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真心爱这个“全国文明城区”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yb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博会开幕前一周,当你驱车在崇明的公路上,透过车窗看到这样的景象:两旁绿植迎风飞舞,空气里弥漫着青草气息;疾驰向前,农家小院墙面洁白一新,路边车辆停放井然有序;走进一处菜场,每个摊位都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抽样检测、公示价格……
  肉眼可见的细节与画面,只是崇明文明城区创建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以来,崇明城乡面貌蝶变的同时,居民的文明素养也在悄然提升。崇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对于创城,居民的认识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的,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主动参与,居民之间仿佛有一种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慢慢建立。
  2016年,崇明区撤县设区,原本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崇明,被打乱了节奏。撤县设区后,崇明必须从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转段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根据2017年6月份全市创城专项测评结果,崇明创城支持率达到98.5%、满意度达到94.7%,是一个高水平、高标准的县级文明城市。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基础,崇明才得以直接晋级全国文明城区的提名。但那时,相比几个已经创过的区,崇明在全市创建的基础并不扎实,无论是硬件的缺失,还是软件的有待提升,崇明离精准对标还有不小距离。
  后来,崇明人民从创城指标体系入手,注重顶层设计、聚焦民生保障、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文明融入群众生活,尤其针对崇明实际,精准制定实施了十八个专项行动,以“绣花般”功夫,将创城工作细致覆盖到了崇明人民的方方面面。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宣布,上海市崇明区正式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崇明区委书记李政参加全国精神文明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捧回了这份荣誉。
  很多人疑惑,崇明首轮创城成功,背后的密码是什么?崇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关键在于从群众需求出发,立足于惠民、利民、靠民。“创城考核指标近200个,涉及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测评小组随机抽取居民调查满意度,只有居民真正体会到幸福了,才会给出满意的答卷。”
  而要让70多万崇明人民全部非常满意,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三年来,崇明全区党政干部和工作人员,把创城的指标、对生活的改变,宣传到每家每户,动员老百姓全情投入,切实提升崇明的城市文明程度和文明素养。
  创建文明城区,崇明人民向往的,不仅仅是一块“金字招牌”,而是通过三年积极创建,在世界级生态岛上发生的可喜变化。家住城内小港社区的居委干部钱秀芳说,前两年,她以社区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创城工作中,一路看着管理难度大的小港社区彻底蜕变,垃圾没了、道路宽了、河道清了、环境美了、人也更和谐了。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人人都是创城参与者,人人都是创城主人翁”的意识,正在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崇明人人参与创城,体现了精神素养和内涵,反过来,创城的成果又会反哺每一个崇明人。”崇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要义,崇明,就是践行者、获得者。
  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护。每个崇明人的自觉行动,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从美化自己的房前屋后做起,从邻里间的守望相助做起,从养成文明健康的习惯做起,从热心社会公共事务做起……

让老百姓真心满意的“大变样”


  过去几年,崇明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同时,崇明通过治理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秩序、规范市民行为、丰富文化活动、健全社会保障等,回应居民对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迫切要求。
  具体到老百姓满意的身边事,创城工作启动以来,崇明首先在硬件设施改造上花了大力气,按照创城攻坚行动部署,先后投入超过3亿元对集贸市场进行硬件设施改造,优化摊位布局,追溯食品安全,为老百姓营造更规范、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
  五年前,全区集贸市场状况参差不齐;五年后,地面没有污水,摊位整洁有序、环境敞亮、没有异味,是崇明全区53家集贸市场的写照。居民们评价多是环境清爽、菜新鲜、价格公道。
  崇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新民周刊》,菜场不但是服务窗口,更是形象窗口、民生窗口。而一扇扇窗口,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在崇明,创城办会同区经委等部门,对集贸市場、四大运营商、银行网点、超市点位等10多家窗口单位开展近40次督导活动,问题整改反馈率100%。
  市场舒适了、道路拓宽了,崇明的人居环境也紧跟着亟待提升,为了提升崇明人的获得感与满足感,崇明立足三岛实际、农村特点、生态特色,推进“美丽家园”住宅小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如何走出一条让居民满意的生态建设与文明创建融合发展之路,是重中之重。
  城桥镇湄洲新村西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老旧小区,一直存在停车难、环境差、配套设施少等问题,居民改造的意愿强烈。借着生态美丽家园建设的契机,湄洲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全程参与,真正体现了“自己家园自己建”的核心要义。
  特别在改造当中,党支部充分征询居民意见,由“政府派单”变“群众点菜”,结合居民房屋渗水、充电难等实际困难问题,形成了平改坡、雨污分流、安装充电桩等改造项目。其余如改造休闲广场、公共绿化带,增加垃圾处理站、停车位、健身步道等诉求,基本得到满足。
  改造前,小区内存在一些违法搭建。党员们带头自拆,其他居民纷纷跟进,很快完成了底楼70多户天井等违建的拆除工作。如今,整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它不仅为本小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让周边居民共同分享和体验美丽家园建设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在村庄改造的基础上,崇明不断充实美丽乡村的“7 X”项目整合模式。除了“7”里面的整合村庄改造、农村危桥改造、危旧房改造等“规定动作”,目前,崇明区“X”的自选动作,已涵盖小型农田水利、生态景观廊道、花村花宅、15分钟体育生活圈、老年助餐点等项目。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崇明区江帆小学。

