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流淌的一条大河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ai19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道淮水从曹多勇的小说世界中蜿蜒流过,这条活泼又深沉的大河承载了多少复杂的况味,使得曹多勇的小说境界因此美丽、开阔了许多。曹多勇出生在安徽淮南淮河边上的一个普通村落,这个名叫大河湾的村子也成了他文学地图上反复标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淮水谣》里,有一幕场景曾深深地打动了我。主人公韩新云诸事不顺,当他怀着焦躁的心情徒步二十里走回老家时,对着夜色中的河流和对岸已经入睡了的村庄不禁放声痛哭。“韩新云的心情很简单,又很复杂。此时此刻他就是想面对着淮河,面对着淮河对岸的村子,面对着村子里睡熟的父亲、母亲、家人好好地哭一哭,流一流眼泪……”韩新云的眼泪像洒在慈母怀中的委屈的泪水,而这条日夜向东的河流,显然是他(以及曹多勇其他小说主人公)眼里的母亲河。
  其实曹多勇的作品合起来就是一曲宏大而平凡的“淮水谣”,他总关注的是像他一样在这条大河边生长的人们的人生命途和情感起伏。把他的一篇篇小说拼接起来,就像是一幅淮水畔的“清明上河圖”,他沿着这条温柔的河流一路写去,有村落,有河滩地,有学校,有煤矿……呈现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的生活图景和人生故事。他不仅工笔一样细致勾勒了故乡的风土人情,更描画出一段淮水人的心灵史。
  曹多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是这个世界上他最熟悉也最眷恋的地方。写起来得心应手,也倾注了最多的情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故乡变成了现代人成长的摇篮,一俟长大,读书、工作、闯世界、做生意……便吸引他们走到外面的世界去了。然而在曹多勇的小说中,像韩新云这样的“回乡”可以说是一个常见的情节。虽然已不在老家生活,可是回乡的契机还是很多:逢年遇节,要回去;祭扫上坟,要回去;秋收春种,要回去;家有急事,老父召唤,更要回去……碰上难题,遇到坎坷,也想像韩新云一样哪怕仅仅是走近故乡,看一眼宠辱不惊的淮河水。
  《淮水谣》讲述的是韩老头一家两代人的故事,同时也反映着大河湾村的历史和现实。韩老头一家人的根在淮河边这片似乎并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上,它贫瘠常涝,却又实实在在地养育了大河湾人。韩老头的四个子女,每人走着一条路,向着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背离了故土,只在给母亲过祭日这一天,才又聚拢在韩老头的身边……《淮水谣》可以看作是曹多勇“大河湾系列”的一个缩写。曹多勇满腔激荡着对故乡的深切情感,想要大赋大歌的正是淮水人平凡而又百味杂陈的生活。那种酸楚而又温柔的情感,正是我们在韩新云面对熟睡中的淮河和村庄痛哭的时候所感受到的战栗。
  在曹多勇的小说中,多的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回乡之旅。我们背离故土,可是家乡还有越来越年迈的爹娘,爹娘去世后,那片土地上依然有那曾生养了我们的爹娘的坟茔。在《上年坟》中,操持着给父母上年坟的是四兄弟中的老二李矿章。“天刚走进农历腊月,李矿章就操持着给父母上年坟的事情……”他的想法看起来很简单,一是想赶在腊月天大雪前,否则道路泥泞上山太难了;二是想借着上年坟的机会,兄弟四人好好地聚聚,拉拉家常。然而尽管付出了许多努力,李矿章这个简单的心愿还是没能实现,兄弟几个最终也没有凑齐一块给爹妈上坟。曹多勇的叙事风格特别“家常”。像《淮水谣》一样,兄弟几个排着写,写完老大写老二,写完老二写老三,像唠家常一样有条不紊地讲着一家一家的故事。差不多每篇小说都能描摹出一个完整的家庭图景。由此可以看出曹多勇对家园和亲情的珍视,在他的小说里,亲情绝对是被反复奏响的温暖旋律。
  曹多勇写淮水人的过去和现在,有时候是向记忆深处去打捞。这些来自童年的记忆顺其自然地由童年视角结构成篇,像《年馍》《人羊》等。那个顽皮、初懂世事的小男孩,便成了小说的叙述人——“我”。由此带来的童年视角的叙述,在看似轻松、诙谐的氛围中,揭示出复杂的世相。《人羊》和《年馍》一个像一则人性恶的寓言,而另一个显露的是至纯的善,两个都堪称上乘的短篇佳作。写作源起是偶尔浮现出的童年记忆,他坚信,这样的记忆既然一直没有从记忆中忘却,就一定有无法忘怀的理由,于是生发为一个短篇。曹多勇说这样的作品每年会写一两篇,作品浑然天成,不过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曹多勇的一条大河还是一条无始无终的生活之流,那逝者如斯的河水,多像一个接着一个的日子。曹多勇偏爱在“流水日子”的小叙事中展现那看似平淡实际广阔的生活。他的一部中篇小说,干脆题目就叫“流水日子”。他品味着平常时日的酸甜苦辣,记录下乡村的每一点变化。爹娘衰老了,娃娃们长大了,弟弟弟媳搭温室种起了草莓,村里人新开了游戏室……流水般的日子里,有时欢愉,有时烦忧,可是日子向前,还是一刻不停地走过去了。
  他的写作总是忠实于现实,忠实于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若说小说技法,他不会翻筋斗,只会老老实实、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写去。在他的小说里,作者与叙事者常常是重合的,或者作者与其中的一号人物是重合的,仿佛只有这样,他才能贴心贴肺地去感受生活,表达他们的甜蜜和苦痛的挣扎,也才能掏心掏肺地诉说他们的幸福和痛苦。他珍惜土地的芳香,捡拾着人情的温馨。所以,在他的寻常平淡的微小叙事里其实裹挟着真挚深切的大抒情。读者在与他几乎是“零距离”的阅读中,想象着永不宁静的淮河水连缀起一个又一个并不平静的村庄,和一个又一个朴实无华的日子,触摸到的是一颗平平常常的心,一颗真正樸素而深切的心灵。
