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改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构建初中语文作业的新形式,使每一位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作业 新形式
一、尊重个性差异,增强作业趣味性
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现状,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和自身特长等诸多因素,让设计的作业多样化。
1.分层式作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采取作业套餐式(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教师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优秀生又要兼顾后进生和中等生。
例如,讲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五首古诗后,作业如下:A组,“研讨与练习”原题,B组,把了解的、关于春的诗句写3到5个;C组,比较杜甫《丽春》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两首诗在描绘春景上各有什么特色。三组题难度系数呈阶梯状,从易到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了避免某些学生的惰性,能做C组题的却B组,能做B组的却选做A组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可根据月考或季考测试成绩,结合平时具体表现为分组参照依据。划分要做到心中有数,未能按自己能力选做题的学生,教师在批阅时即可指出,让学生自行调整。部分选择高于自我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在鼓励的基础上提出建议。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范围,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个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可以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既避免了某些学生负担过重,又避免了某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2.个性化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发展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个性化作业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作业形式的空间,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如我在教学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设计了以下几项练习题,让学生选择,完成其中的二分之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对本文的优美词句进行勾画。(3)读读文中的比喻句,并谈谈好在哪里。(4)背诵课文第2、7自然段。(5)根据课文中关于百草园的描绘,画一幅《我心目中的百草园》。(6)查资料,寻找一些鲁迅童年生活的资料,课余时间在同学之间交流。(7)写一篇短文《梦游百草园》。(8)自己为自己设计一项练习,并加以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因根据学生特长自主选择,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二、加强体验实践,学习方式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作业也应该体现实践性,加强体验性,也就是强调学生是作业的主体,注重实践探索,注重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创造性的实践作业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获得生动、活泼、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让语文作业蕴含丰富的实践性与体验性呢?
1.自编测验性作业
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从分工合作编制向个体独立完成过渡。每次编题后,教师取样讲评,再让学生互评,再重新改编。然后自由交换答题,教师答疑和协调,评选最佳编题和答题。这样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互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完成作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完成的作业质量更是大大提高,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完完全全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2.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语文学科不能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语文的内容涉及面极广,天文、地理、历史、理化、科技等等领域都能涉及到,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对其他学科都能有所涉猎,让学生感到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各方面知识的綜合,学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还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语文作业中,要多涉及其学科的知识,例如在教学《黄河颂》,多涉及一下地理知识、风俗人情。
以新课程理念构建初中语文作业新形式,培养、实现学生们由“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教师布置作业为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样,使单一的知识灌输为综合训练,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较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山西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3.《中学语文教学》月刊.首都师范大学
4.http://news.edu-chn.com/中国教育网络联盟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庐县分水初中教育集团(玉华校区)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作业 新形式
一、尊重个性差异,增强作业趣味性
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现状,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和自身特长等诸多因素,让设计的作业多样化。
1.分层式作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采取作业套餐式(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教师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优秀生又要兼顾后进生和中等生。
例如,讲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五首古诗后,作业如下:A组,“研讨与练习”原题,B组,把了解的、关于春的诗句写3到5个;C组,比较杜甫《丽春》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两首诗在描绘春景上各有什么特色。三组题难度系数呈阶梯状,从易到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了避免某些学生的惰性,能做C组题的却B组,能做B组的却选做A组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可根据月考或季考测试成绩,结合平时具体表现为分组参照依据。划分要做到心中有数,未能按自己能力选做题的学生,教师在批阅时即可指出,让学生自行调整。部分选择高于自我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在鼓励的基础上提出建议。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范围,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个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可以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既避免了某些学生负担过重,又避免了某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2.个性化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发展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个性化作业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作业形式的空间,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如我在教学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设计了以下几项练习题,让学生选择,完成其中的二分之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对本文的优美词句进行勾画。(3)读读文中的比喻句,并谈谈好在哪里。(4)背诵课文第2、7自然段。(5)根据课文中关于百草园的描绘,画一幅《我心目中的百草园》。(6)查资料,寻找一些鲁迅童年生活的资料,课余时间在同学之间交流。(7)写一篇短文《梦游百草园》。(8)自己为自己设计一项练习,并加以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因根据学生特长自主选择,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二、加强体验实践,学习方式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作业也应该体现实践性,加强体验性,也就是强调学生是作业的主体,注重实践探索,注重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创造性的实践作业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获得生动、活泼、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让语文作业蕴含丰富的实践性与体验性呢?
1.自编测验性作业
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从分工合作编制向个体独立完成过渡。每次编题后,教师取样讲评,再让学生互评,再重新改编。然后自由交换答题,教师答疑和协调,评选最佳编题和答题。这样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互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完成作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完成的作业质量更是大大提高,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完完全全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2.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语文学科不能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语文的内容涉及面极广,天文、地理、历史、理化、科技等等领域都能涉及到,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对其他学科都能有所涉猎,让学生感到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各方面知识的綜合,学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还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语文作业中,要多涉及其学科的知识,例如在教学《黄河颂》,多涉及一下地理知识、风俗人情。
以新课程理念构建初中语文作业新形式,培养、实现学生们由“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教师布置作业为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样,使单一的知识灌输为综合训练,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较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山西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3.《中学语文教学》月刊.首都师范大学
4.http://news.edu-chn.com/中国教育网络联盟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庐县分水初中教育集团(玉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