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并作了发展对策研究,旨在为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出对策,让每一位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宜春市高校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宜春市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 现状 发展对策
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现阶段,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生活方式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终身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受到传统观念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一些高校,特别是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并不为人们所重视。据了解,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大部分时间集中在本学科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以为毕业后更好地生存增加筹码。课余体育锻炼因此也不被学校重视。为了解这一情况,我以宜春学院和宜春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宜春学院、宜春职业学院。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了有关于学生体育锻炼与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1.2.2访谈法
走访宜春学院体育专家、教师、学生,形成了本研究的内容体系。
1.2.3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当面发放、回收。共发放问卷13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98%,问卷经过效度和信效度检验,结果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
1.2.4数理统计法
采用一般数理统计法、帕累托分析法,运用SPSS13.0和Microsoft Ex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动机调查
体育锻炼的动机反映了学生对体育价值功能的认识,本研究即对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动机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娱乐需要(丰富生活)、健身需要(强身健体,形体健美)、调节心情(减轻学习压力、舒展心情)成为大学生主要的锻炼目的。其中将体育健身锻炼作为单纯的娱乐的占选中人数的57.5%,选择健身需要占总调查人数的50.5%,也有46.0%的学生通过体育健身锻炼来调节心情。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因体育的娱乐与健身价值而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体育的健身功能得到了部分大学生的认同,并且体育锻炼的调节心情功能也是他们正逐步认识到的,甚至还有学生将体育作为交际的桥梁,这些都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目的有了比较深层次的认识,体育健身锻炼的价值取向已由以前的单元化发展为多元化。
2.2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参与项目分布特征调查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受调查的学生中,参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健身操这些项目的人数比例比较高,可见群众性普及项目成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项目。结果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选择有娱乐性、技术较易掌握的社会大众普及型项目,对该项目的极大兴趣也是他们参加该项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2.3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地点调查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体育健身锻炼的活动场地以田径场、校园空地、室内综合馆居多。虽然现今校园内健身、运动方式的空间有多种可供选择,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学生仍喜欢传统的运动场地。
2.4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方式调查
在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方式选择上,与朋友同学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有61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8.8%,选择自己活动的有185人,总调查人数的14.6%,另有15.2%学生选择到校外俱乐部,有12.9%选择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团体方式,有8.5%的学生选中其他方式锻炼。
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宜春市大学生在锻炼方式上有明显的集中趋势,选择与朋友一起锻炼的占大多数部分,这说明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受同学朋友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互动作用。相较之下选择参加校外俱乐部和校内、外社团的学生较多,这说明学校的体育俱乐部和社团的发展不够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5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频率与锻炼时间调查
从体育锻炼的持续性上来讲,锻炼间隔时间过长或者锻炼负荷较低都收不到较好的健身效果,身体锻炼要持之以恒,只有以适宜的运动负荷持续地刺激机体才能使身体机能得以改善、增强。我国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文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从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目前宜春市大学生现有的锻炼频率过低,每周只有1-2次,占总调查人数的48.8%,甚至有部分学生从不进行体育锻炼。从锻炼负荷的调查也可以看出每次锻炼时间15—30min的人数最多,也有一部分学生负荷太低,锻炼时间小于15min的仍占21.4%。由于大、中专学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与否完全属于个人自愿,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院辅以科学的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从而促进更多学生投入到课余体育锻炼活动中去。
2.6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探明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我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在进行预调查后,选择了九个影响因素作为问卷调查。根据受调查者的回答情况,运用帕雷托分析法(Pareto Analysis)判定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帕雷托分析法(Pareto Analysis)[2]:该方法强调为80%的问题找出关键的几个致因(通常为20%)。使用范围:凡是一个问题的产生有多个变量因素并需要找出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时都可使用这一方法。它可以非常直观地展示出如何确定问题的优无顺序,将资源集中在何处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的帕雷托截集图,取值80%以上可截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4个,即缺少时间、缺少场地器材、没兴趣、学习压力大而没心情。
分析其原因,首先是近几年来我省的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而中等职业学校却在萎缩,教育经费却普遍紧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需求。
其次,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无形中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学生迫于毕业就业难的问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文化、技能学习上,参加锻炼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最后,学校管理者在指导思想上,注重学生的高智、高分,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体育课多流于形式,课余锻炼不被重视,因而影响到学生“体”的发展。然而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是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智”“体”失衡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3.结论与发展对策