其他文献
日头隐了  拉下一幕夜空  一盏路灯  点亮了一座城  下班的人们  雀跃回笼  月亮和星  都化作人间  楼宇的霓虹  车的眼  男孩女孩的笑脸  通宵灿烂  荒原  茫茫  無尽头的荒原  鹰在顶上盘旋  枯草如铁  嚼不出一滴乳汁  流沙抓住脚腕  貌似缠绵  流吧 流吧  随同干涸的吼  就这样流失  回声遗忘了时间  只有黄天  和脚印  一步一个荒原  碎冰  你身边  时间如冰  风
【摘 要】 单项深度法主张儿童对一种或一类艺术材料或媒介进行深度的持续性探索,从而获得幼儿的发展。本文以大班美工区活动为基点,运用树叶材料展开单项深度法的深入探索,通过“引入”“拓展” “创作”“反思”四步骤,激发幼儿探究树叶的兴趣,扩展有关树叶的丰富经验,开启树叶作品的创作,享受“玩转树叶”之奥秘。  【关键词】 单项深度法;树叶;创作;反思  单项深度法以儿童为中心,主张对一种或一类艺术材料
在崔岗  雨水怦然,漾出一片绿  悠然而下,延伸成草木皆兵  它压低了云朵与屋顶  留在人间的苍生,多么堂而皇之  我的呼吸大于东流的绿波  這醇美的氤氲,烈于1573  飘至远方的不仅是诗,还有风香  有孤岛的光影和风雨染出的绿  栀子花的暗香与酒香碰撞  所有人都是居住在酒杯的门客  所思的人正陷入坍塌的回忆  谈天的人遗漏掉自己的孤岛  而我,记恨此刻的自由如此完美  这纷飞的雨点,缓急相济
李骏虎长篇小说《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的故事核心是1936年上半年的红军东征,然而,正如历史不是一次单纯的军事行动那么简单,这部书的叙述,也并没有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就写东征,而是把围绕着东征的所有历史复杂性都展示了出来。这个历史复杂性,包含了层层叠叠的矛盾——中日矛盾、国共矛盾、国民党军政内部矛盾、共产党军政内部矛盾,以及与这些矛盾相交叉的和在这些矛盾之下更加细部的诸多矛盾。对于时局中的所有这些复
由于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内容,所以教师如果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运用数学思想进行历史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抓住历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学习思维,这会让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本文尝试通过具体研究数学学科的独特优势,然后分析数学在历史教学当中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些许创新。  一、数学学科的独特优势  
一  穿过一片高粱地,便来到冬枝的小山村。  王秋林在村头一站,自觉就像一棵落光叶子的树,露出了许多的枯枝、疤痕甚至几个蜂窝和鸟巢,不光街上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就连房屋也瞪着方方正正的古怪眼睛看他,一片片的玻璃把秋天多情的阳光斜抛过来,照耀得他不敢睁开眼睛。他的心发虚,腿就像竹竿,僵硬而空虚,仿佛风一吹就会整个儿摔倒,跌成些尴尬慌乱而又不可告人的碎片。  一瞬间,秋林的无限勇气灰飞烟灭。他对爱情
小舅这辈子,干过最牛的事,是曾成功入侵村广播喇叭,在天上跟村长进行了一番“高端对话”。这件事至今仍为母亲津津乐道,其中奥妙却无人知晓。  小舅曾经是村上第一名高中生。毕业那年,大学却只接收推荐的工农兵学员,村长把自己的侄子推荐去了济南,没小舅什么事。毕业回乡,寒窗十二载除了挣副眼镜什么也没得到,却又不得不重新摸锄头把儿,小舅难免遭乡邻奚落。小舅自己也有十二万分的情绪,不久就干脆称病不出工,把自己闷
坐在河边  坐在回忆的河边,望着对岸  對岸的麦苗青了,油菜花开了  柳树在风中散开千万条绿辫子  对岸的天真蓝,鸟鸣真绿  明亮的阳光照着岸上来回走动的人  也照着一些新鲜的往事  他们依然有张青春美丽的脸  我还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我还能用他们的名字照明取暖  在荒芜的此岸  和我孤单的中年  我与他们离得那么近  近得只隔一条童年的距离  今年清明我不去看你  今年的清明我不去看你  虽然下
小喻时运不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在市里先后參加了两次公务员考试,虽然两次笔试成绩都是第一名,但不知怎么回事,最后却还是在面试中被刷了下来。  没有门路、没有靠山的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乡——偏僻山区小县E县。说来也巧,他回到E县没几天,就遇上县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本来,他对这次考试不抱任何希望。谁想到,这次,算是老天有眼,他终于考上了县农业局下属单位——县农科所。  小喻被招聘到县农科所没多久,屁股
那时候  我把整个田野领回院子  挂在屋檐和一个母亲的眼角  乡村明晃晃的,是晨歌里的样子  我还从繁茂的灶膛里,领出过柴灰  松软的,甚至还有草香  让人不得不相信  消失也是一种丰美  我还盛过一筐风  在王小丫的胳膊上,她丰腴  像一片庄稼地  王小丫们走在河边  跟河水一起流动,流进滚圆的日子里  如今  我被荒涼摁在墙角  如一些老人午后昏昏欲睡的闲聊  我矮小陈旧  足以装下一个空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