  生活环境变好了,居民心情美了,文明素养自然也高了。以往,城内等红灯穿越横道线的情况,基本没有了,人们通常会自觉退回到人行道上;电子抓拍的非机动车闯红灯和乱停放,也由每天几十起,降到个位数。与之同步的,崇明区結合创城行动的顶层设计,教育和卫生系统工作也颇有成效。
  近几年,崇明不断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各类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尤其是“十三五”以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加强队伍建设等方式,进一步整合全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百姓在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
  “十三五”以来,崇明新建8所幼儿园,改建、迁建2所幼儿园,满足重点地区入园入学需求;新建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圆沙小学、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附属江帆中学等3所中小学;还新建了上海工程技术管理学校长兴校区,为重点产业地区发展提供教育保障。
  除了构建“名校 新校”联合体,崇明还通过阶梯式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面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17年起,按照三岛整体布局、阶梯式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策略,构建了崇西、城桥、崇中、堡港、崇东、长横6大学区,目前已实现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三岛全覆盖,共建立28个教育集团。
  在医疗卫生方面,崇明老百姓也有了满满的获得感。目前崇明设有综合医院4家、二级专科医院3家、基层医疗机构18家。
  能否就近“治大病”是检验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崇明区唯一一家三级医院,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重任在肩。“十三五”期间,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在肾内科、神经内科、小儿外科、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取得突破。血液透析、溶栓治疗等,依靠先进的设备技术,都能在崇明进行;尿毒症、脑梗等病,在崇明本岛即可获得较好诊治。
  有了好医院,还要配套优质服务。2018年1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2.0版新华-崇明紧密型医联体,“升级版”医联体通过整合共享医联体内医疗卫生资源,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创新医疗保险支付模式等,推行全人群、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与疾病管理,为崇明70万百姓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优质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最难的事做成了——移风易俗


  文明城区创建,不仅是一个地区硬件设施、各类环境、窗口服务的提升,更是一个地区市民文明素养、良好生活习惯、整个精神面貌的提升。崇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新民周刊》,事实上,崇明创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做成了一件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移风易俗。
  一直以来,崇明乡村地区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人情送礼攀比现象普遍存在,尽管近年来,通过教育引导有所好转,但仍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要求不相匹配,群众对此反响强烈,亟待破旧立新,建设现代文明、生态低碳的乡风民俗。
  茅锐和李芙漪是崇明一对原本计划2021年3月举办婚礼的新人,因为新娘在花博办工作,二人将婚礼提前至1月23日举办。不料,疫情再次来袭,二人和父母商量后于1月22日,也就是婚礼前一天决定临时取消婚礼,将已经准备好的美味佳肴全部打包赠送给亲朋好友和邻居。