3.1结论
3.1.1宜春学院及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学生大多因体育的娱乐与健身价值而参加体育锻炼,体育的健身功能得到部分学生的认同,并且体育锻炼的调节心情功能也是他们正逐步认识到的。
3.1.2参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健身操这些项目的人数比例比较高,可见群众性普及项目成为大学生课余体育健身锻炼的主要项目。
3.1.3现代大学学生课余体育健身锻炼的活动场地以田径场、校园空地、室内综合馆居多。
3.1.4宜春市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不够成熟,没有发挥其应有功用,“与同学朋友一起”“自己锻炼”是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
3.1.5目前宜春市大学学生现有的锻炼频率过低,每周只有1—2次,占总调查人数的48.8%,甚至有部分学生从不进行体育锻炼。锻炼负荷也偏低,收不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3.1.6运用帕雷托截集法,取值80%以上可截取的宜春市大学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四个:缺少时间、缺少场地器材、没兴趣、学习压力大而没心情。
3.2发展对策
3.2.1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宜春市大学教育管理有关部门及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层应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减轻学习负担,加强体育方面的教育力度,为真正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
3.2.2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宜春市大学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改革,加大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育思想上应以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科学引导学生参与体育,使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组织,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培养运动的兴趣与习惯,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发展个性情感。
3.2.3加快体育锻炼设施建设力度
学校管理部门应确定专门的经费用于场馆建设和维护添置体育器材,在学校建设规划中明确体育场地的适当比例,为宜春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必备的基础设施条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条件。
3.2.4大力开展学生团体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者与校内体育社团互动,给予指导或直接领导,增加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经常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开展体育节、体育选修课、健康教育课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成月祥.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兴趣的方法[J].体育科研,2000(12):64-67.
[2]Jenny Waller.五种全面质量管理工具[J].世界经理人文摘,1997,(12):2.
[3]刘益群,王珏瑞.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调查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3):8-9.
[4]梁勇等.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8-130.
[5]王亚林.生活方式概论[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2.
[6]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148.
[7]李明.生活方式与健康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报,2002,1:4.
关键词: 宜春市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 现状 发展对策
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现阶段,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生活方式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终身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受到传统观念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一些高校,特别是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并不为人们所重视。据了解,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大部分时间集中在本学科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以为毕业后更好地生存增加筹码。课余体育锻炼因此也不被学校重视。为了解这一情况,我以宜春学院和宜春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宜春学院、宜春职业学院。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了有关于学生体育锻炼与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1.2.2访谈法
走访宜春学院体育专家、教师、学生,形成了本研究的内容体系。
1.2.3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当面发放、回收。共发放问卷13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98%,问卷经过效度和信效度检验,结果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
1.2.4数理统计法
采用一般数理统计法、帕累托分析法,运用SPSS13.0和Microsoft Ex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动机调查
体育锻炼的动机反映了学生对体育价值功能的认识,本研究即对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动机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娱乐需要(丰富生活)、健身需要(强身健体,形体健美)、调节心情(减轻学习压力、舒展心情)成为大学生主要的锻炼目的。其中将体育健身锻炼作为单纯的娱乐的占选中人数的57.5%,选择健身需要占总调查人数的50.5%,也有46.0%的学生通过体育健身锻炼来调节心情。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因体育的娱乐与健身价值而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体育的健身功能得到了部分大学生的认同,并且体育锻炼的调节心情功能也是他们正逐步认识到的,甚至还有学生将体育作为交际的桥梁,这些都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目的有了比较深层次的认识,体育健身锻炼的价值取向已由以前的单元化发展为多元化。
2.2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参与项目分布特征调查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受调查的学生中,参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健身操这些项目的人数比例比较高,可见群众性普及项目成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项目。结果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选择有娱乐性、技术较易掌握的社会大众普及型项目,对该项目的极大兴趣也是他们参加该项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2.3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地点调查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体育健身锻炼的活动场地以田径场、校园空地、室内综合馆居多。虽然现今校园内健身、运动方式的空间有多种可供选择,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学生仍喜欢传统的运动场地。
2.4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方式调查
