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消费需求的对策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经济运行的主要动力,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消费水平不高、需求不旺,成为制约自治区经济增长的瓶颈。进一步刺激农牧民的消费需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农牧业为生,要全面扩大消费需求,就必须重视开拓农村市场。
  
  一、现状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发展速度缓慢。按照平均消费支出水平排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低消费模式地区。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123元,比上年增加1110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3%;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606元,比上年增加338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8.6%。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低于城镇。2000年至200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年共增加726元,相当于城镇居民增加量的21.16%;城乡差距为4.7∶1(全国为3.1∶1)。过大的收入差距不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也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进程。从支出水平来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219元,扣除价格因素后比上年增长11.9%。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083元,扣除价格因素后比上年增长13.2%。虽然农牧民人均消费增长幅度大于城镇,但城乡居民支出差距显而易见。仅从自治区城乡居民拥有主要耐用品的数量上看,城乡之间的消费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见表)。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5%,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3%。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牧区,大多数农牧民的消费还仅仅停留在解决温饱的基本生活资料上。另外,农牧民子女辍学﹑农牧民看病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是困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社会难题。
  
  二、农村牧区消费低的原因
  
  (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牧区收入普遍偏低
  内蒙古农村牧区绝大部分地广人稀、文化落后、交通闭塞,商品经济不活跃,可支配收入构成单一,收入增长过分依赖于第一产业,二、三产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偏低。而且,就目前来看,今后一个时期内农牧民靠发展二、三产业增加收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宏观形势上看,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也导致了农民增收难度的加大,所以农牧民收入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
  根据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增量占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重),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要小于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越公平,社会消费就越多。但是近年来农牧民收入和支出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呈逐年扩大的态势。在农村牧区,农牧业产品“卖难”的现象一直困扰着经济的发展,加之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导致农牧民收入不断下降。
  
  (二)传统的生活方式,观念的落后
  从历史上看,几千年来农牧民一直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活消费状况。虽然改革开放后农牧民的收入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农牧民,生活变得富裕起来,许多农牧民已经从自我服务的观念转向重生活消费的观念。但是由于受炫耀意识和攀比心理的影响,农牧民把更多的消费转向人情消费、盖房子及婚丧嫁娶等方面。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由于从小所受的节俭的教育,他们在吃穿等方面却很节约。虽然农牧民家庭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但在吃、穿等日用品的消费方面并没有太大差别。
  与西方超前消费的观点不同,农牧民不愿意花还没有到手的钱。这种过分节俭﹑量入为出的观念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牧区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人情消费方面的相互攀比,“慷慨解囊”,又导致了有限资金的极度浪费,限制了对其他消费品的购买。
  
  (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牧民消费遭遇尴尬
  随着收入的增加,电冰箱﹑洗衣机﹑彩电﹑电话等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牧区得到了迅速普及,但是由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基础设施建设难度也很大。在一些边远落后地区,由于电力不足,上下水配套设施不健全,电信网络延伸困难等原因,使得农牧民在购买家电产品及更新换代等方面丧失了积极性,往往形成“买得起马、配不起鞍”。基础设施落后是限制农村牧区耐用品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农村牧区市场尚不健全,消费环境差
  在市场建设上,农村牧区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大型商场过于集中在城市中心,农村牧区市场则规模小,销售网点少。农村牧区市场投资的主体基本上是个体私营企业。市场上真正适合农牧民消费的产品少﹑售后服务差﹑运输、维修等服务环节不健全,都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目前,超市、连锁店等现代流通方式在许多郊区旗县的农村牧区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且基本上是个体私营企业一统天下。结果是,一方面造成一些消费品在普通农牧民中无法迅速普及,另一方面,当农牧民真正需要购买耐用消费品﹑药品等价格高、质量要求严格的产品时,往往跨越农村市场,直接到城市的大型商场购买。这部分农村牧区消费流向城镇,也直接影响了农村牧区市场消费的扩大。
  
  三、扩大农村牧区需求的对策
  
  (一)增加农牧民收入,减轻农牧民负担
  农牧民收入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扩大农村市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减轻农牧民负担,增加农牧民收入。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和畜产品;引导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扩大养殖﹑畜牧﹑优质林果和高效经济作物的比重,增强农牧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绿色、特色和生态农牧业,加快传统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的现代化农牧业转变,提高农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建设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优势产业带,形成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减少农牧民的非商品消费支出。我国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一些发达省份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免费试点等,都体现了减轻农民负担的思路,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增加农村牧区公共产品的投入,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
  
