(即布宫后面的龙王湖),是否也是他当年与情人幽会的所在?
  
  曾经宴饮之地:拉萨近郊黄房子
  
  正如仓央嘉措自己所说,他与情人幽会的秘密其实早就在拉萨城传开了。当第巴桑结来规劝他时,只愿服从内心召唤的仓央嘉措,却宁愿选择做一个宗教叛逆者。他甚至跑到日喀则,跪在札什伦布寺门前,向曾为他剃发受戒的师傅五世班禅罗桑益西明确宣布:你给我的袈裟我还给你,你加在我身上的教戒我还给你,我要过普通人的生活!但这位性情中人尚未能脱掉袈裟,便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在公元1705年的事变中,被康熙皇帝 “废立”,并降旨要求将其执献京师。至此,仓央嘉措才真正结束了他作为宗教领袖的生活。
  这则故事是我在拉萨期间,25岁的小学教师洛丹告诉我的。他认为仓央嘉措“脱掉袈裟”,或许并非完全为了追逐他浪漫的情爱故事,更在于过上一种自由的世俗生活。
  


  洛丹的家就在拉萨近郊娘热乡的山谷一隅,与周边白色藏族民居明显不同的是,那是一栋颇显气派的黄色房子。房子的前面有条四季流水喧哗的溪流,其余三面则林木葱茏。因为离拉萨市区也就两三公里的路程,那时,我时常徒步来到这里,在它洒满阳光的林卡里消磨掉一个下午的时光。我也因此认识了洛丹和他的家。
  起初我并没有惊诧于它的堂皇,直到藏历新年前,洛丹一家精心地为它重新粉刷外墙的时候,我才知道了它曾经经历的辉煌——那是仓央嘉措在此宴饮过的地方。洛丹的祖辈曾是西藏最大商号邦达苍的祖尼(秘书),发达之后便修建了这所掩映于树林之中气派的三层楼民居,也就因此被喜欢游走民间的仓央嘉措选做秘密宴饮的绝好场所。从此之后,洛丹家便将房子的颜色涂成黄色,且代代相传,每年涂新一次(在藏族习俗中,只有大活佛居住或者到过的房子,才能涂成黄色)。洛丹说,为了使墙体的颜色看起来更加鲜艳,他家在粉刷的时候,甚至还加了牛奶。
  在洛丹的理解中,仓央嘉措正因为“不喜欢过高贵的生活”才更为大家接受,“在我们藏区,不少人都会背诵他的诗”。洛丹同时还有一个大胆的论断:并不能把仓央嘉措的诗作完全看成是“情诗”,其中也不乏有宽泛的宗教意义和深刻的政治含义。
  
  曾经的诗歌——谁解“文字密码”?
  
  在认真品读那些诗歌之后,我发现,洛丹的话是对的。
  仓央嘉措的情歌在藏族及门巴族作家群中实属罕见,几百年来口耳相传,传唱不衰。而这些情歌早在1930年就有中英译本出版。藏民族、门巴族都是爱唱歌的民族,所以无论走在今天的西藏何处,总能听见男女老少哼唱着他的情歌。
  其中有这样几首引起了我的注意:
  
  与我相恋的情人,
  已被人家娶走;
  心儿被相思折磨,
  人比黄花瘦。
  
  第一最好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无论虎狗豹狗,
  喂饱了就不咬;
  家中斑斓的母老虎,
  熟透了却更加残暴。
  
  没有特殊经历和体验的人怎么可能写出上述这样的情歌?更令人称奇的是仓央嘉措还对人性中的很多弱点看得相当清楚和透彻。看了这些情歌,尤其是第二首,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他的爱情确如我们想象那样美好纯洁吗?再往深层次地想,他真的是因为爱情而去写诗的吗?
  更愿意相信洛丹的判断,尤其是拜读了仓央嘉措最初的作品之后。
  当年过15岁的仓央嘉措在藏历十月二十五日燃灯节被迎请进布达拉宫时,已经比任何一世达赖喇嘛都晚“入宫”十几年。不过此前他8岁就已经开始写字,11岁时突然开始写作。他写的第一首诗饱含宗教色彩:
  
