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l9970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的背景、主要问题、目的与意义,并对若干概念进行了限定。高职课程效果差,满意度低,高职课程研究滞后,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纷繁复杂的课程理论迷失了人们对课程的认识,淡漠了课程的实际效果,致使高职培养的社会劳动力不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
  1.高职课程的职业性
  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存在规定了高职课程必须突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通过开设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强化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这种职业导向课程观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另有论者认为“一般职业”导向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它同时决定了课程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所谓“一般职业”导向性,指的是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般职业”(而不是专门职业)的就职能力,并且在“一般职业”中发展职业能力,强调普适性能力,以此构建其课程体系。职业导向性课程观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着眼,强调职业性。但职业导向的高职课程观也只是体现了高职课程特征的一个方面,把职业性归为高职课程的所有特征未免过于狭隘,不能反映高职课程特征的全貌。并且用高职教育的目的等同于一般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般职业’(而不是专门职业)的就職能力”,这混淆了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
  2高职课程的有效性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一定的,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就要求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对达成培养目标是最经济、最便捷的。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优质的课程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达成培养目标,也是课程有效性内容。有效即有效果,效果是一定行为的结果,是使用者对课程的价值判断。自古以来,教育领域对教育效果一直孜孜以求,有效果就是教育结果与人们的预期期望吻合度。课程效果的取得是以学习者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可持续及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这种个性是“集精神财富、道德的纯洁性、体魄的完美于一身的、和谐发展的、具有社会积极性的”。有效果是生态型的效果,以有利于促进人、学校、企业、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实现学生、学校与企业共进步。有效果应合乎教育规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学习的性质和高职的定位、高职的规律,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
  2.1评价课程效益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指标。
  2.2课程开发的效益,检验课程开发效益的指标是课程开发过程的投入与课程产品的产出之比。这主要是指时间、物质、资金的投入。课程开发过程要关注开发成本,统筹安排,开发经济的课程。
  2.3课程实施的效益,即课程实施的投入与培养“产品”之比,主要是指经费、资源、时间投入与培养的学生数之比,这仍然是经济上的效益。三是知识、技能效益,即课程投入与综合能力产出之比,课程投入包括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综合能力产出是高职学生身上形成的适应职业工作岗位(群)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是课程领域最为关心的效益。高职课程的有效性,以关注实际效果为主,但也兼顾效率和效益。效能,国外对效能的研究比较多,我们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后,分为以下四类:一类是目标达成的效能,预期的效果与最后目标之间的吻合程度;第二类效能的含义实质是效益;第三类的效能是组织的功效与能力;第四类的效能也被认为是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统一。效能研究主要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集中在组织、领导的效能。以上研究表明效能理论比较宽广,与“有效性”的含义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方面。本研究采用“有效性”区别于组织、领导研究领域中的“效能”,以求更准确的表达。高职课程的有效性。高职课程的有效性是指课程在正常成本情况下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所能达到培养目标的程度。这一定义指出了高职课程有效性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直接的效果是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效率是在指课程效果的取得是在正常成本状况,即按照高职通行的、学校可以提供的投入标准所取得的效果。“通行的”标准是国家规定或高职院校基本应达到的投入,这是一条投入的底线。“学校可以提供的”标准是在学校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超出“通行的”标准的投入。效益就是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这是社会效益。高职课程的有效性是课程体系、单门课程、课程资源整体的有效。
  3高职课程有效性目标研究
  高职课程有效性目标的研究是以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对一般性高职课程有效性目标的研究,另一条是研究课程体系目标。
  对一般性高职课程有效性目标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了高职课程有效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和课程有效性目标的来源。关于高职课程有效性目标的价值取向研究可分为“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价值取向观,“针对性目标、适应性目标和创造性目标”价
  值取向观和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价值取向观。“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价值取向观。行为目标是通过学生学习结束后所发生的可观察到的行为变化作为目标。高职课程中相关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要求具有行为目标的性质。展开性目标是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而呈现的目标。展开性目标具有非预设性和过程性,技术与技能中的实践性知识或默会性知识是在具体职业情境中生成、形成、展现,是技术与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目标。表现性目标是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学情境际遇时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强调目标的多元性、独特性和过程性。
  3.2课程体系有效性目标的研究
  课程体系有效性目标总是受课程体系建构者价值的影响,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高职课程体系有效性目标取向的表述比较多,从国内外的研究看,主要集中在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素质本位、市场本位和职业本位。
  3.2.1知识本位的课程体系目标研究
  知识本位取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目标在最近的二十年来一直受到包括教育行政、学术、企业及各界理论工作者的责难和诟病,因此,公开的研究和捍卫知识本位取向的高职课程目标者寥寥无几,几乎看不到相关的研究论文。但是知识本位课程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也因此具有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3.2.2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目标研究
  能力本位的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能力本位的课程思想有很长的历史,国内关于能力本位课程目标的观点可分为行为导向的目标和复杂能力导向目标。行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目标是以操作性行为描述课程体系要达到的结果。行为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结合,提出高职课程体系的“行为——表现性目标”取向,认为它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课程目标,以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为课程目标。他进一步提出“教学性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条件;表现性目标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
  本文致力于研究有效高职课程的思路,为高职课程体系开发、单门课程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在凶杀案件的现场勘查过程中,是否能提取到有效的DNA,也就是犯罪分子遗留在现场的生物检材,将对案件的侦破起到关键的作用。近年来,随着DNA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侦查技术人
学校教育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教育上的不民主不平等会严重影响教育的质量。学生把被强迫的学习当成习惯,漫无目的地学;老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按部就班地教;学校机构为了自身利益,不
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优良的学风能够促进教育事业有序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论述,提出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重点,并以学风
朗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教学中,初中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素质教育的呼声近几年愈来愈强烈,我们在肯定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传统教学遗留下来的种种后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所做的必然选择,本
安全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发展的保障。长久以来对文理科的重视,使学校体育边缘化,导致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恶化和运动能力退化。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安全问题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所以,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展开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微创术后臭氧(O3)配合玻璃酸钠(SH)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中重度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行膝关节镜微创术后中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