  目前,崇明区“X”的自选动作,已涵盖小型农田水利、生态景观廊道、花村花宅、15分钟体育生活圈、老年助餐点等项目。
崇明农民集中居住今昔对比。

  这一事件获得网友纷纷点赞,也契合了崇明区“温馨节俭、婚事新办”的倡议。婚礼取消了,但祝福没有缺席。在创城期间,崇明全区一盘棋,利用刀旗、文明走廊、健康一条街等海报广告形式,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营造移风易俗的浓郁氛围。
  目前,崇明区共累计宣传21000多场,参与群众全区全覆盖,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40多万份。宣传到位后,又依托党建微网格、庭院学堂、睦邻点等,直面群众做工作。比如,签订《文明婚丧约定书》,承诺移风易俗操办婚丧喜事,深化群众自我教育机制;成立乡贤理事会、村民小组理事会,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全程跟踪服务,遏制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
  慢慢地,大操大办的排场少了,自觉简办的文明新风在崇明乡镇流行起来。
  移风易俗这么难的事都做成了,无形中影响着更多村民的文明自觉行为。而他们认同的抓手,来自于崇明构建覆盖全区的“社区修身睦邻点”网络,在这张网络里,每个点位的“管家”,有效引导村民崇德明礼,倡导文明新风,打通宣传文化工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来竖新镇仙桥村时,正午的太阳很大,记者远远就看见一排白色的两层小楼,院子很开阔,右手边有位白发阿姨,正拿着水壶对着花园浇花。竖新镇仙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管仕忠告诉《新民周刊》,这里不仅是一栋民居,最里面还有一间用车库改造的“睦邻点”。
  2014年5月,竖新镇首次尝试在时桥村的村民家中建立“睦邻点”,以村民自愿提供闲置房屋为基础,简单布置后,作为睦邻点的活动站,也是村民自治的“学习站”。
  一方面,通过开展道德讲堂宣传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优良家训家风;另一方面,通过睦邻点加强排摸,精准供需对接,构建好关爱他人、社会与自然的社会网络体系。
  71岁的浇花阿姨黄玲娟,是仙桥镇党群第二网格睦邻点的“管家”。退休前,她是新光中学的政治老师,2015、2016连续两届被评为上海市民文化节的百名市民手工艺达人。睦邻点成立后,她和村民们一起缝制土布包,绣起手工鞋,日子过得很充实。   其中一位村民说:“以前会搓搓麻将,现在做手工代替了麻将,大家可以互相交流,特别有意思,有时手工艺品还会向游客出售,售价四五十元。”经过7年的发展培育,竖新镇23个村居已建成睦邻点184个,覆盖了全镇将近一半的村民小组。
  在睦邻的氛围下,村民们有了获得感和满足感,文明素养无形中就培养起来了。

和和美美有秘诀


  创城三年来,文明新风尚已然渗透到了崇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崇明街头,随处敲开一户人家的门,他们都知道创城的意义: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真正地惠民、利民、靠民。
  在崇明,已經基本形成了15分钟市民修身服务圈,以家风家训提升“小家”文明,以邻里守望构筑“大家”风尚,这便是崇明文明素养“和和美美”的秘诀。
  一边是道德讲堂火热开展,依托全区各个乡镇、单位、村居近千个睦邻点及田间下喇叭等近百支宣讲团,深入村居开展创城文明宣讲;另一边,用身边好人、最美崇明人、道德模范等榜样的力量,不断感召崇明人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尤其以家庭为单位,带动群众人人参与创城,形成村与村之间争创文明的氛围。
  在仙桥村村委,《新民周刊》记者被一座高高的家训墙所吸引,上面展示的是仙桥210余户村民的好家训,配以古代家庭美德代表人物的卡通形象。这210多条家训不仅上了“墙”,还被各自家庭请来的村民书法家写成条幅,自豪地悬挂在客厅中。
  范晓昌家和和美美的秘诀是“读书明理、宽容大度”。老范家一直遵循家训,和村民们从来没有红过脸,连续几年被村里评为五星级文明户。虽说家风家训短小精悍,但看得见,摸得着,它像一种精神,成了村里文明风尚的“净化器”。
  而家风家训这一村民自我教育的新模式,背后提出者和倡导者,正是道德模范管仕忠。
  他既接地气又懂政策,善顾大局,敢于担当点子多。先后荣获“全国劳模”、“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贡献人物”、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等称号。三十多年来,管仕忠带领仙桥村,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生态发展兼顾的新路子。他不仅挨家挨户做动员,流转了村里98%的土地,还引进优秀企业,办合作社搞规模经营。
  村民钱袋子鼓了,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工作,也同步走在全区前列,仙桥村是全国文明村,崇明首个智慧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很需要来自身边的典型来感动身边的人,形成做好人、做文明人的氛围。”崇明区文明办负责人说。
  后来,敬业奉献吴永培,热心公益顾秀珍,孝老爱亲张飞等好人的故事陆续搬上舞台。以庙镇孝老爱亲道德典型陈金德为原型的沪剧《晚娘》,以姚惠涛诚实守信事迹为原型的沪剧《生死约定》,一经演出,获得群众热烈反响。
  家风家训、道德模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文明风尚正在青少年中传递。2021年5月,崇明建设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张晓曦和弟弟张梓晨遛狗时,无意间在路边发现了厚厚的数十包现金,共计51万元。姐弟俩没有据为己有,而是第一时间报警,找回了失主。
  崇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这些善举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得益于全区构筑的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在崇明,近百个教育基地、少年宫、文化活动中心,免费接受未成年人参观学习,全年累计接待未成年人5万余人次。
  三年创城是一项“持久战”,但崇明共同擘画的是一个“同心圆”。
  2019年,崇明区积极参与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将崇明区原有的“党员人人做公益”、文明交通劝导、老伙伴行动、平安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深度整合。一年时间,崇明志愿服务人数达10万多人,服务时长达1304618小时,人均13.05小时。
  在陈家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有一个“东滩红雁”法律明白人调解室,纠纷当事双方只要愿意,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迅速、免费调解处理矛盾。从法律程序到邻里纷争,一件件琐碎又复杂的矛盾迎刃而解,有事来调解室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习惯。
  他们发挥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努力实现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把群众的矛盾化解在家门口。如今,志愿服务已然成为崇明最美的风景线。
  在崇明的乡村,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路灯下,月色中,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村民们经常围在一起,讨论着墙上的家风家训,分享着道德模范的事迹,参与到每一项志愿活动中,时时自省,践行标准,让大家、小家都和和美美。