  马头明王/大灌顶/慈悲法力,
  摧毁诸魔/粉碎一切/为害之敌。
  
  他写的第二首诗依然是赞美马头明王的,他写的第三首诗依然是赞美马头明王的,他写的第五首诗还是赞美马头明王的……
  是不是可以说,今天的我们面对仓央嘉措、解读仓央嘉措时,首先想到他幽会情人的场场幕幕,都是对他的误判?因为更加鲜为人知的是,在他的指引下,雕刻大藏经《甘珠尔》的工作自此开始;同时今天我们看到的大昭寺顶层的镀金铜飞檐也是在他的授意下完成的……
  A面的仓央嘉措,B面的仓央嘉措,甚至N面的仓央嘉措,都已经在时间的隧道中渐行渐远。无论是在布达拉宫诵经文还是在流放的青藏路上传扬善律,仓央嘉措的确同时还把无数美妙的情歌播洒在西藏的土地上。他谜一样的身世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让今天的你我去猜、去探、去叹。
其他文献
穿紫色长袍的女人给我做Henna      在突尼斯认识的朋友艾米娜这几天特高兴,因为她的表姐阿依达要举行婚礼了。阿拉伯人喜欢在秋天结婚。11月的突尼斯白天还有些热,艾米娜带我穿过葡萄架到二层平台。像我小时候参加的婚礼一样,婚宴是在家里举行,帮厨的都是街坊邻里。  我以为婚宴吃什么呢!原来也是古斯古斯。是啊,这突尼斯国菜,这象征幸福、喜庆的古斯古斯,又怎能不是婚礼的主菜?除此,还有青椒烤后再捣碎拌
期刊
为进一步推进呼和浩特市旅游产业发展,加大冬季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呼和浩特市决定举办“2009中国呼和浩特国际冰雪旅游节”。其具体内容如下。活动名称:2009中国呼和浩特国际冰雪旅游节活动主题:冰雪激情 魅力青城活动口号:  1.冰雪风光塞外情 魅力青城欢迎您  2.北国风光冰雪宴 塞外名城尽缤纷  3.冰清雪美人杰地灵 塞外冰城呼和浩特  4.2009中国呼和浩特国际
期刊
秋元村所在的南宝山离邛崃不远,来之前我对这里的安全有一丁点担忧。村官段军明轻描淡写地告诉我,“5.12”几乎没有给秋元村造成什么影响,只是有两三户人家的房屋掉了几块瓦,人和牲畜都没有任何伤亡。入夏以来,这里的农家乐早已住满了城里来的客人。“有山有水,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又是茶乡,还有蜜蜂,来耍来耍。”    (抽出来用)2006年入秋以来,大洋彼岸的美国近三十个州相继出现了蜂群不明原因大量失踪的现
期刊
日本的寿司,汉字便是“寿司”两个字,因为也有很多音译的翻译方法,比如“四喜”,听起来亲切而又讨喜。    难能一见的板前料理秀    在日本,能够成为一名四喜师傅,要有很长时间的学艺经历:磨练出一手好刀工,了解解剖学知识、掌握渊博的鱼类知识,拥有良好的味觉、精湛的手艺、独特的审美,还要有超强的创造力。四喜师傅还很辛苦:不管天多么冷,也要徒手切割为保持新鲜冰镇着的鱼类,在客人面前站立现场制作,高峰时
期刊
1986年,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珍贵青铜器——寄托着蜀人“千里眼,顺风耳”梦想的纵目大面具,静默庄严、身份尊贵的青铜人头像,代表着古蜀国大巫师的青铜大立人等,它们向世人展示着古蜀人神秘莫测与天马行空的幻想。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亦出土了成百上千件青铜器,无论从样式还是风格,皆与三星堆一脉相承,两个古国的工匠就像一个师父收的两个门徒一样,流传着同一派青铜铸造手艺。  铸造青铜器得先将铜
期刊
隐藏在湘西群山中的洪江出人意料地时尚。  并不宽阔的街道两侧,广告牌鳞次栉比,街头少女穿着时髦而得体;而新民路上更是各种时尚商品的荟萃之地,让你不敢相信这是在湘西绵延起伏的山峦之中。  翻看一下洪江的历史,也许你更不信,洪江人在1920年就用上了电灯;1925年就有了照相机,1929年用上了电话;1931年看上了无声电影;1938年新加坡武术团还曾到洪江演出。  这座深山里的古城,有着怎样的盛衰传
期刊
聪明的瑞士人早就领悟了造物主的良苦用心:他们以自己持之以恒的毅力在二百多年间遇山凿洞、遇水搭桥,修筑起世界上最高质量的铁路交通系统,像一张密密麻麻的蛛网,覆盖全国。  是的,铁路。游客可以在瑞士所有的大小火车站和旅游信息中心索取各种各样的列车时刻表。交通部门还提供各种各样的乘车优惠卡:游客可选择购买,做到用最少的开销实现效率最高的旅行。  熟悉掌握了手中的列车时刻表,然后在日内瓦市买了一张只需要5
期刊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有一个名为“KULLU”的山谷,意为“众神之谷”。1300多年以前,玄奘大师离开旁遮普平原后曾经在此游历。  位于今天我国西藏阿里地区西北方的古格、普兰和拉达克古国,曾经在世界屋脊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很不幸,古格王国于400年以前被拉达克灭国,普兰也随着高原的风而消逝了。群山环绕的拉达克,成了唯一一个留存至今的昔日古国,也成了我此行印度的最后一站。    因为《色戒》,赶赴
期刊
到达西江苗寨时已是傍晚,听见一阵鞭炮声,原来是寨下广场上开工艺品店的阿卓结婚。根据苗族风俗,家有喜事,会一连庆祝三天。第一天,新郎宴请;第二天,兄弟们宴请;第三天,举行送客酒。 我赶去看热闹,才知道这天已是“送客”,许多人挑着扁担从屋子里走出来,两头晃荡着大块的猪肉,这是新婚夫妇给客人的回礼。  我在屋外驻足,立刻便有人请我进屋,给我上了一碗酒:“你该早点来,刚刚散席呢!”  注意到有快乐的歌声
期刊
七八十年前,老广州的苦力搬运员、泥瓦匠、木工,一大早起来,经过茶楼茶居,大多会点一盅排骨饭,干软的饭粒与惹味的排骨,能和浓茶一起驱赶睡意和饿意。    几十年的叹饮早茶习惯,使得一些老茶客视一盅炖饭为人生美食的早操。这是一盅炖饭最诱人之处。  结果,由于一盅炖饭的顽固立场,市民食客解释“一盅两件”的“盅”字时,分化为互相对立的阵营:  “茶客派”认为“一盅两件”里的“一盅”,是指当年食客捧在手里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