在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方式选择上,与朋友同学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有61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8.8%,选择自己活动的有185人,总调查人数的14.6%,另有15.2%学生选择到校外俱乐部,有12.9%选择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团体方式,有8.5%的学生选中其他方式锻炼。
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宜春市大学生在锻炼方式上有明显的集中趋势,选择与朋友一起锻炼的占大多数部分,这说明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受同学朋友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互动作用。相较之下选择参加校外俱乐部和校内、外社团的学生较多,这说明学校的体育俱乐部和社团的发展不够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5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频率与锻炼时间调查
从体育锻炼的持续性上来讲,锻炼间隔时间过长或者锻炼负荷较低都收不到较好的健身效果,身体锻炼要持之以恒,只有以适宜的运动负荷持续地刺激机体才能使身体机能得以改善、增强。我国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文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从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目前宜春市大学生现有的锻炼频率过低,每周只有1-2次,占总调查人数的48.8%,甚至有部分学生从不进行体育锻炼。从锻炼负荷的调查也可以看出每次锻炼时间15—30min的人数最多,也有一部分学生负荷太低,锻炼时间小于15min的仍占21.4%。由于大、中专学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与否完全属于个人自愿,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院辅以科学的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从而促进更多学生投入到课余体育锻炼活动中去。
2.6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探明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我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在进行预调查后,选择了九个影响因素作为问卷调查。根据受调查者的回答情况,运用帕雷托分析法(Pareto Analysis)判定宜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帕雷托分析法(Pareto Analysis)[2]:该方法强调为80%的问题找出关键的几个致因(通常为20%)。使用范围:凡是一个问题的产生有多个变量因素并需要找出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时都可使用这一方法。它可以非常直观地展示出如何确定问题的优无顺序,将资源集中在何处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的帕雷托截集图,取值80%以上可截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4个,即缺少时间、缺少场地器材、没兴趣、学习压力大而没心情。
分析其原因,首先是近几年来我省的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而中等职业学校却在萎缩,教育经费却普遍紧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需求。
其次,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无形中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学生迫于毕业就业难的问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文化、技能学习上,参加锻炼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最后,学校管理者在指导思想上,注重学生的高智、高分,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体育课多流于形式,课余锻炼不被重视,因而影响到学生“体”的发展。然而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是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智”“体”失衡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3.结论与发展对策
3.1结论
3.1.1宜春学院及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学生大多因体育的娱乐与健身价值而参加体育锻炼,体育的健身功能得到部分学生的认同,并且体育锻炼的调节心情功能也是他们正逐步认识到的。
3.1.2参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健身操这些项目的人数比例比较高,可见群众性普及项目成为大学生课余体育健身锻炼的主要项目。
3.1.3现代大学学生课余体育健身锻炼的活动场地以田径场、校园空地、室内综合馆居多。
3.1.4宜春市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不够成熟,没有发挥其应有功用,“与同学朋友一起”“自己锻炼”是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
3.1.5目前宜春市大学学生现有的锻炼频率过低,每周只有1—2次,占总调查人数的48.8%,甚至有部分学生从不进行体育锻炼。锻炼负荷也偏低,收不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3.1.6运用帕雷托截集法,取值80%以上可截取的宜春市大学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四个:缺少时间、缺少场地器材、没兴趣、学习压力大而没心情。
3.2发展对策
3.2.1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宜春市大学教育管理有关部门及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层应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减轻学习负担,加强体育方面的教育力度,为真正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
3.2.2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宜春市大学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改革,加大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育思想上应以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科学引导学生参与体育,使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组织,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培养运动的兴趣与习惯,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发展个性情感。
3.2.3加快体育锻炼设施建设力度
学校管理部门应确定专门的经费用于场馆建设和维护添置体育器材,在学校建设规划中明确体育场地的适当比例,为宜春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必备的基础设施条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条件。
3.2.4大力开展学生团体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者与校内体育社团互动,给予指导或直接领导,增加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经常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开展体育节、体育选修课、健康教育课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成月祥.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兴趣的方法[J].体育科研,2000(12):64-67.
[2]Jenny Waller.五种全面质量管理工具[J].世界经理人文摘,1997,(12):2.
[3]刘益群,王珏瑞.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调查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3):8-9.
[4]梁勇等.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8-130.
[5]王亚林.生活方式概论[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2.
[6]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148.
[7]李明.生活方式与健康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报,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