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地位也从原来的“补充地位”变为现在的“重要组成”。中小企业自身灵活多样,适应力强,主要存在和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和就业弹性要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因此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财政收入、吸纳社会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延安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产业集群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延安市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加之金融改革的滞后,使得中小企业在获取贷款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融资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缺乏足够的资产抵押或担保、信息的不对称等导致中小企业从外部获得融资十分困难。据统计调查,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上,63%以上的融资来源于内源融资,而在剩下的37%的外源融资上,大都来源于银行贷款。然而银根紧缩、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贷款利率上升等政策极大的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加之银行提高贷款发放条件,规范贷款审批程序,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贷款就变得更加困难。
(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创新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动力和灵魂,品牌是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绿卡”,然而现阶段,延安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弱的。从技术创新来源看,采取自主研发的企业只占到9.4%。联合研发的占13.1%。靠引进与模仿别人技术的企业占到46.6%,无创新来源的企业占到了30.95%。有独立技术研发部门的企业只占到13.3%。有省级研发中心的企业只有19户,用于研发的费用不足营业收入的1%,远低于全国2.05%、全省2.07%的水平。大专以上学历技术人员占企业人数比例不足5%,大多数企业没有任何技术专利和发明。此外产学研之间的脱节也使得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在延安,仅有常泰药业与西安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其余中小企业均未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这样不仅导致了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不能很好的运用到企业中,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且造成了政府资源的一种浪费[1]。
(三)高素质人才缺乏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人才就是企业的效益。目前延安中小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不到5%,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比较缺乏,企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企业能够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效益,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延安市中小企业人才缺乏表现为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以及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
二、延安市中小企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产业集群有助于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首先,多个企业所组成的产业集群克服了单个企业在规模上的劣势,有助于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的盈利水平;再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相互往来过程中容易建立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相互之间容易形成信用机制,降低各个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企业信用增级;再次,产业集群内信息的公开化所带来的声誉机制有助于减少企业以违约为代表的道德风险,企业可以将企业的存货、产成品以质押品的形式抵押给银行,扩大了抵押品的范围。
对于延安地区中小企业来说,要解决融资问题,首先应为中小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深入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服务活动,鼓励优质中小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寻求银企合作新形式,如产业链融资、应付账款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等。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扶持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以此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开发、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制度创新或企业转型。再次应设立政策性优惠贷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最后鼓励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
(二)产业集群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创新
通过企业在集群内的聚集后,那些拥有核心技术、新产品工艺、研发技术以及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对集群内的其他企业产生溢出效应,其他企业通过学习、模仿节省了研发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利润的提升又刺激了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内外企业、机构的合作热情,从而实现技术的扩散效应和创新互动效应。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还可以强化分工关系,以此来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生产水平。
要加大中小企业的创新力度,首先必须要转变企业家的观念,让企业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其次必须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不断的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创新,以此来参与市场竞争并获得绝对优势;最后,政府部门应完善对企业创新的激励制度,大大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2]。
(三)产业集群有助于解决人才问题
首先,产业集群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将会拉动周边地区对人才的供应。其次,产业集群内大量的企业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服务机构所形成的网络系统为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提供了平台,并且处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员工之间可以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知识的溢出效应来提高自身的業务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最后,产业集群内还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共享,集群内企业对特殊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时,可以从相关企业得到支援,以此减少企业的搜寻成本和降低劳动力的失业风险。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综合知识溢出的结果,集群内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溢出的同时也激发着隐形知识的溢出,当所有的知识都溢出时,就容易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有助于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对于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延安市中小企业来说,解决人才困境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的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问题,不仅仅是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多为员工提供一些培训以及外出学习的机会,帮助员工不断的提升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煦.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2]李瑾.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延安市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加之金融改革的滞后,使得中小企业在获取贷款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融资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缺乏足够的资产抵押或担保、信息的不对称等导致中小企业从外部获得融资十分困难。据统计调查,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上,63%以上的融资来源于内源融资,而在剩下的37%的外源融资上,大都来源于银行贷款。然而银根紧缩、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贷款利率上升等政策极大的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加之银行提高贷款发放条件,规范贷款审批程序,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贷款就变得更加困难。
(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创新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动力和灵魂,品牌是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绿卡”,然而现阶段,延安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弱的。从技术创新来源看,采取自主研发的企业只占到9.4%。联合研发的占13.1%。靠引进与模仿别人技术的企业占到46.6%,无创新来源的企业占到了30.95%。有独立技术研发部门的企业只占到13.3%。有省级研发中心的企业只有19户,用于研发的费用不足营业收入的1%,远低于全国2.05%、全省2.07%的水平。大专以上学历技术人员占企业人数比例不足5%,大多数企业没有任何技术专利和发明。此外产学研之间的脱节也使得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在延安,仅有常泰药业与西安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其余中小企业均未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这样不仅导致了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不能很好的运用到企业中,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且造成了政府资源的一种浪费[1]。
(三)高素质人才缺乏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人才就是企业的效益。目前延安中小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不到5%,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比较缺乏,企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企业能够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效益,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延安市中小企业人才缺乏表现为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以及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
二、延安市中小企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产业集群有助于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首先,多个企业所组成的产业集群克服了单个企业在规模上的劣势,有助于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的盈利水平;再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相互往来过程中容易建立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相互之间容易形成信用机制,降低各个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企业信用增级;再次,产业集群内信息的公开化所带来的声誉机制有助于减少企业以违约为代表的道德风险,企业可以将企业的存货、产成品以质押品的形式抵押给银行,扩大了抵押品的范围。
对于延安地区中小企业来说,要解决融资问题,首先应为中小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深入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服务活动,鼓励优质中小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寻求银企合作新形式,如产业链融资、应付账款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等。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扶持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以此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开发、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制度创新或企业转型。再次应设立政策性优惠贷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最后鼓励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
(二)产业集群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创新
通过企业在集群内的聚集后,那些拥有核心技术、新产品工艺、研发技术以及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对集群内的其他企业产生溢出效应,其他企业通过学习、模仿节省了研发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利润的提升又刺激了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内外企业、机构的合作热情,从而实现技术的扩散效应和创新互动效应。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还可以强化分工关系,以此来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生产水平。
要加大中小企业的创新力度,首先必须要转变企业家的观念,让企业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其次必须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不断的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创新,以此来参与市场竞争并获得绝对优势;最后,政府部门应完善对企业创新的激励制度,大大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2]。
(三)产业集群有助于解决人才问题
首先,产业集群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将会拉动周边地区对人才的供应。其次,产业集群内大量的企业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服务机构所形成的网络系统为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提供了平台,并且处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员工之间可以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知识的溢出效应来提高自身的業务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最后,产业集群内还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共享,集群内企业对特殊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时,可以从相关企业得到支援,以此减少企业的搜寻成本和降低劳动力的失业风险。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综合知识溢出的结果,集群内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溢出的同时也激发着隐形知识的溢出,当所有的知识都溢出时,就容易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有助于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对于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延安市中小企业来说,解决人才困境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的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问题,不仅仅是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多为员工提供一些培训以及外出学习的机会,帮助员工不断的提升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煦.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2]李瑾.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