生态之美就在屋前园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崇明创城成功更离不开生态宜居的建设底色。崇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崇明与上海其他区相比,有着天然的氧吧优势,20年的生态岛建设创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前崇明只有十几种候鸟,现在有上百种候鸟。一到春天、秋天,候鸟南迁北飞,景象十分壮观。”
  原上海电视台记者刘仲萌说,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在向化镇采访,向化镇村支部书记拿着田间小喇叭到一位阿姨家里进行宣讲,周边的老百姓都赶来学习,大家围坐在一起听——2017年张兆安邀请总书记到崇明来看看崇明生态岛建设。
  当时,阿姨家门口的场景,令他至今难忘:门口有一望无际的稻田,稻田里有一群白鹭在翩翩起舞,屋檐下还有一个燕子窝,是“老常客”,每年春天来临,燕子都会在屋檐下筑巢。阿姨说,他们就像住在一个大花园一样,子女在上海工作,但每周都愿意回到崇明,因为这里有新鲜的蔬菜,良好的环境,还有让子孙后代都爱的绿植、河流。
  2015年,崇明提出创城时,生态岛建设渐入佳境,水土资源的保护奠定了底气。近年来,崇明又围绕“爱鸟护鸟、爱水护河、种绿护绿、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五大生态主题,带头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了一批生态人,他们为“崇明样本”贡献智慧和力量。
  有人形象说,在别的地方是“扫垃圾”,在崇明是“找垃圾”。如今,在崇明,保护生态岛的理念,早已在人们心中扎根。从“五棚”整治到垃圾分类,崇明各乡镇积极开展“五美社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通过承包到户、责任到人、季度评比,垃圾清理了,河塘变清了,村庄变美了,村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到庙镇西北部的合中村,满目皆绿。村内水系串联林地、耕地,形成田园景观的基底。在这样的底色下,合中村一边优化人居环境,一边促进产业兴旺。环境变美了,老百姓钱袋鼓了,几年前村党支部书记龚汉超口中的“打造花园式村庄”已见成效。
  傍晚时分,村民吃好晚饭出门散步,沿着河边漫步,伴着晚风,消解暑气。合中村全村水资源丰富,共有28条河道,总长约2.8公里,从2018年到2019年,村里完成了河道整治任务。但如何长效维护河道的整洁、畅通,是面临的长期挑战。
  龚汉超认为,治水的核心在人,整治后的维护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求所有河道都有党员负责管理,建立了轮值家庭河长制度。就是承包到户、责任到人、分段包干、就近分配。村委会定期考核,合格奖励,不合格的通报批评。”
  沙士达是一名党员,也是河长,每天清晨,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门口的“包干”河道巡一遍,发现污染主动联系村民,上门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要把垃圾丢入河道”“不要把生活污水偷排入河”。邻居们见他如此苦口婆心,便自觉改正,还主动加入监督队伍。
  美化的是环境,受益的是百姓。绿意中,有好风景也有新经济。2017年,合中村成功引进崇明首家开心农场——香朵开心农场,从小星公路走入开心农场,穿流而过的景观河道将200亩农场分成5块功能区,近处是茵茵草坪与散步栈道。
  龚汉超说,十年前这里只是一座少有人关注的果园,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台湾商人赖岳军承包下了这200亩地。2015年,崇明领导鼓励他要转型升级,租下村民民居,开发集休闲、民宿、餐饮、观光于一体的产业。
  白天可以看水景,晚上能够听虫鸣。2017年,香朵开心农场正式对外营业,游客可以在这里消费,村民可以得到稳定房租,改造后的房子还能升值。“我们不是为了创城而创城,只有百姓在崇明住着幸福了,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不只是一场大考,更重要的是在生态岛建设过程中,人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形成,人的行为习惯在改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成为地区发展理念。当村民们感受到农旅融合的前景,看到房前屋后一派田园气息,大家共同自觉地自治,才会让乡村焕发新活力,让农村更宜居。
南橫引河崇西水闸段。
其他文献
上期封面  (2020年 第11期)  3月31日,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启程返沪,结束了在武汉奋战的68个日夜。除夕夜,这批上海援鄂医疗队从虹桥机场出发,成为全国最早赶到武汉支援的医疗队,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来得及和家人吃完当夜的团圆饭。领队郑军华在飞往武汉的航班上语重心长地给队员们敲了警钟。他说,去武汉,大家一定要把困难想得更多一点,更复杂一点,更严峻一点。他承诺,大家一定要一起去,一起回。  一
归根结底,人是忠诚于自己的信念。  蓝色山峦将一片长杨映成明晃晃的寒骨白,树下颠沛困顿的少主把忠臣遗骸拥入怀抱,鲜血殷红,泪水滚烫——《王国》第二季这个颇具图案美的镜头,一时间令我忘记自己在看一部僵尸片、一部宫斗剧,一部网飞出品、节奏屡屡慢到令我不大习惯的韩剧。  先前的热评纷纷表示本剧是僵尸外壳、宫斗内核。刷完第一季,倒感觉僵尸与宫斗都是这个故事的表象。《王国》惊悚部分有限,从妆容到特效不过应景
