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姑息护理在恶性肿瘤领域中的现状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姑息护理首先是由癌症患者的终末期护理起步的。但是,姑息护理并不等于终末期治疗。我国对于姑息护理的定义,与2002年的WHO做出的定义是相同的,即"姑息护理,是指针对患有威胁生命的疾病而不得不面对该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通过早期认识、正确评估并治疗疼痛及其导致的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问题,以及精神上的问题,以预防和减轻病痛,从而改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行为"。因此,姑息护理绝不仅限于癌症这一种疾病。从1981年开始,癌症已上升为我国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日本男性的63%、女性的47%都可能会患上癌症的时代了。另外,在全部癌症患者中,5年生存率已高达62.1%,现在的癌症领域中的姑息护理已成为长期不间断的姑息护理了。为此,姑息护理与癌症诊疗机构和居家治疗相关的地区合作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辅以中药药浴治疗学龄期肥胖儿小阴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60例肥胖儿小阴茎病例资料,年龄7~15岁[(11.1±2.0)岁],体质量指数(BMI):19.2~30.5(24.5±2.6)。治疗组使用阴茎治疗仪负压吸引辅以中药药浴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10 d/疗程,共2个疗程。选取同期来院健康查体的男童46例
目的评价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四川省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营养风险及相关临床和卫生经济学特征。方法使用STAMP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消化科收治的因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将所有筛查的患儿根据评分分为低度风险组(LR组)、中度风险组(MR组)和高度风险组(HR组),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和卫生经济学数据。结果共纳
本文以国内外对口服万古霉素的临床研究及对照实验为基础和证据,对口服万古霉素通过肠道菌群调节和免疫调节,从而起到改善和缓解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作用进行综述。通过本综述希望能填补口服万古霉素在国内应用的空缺,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提供新的思路:口服万古霉素在改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临床指标及临床表现、影响免疫应答及相关细胞因子释放等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基于此途径有潜力在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基因-426C>T、-384A>G、+67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6例CMPA患儿(MPA组)及同期宁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124例健康婴儿(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血清Eotaxin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儿童CYP2C19基因代谢型分布及其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发作程度、频率评分及胃窦黏膜病理分级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214例Hp感染患儿的胃窦黏膜,提取胃窦黏膜DNA,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方法进行CYP2C19基因代谢型检测,根据结果分为纯合子快代谢型(HomEM)、杂合子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H
目的系统分析泼尼松诱导试验结果对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预后价值。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16年11月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按照既定纳入排除标准检索泼尼松诱导试验对儿童ALL预后评估的相关文献。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数据和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期刊
随着临床认识的深入以及检查手段的进步,儿童原发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发病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病因以淋巴管先天发育畸形最为常见,蛋白丢失性肠病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除内镜、组织学外,淋巴核素显像已经成为淋巴管扩张症常用的检查手段,尤其适用于婴幼儿。淋巴管扩张症的治疗主要是中链三酰甘油饮食、对症治疗、药物、外科手术。应重视患儿的长期管理及随访。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E)是一种儿童相对少见的良性慢性胃肠道炎性疾病,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因浸润部位及层次不同而呈多样性,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EGE的确诊主要依据消化道症状、大量EOS组织学浸润,以及除外引起胃肠道组织EOS浸润的其他疾病。治疗包括膳食疗法、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免疫调节疗法等。尽管膳食疗法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大多数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常需要长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