  (二)引导农牧民消费,逐步改变农牧民生活方式
  改变农牧民传统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建立、健全包括医疗和养老在内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农牧民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会增加基本生活品和耐用消费品的消费,继而转到教育文化等精神领域的消费。有资料表明,农牧民对子女教育的支出,已经在住房,婚丧嫁娶之后排到了第三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农牧民在买书﹑订报﹑保健﹑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支出存在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引导农牧民增加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引导农牧民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增加农牧民消费的重要一环。
  
  (三)改善农村牧区消费环境,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适合农村牧区市场的分销渠道是农村牧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计划,规范发展农产品和畜产品批发市场,以旗县和中心城镇为重点,将大型连锁企业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牧区,发展适合农村牧区消费特点的便利店﹑连锁超市等,不仅为农牧民购买货真价实的商品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改变了农牧民落后的消费方式。
  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市场产品质量低劣、假冒商品多﹑假劣农资泛滥等突出问题,为农村牧区的消费者创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农村牧区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政策方面,还有待在“贴息鼓励零售商下到农村牧区”、“以减税刺激农牧民购买家电”、“提高进城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刺激农村牧区消费市场的活跃发展。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从2006年开始,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从城市转向了农村牧区。具体是加快推进农村牧区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路、电、通信逐步通到农牧民家的愿望。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在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的运用方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但是全面解决偏远地区的用电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此外,道路、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缺口也相当大。只有通过各方努力,真正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才能让农村牧区和农牧民充分享受公共财政带来的益处。此外,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供水方面,一方面仍要继续加大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应将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列入意识日程;在“信”的方面,积极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建设覆盖全区旗县乡的农村牧区信息服务网络。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搞好农村牧区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牧区环境卫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各项物质准备。
  
  (五)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的城镇化进程
  加快城镇化步伐是解决农民增收进而拉动消费的重要途径。内蒙古在城镇化推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城镇化率达到了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加快城镇化建设,不断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让更多的农牧民实现身份、职业和观念的全新转换,能够缩小社会成员在财富分配、发展机会、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增强社会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城镇化建设,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变为城市居民,既可以转变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收入水平,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也可以使留在农村的人口提高资源占有水平,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根据我区实际,从建设小城镇入手发展城镇化是一个较为可行的途径。因为小城镇处于城乡接合部,是连接城镇和农村的纽带。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延伸,将使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在小城镇。城乡产业及企业的转移和发展,也使城乡人口特别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小城镇实现转移。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收入和城镇人口的增加,不仅会扩大对工业生产的消费品的需求,也将扩大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我院2003-07~2004-09对42例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 TVH),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2005年3月31日,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正式发布。这项由95个国家1300多名科学家历时4年完成的研究表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为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地球上近2/3的
我科2000-2005年应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2例,发生气道梗阻5例,均查明原因解除阻塞。分析如下。
我院2002年建立区域临床用血质控中心,承担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技术监督、输血前检测及供血、预存式自体输血等工作,现已为12家医院提供服务。要快速、高效、规范、有序地实
作者通过总结崇信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帷幕灌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的基础、渗漏、裂缝等方面的处理,其作用和效果越来越显著。甘肃省大通河天王沟水电站首部枢纽工程基础帷幕灌浆采用"小口径、孔口封闭、自
城市营销是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首创的理念,它通过城市整体的、有计划的营销策略,逐步推广并建立起城市识别系统,将城市营销到全球体系中,争取更多的竞争机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营造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显得越发重要。而城市营销是城市引进投资、吸引移民、发展旅游及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吸引投资与开发、提升城市竞争力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的架构下,空间的意义被重新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普遍应用的麻醉方法之一,术中患者常处于清醒状态,而应用于小儿即使麻醉效果满意,也需辅用药物使患儿处于安静睡眠状态。眯唑安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具有强化咪唑
对腹腔妊娠误诊2例分析如下。
随着息者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法律意识日趋加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无疑给医院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同时为了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