5月31日,医务人员在印度金奈一座方舱医院照顾新冠患者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基层医院里通常弥漫着漂白剂的味道,但印度安得拉邦的卢伊亚(Ruia)医院却到处都是一股恶臭难闻的积水味。来来往往的担架车在绿色墙壁上留下深深的刮痕,地板上到处是剥落的油漆表面,巨大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使其变得高低不平。但多年来明显的长期资金不足无法掩盖这些通道里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的关爱和同情心。卢伊亚医院位于安得拉邦吉杜尔区,
海湾国家股票因为新冠疫情而跳水  白宫8月11日刚呼吁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提高产量,以遏制油价进一步上涨,8月15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就落入阿富汗塔利班之手。这让美国一些人想起兰德智库近日在一份关于阿富汗形势的报告中提到的,假如阿富汗塔利班和恐怖主义彻底隔离,那么阿富汗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导致美国石油霸权崩盘。  虽然阿富汗的石油资源匮乏,但因其地处中东 “十字路口”,与多国接壤,在地缘政治
中国曾经饱受流脑之苦。  数据显示:在流脑疫苗广泛应用之前,我國每8-10年出现一次较大流行,每3-5年出现一次较小流行。  流脑疫苗的广泛接种可以让人群保持较低的发病水平,让流脑的发病高峰不再明显。目前国内使用的流脑疫苗并未覆盖流脑致病菌的所有菌群,流脑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应该得到持续重视;若掉以轻心,流脑疫情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4月24日是“世界脑膜炎日”,让我们重新认识流脑。
摘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能力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放在了教育方面,作为学生學习的启蒙阶段,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极为重要。本文就以学生为主体来讨论有关数学核心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是每个人步入社会必备的一项技能,其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等特点,它也是处于社会中每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教师评价的影响,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恰当,对学生而言,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过于夸张地赞扬,也会使学生得意忘形或是彻底失去评价的意义。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剖析和反思。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剖析;反思  一、案例1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准备小红花,当学生表现好时,教师就可以奖励给学生
摘要:适宜的区域环境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习的重要媒介,规划布局是环境创设的基础,当前本班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美工区为例,根据需要进行规划布局的调整,从位置的选择、橱柜的摆放、展示的形式、区域的融合等方面入手,通过环境的小小改变,为幼儿的深入游戏提供可能性。  关键词:美工区环境;规划布局;调整策略  根据目前我园班级区域环境的现状,教师能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规划区域布局,如在靠近水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奶酪与蛆虫》,副标题是“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这本书的主人公叫梅诺基奥,是一个磨坊主,也打过好多零工,他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沒事儿就爱跟周围的村民念叨宇宙是怎么产生的,他说一切都是混沌,大地、空气、水和火都混杂在一起,都是从这一片混沌中形成的——就像奶酪是用奶制成的——而蛆虫会在其中出现,这些蛆虫就相当于众天使。上帝也是从这片混沌之质中创生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再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转变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工作重点。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遵守课堂行为规范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進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