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两本书,关乎勇气和智慧。《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更多地关于勇气,关于说真话。《通往奴役之路》,更多地关于智慧。有些书,如果我们不是生在中国,大可以不读。更不幸的,与冷血的机器辩论,让多少杰出的头脑毁灭,或者丧失了创造更美事物的一生?他们,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此书近有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三联书店2010年版,恢复原名《野火集》。台湾版发行于1985年。这是龙应台1984年年底(时32岁)至次年年底在《中国时报》上专栏的结集,据说当年在台连印100版。
龙应台写的是台湾人熟视无睹的事实:环境污染,秩序混乱,教育体制僵化,政府不作为,言论无自由。她不能忍受的不止于此。她大声地问:为什么我们深受其害却能安之若素?
这本书当年在大陆引发的很可能是自豪而不是共鸣,就像今天我们以台湾议会里打架的议员反衬“两会”的和谐。不过,现在已经有惊叹产生:20多年前的台湾和今天的大陆多么相似。
1985年,距离台湾“解严”还有3年,要求民主的浪潮此起彼伏(这是“解严”的根本原因),《野火集》能够出版与此相关,准确地说,它是前者的一部分。龙应台说:“所谓政府——警察局、卫生署、环保局——都是你和我这些人辛辛苦苦工作,用纳了税的钱把一些人聘雇来为我们做事的。照道理说,这些人做不好的时候,你和我应该手里拿着鞭子,睁着雪亮的眼睛,严厉地要求他们改进;现在的情况却主仆颠倒,这些受雇的人做不好,我们还让他声色俱厉地摆出‘父母官’的样子来把我们吓得半死,脑袋一缩,然后大叹‘无力’!
“连自己是什么人都不知道,连这个主雇关系都没弄清楚,我们还高喊什么‘民主、伦理、科学’?”(《美国不是我们的家》)
当龙应台说“几流的人民就会配几流的政府”时,她并非在嘲讽,她说的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以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你今天多做一点,我们就少一个17岁的说:‘反正没有用,我到美国去!’”(《美国不是我们的家》)“你是谁?凭什么你就做‘沉默的大众’,等这少数人努力了,甚至牺牲了,你再去享受他们的成果?”(《台湾是谁的家?》)
很多台湾人赞扬龙应台“敢讲话”。“与其说是对我的赞美,不如说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讽刺与指责——在一个自称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为什么‘敢讲话’是一个特殊的美德?它不是人人都有的权利吗?”(《传递这把火》)
1988年,我们看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略有删节”,20年后,依然如此。今天我们真的和20多年前的台湾相似吗?
《通往奴役之路》
哈维尔揭露的极权主义的种种特征,哈耶克在1943年已经洞察。这个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向周围人数众多的倾心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指出,他们的方向与他们正在反对的纳粹德国并无根本不同。
哈耶克没有极权制度下生活的经历,他的论证来自自由主义知识传统、苏联和德国的现实,以及令人生畏的想象和推理。像稍后的奥威尔一样(小说《1984》),哈耶克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杰出预言家。他更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鼓吹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一定通往极权主义:失去经济自由的人们必然会失去所有的自由。哈耶克一直假定计划经济的实行者们人格高尚,但又不得不遗憾地论述,为什么计划经济最终导致“最坏者当政”。
像哈耶克的所有著作一样,《通往奴役之路》思想密度极高,几乎每一句话都令人心惊肉跳。哈耶克从不愤怒。
“我们这一代已经忘了的是: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这不单是对有产者,而且对无产者也是一样。”
“19世纪的英国政治思想家们的梦魇,即‘除了通过政府之处,走向富裕的道路是不存在的’那种局面,将会实现到他们所想象不到的天衣无缝的程度。”
“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仍比一个只有得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要好些。”
“当强制似乎只会带来利益,并且即使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它实际上可能并无害处时,这种论证也同样适用(为保存自由而牺牲某些眼前利益)。”
《通往奴役之路》1962年已有中文译本,是普通人无法得见的“内部读物”。那些“内部”读者的反应让人感兴趣。他们真的读了吗?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此书近有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三联书店2010年版,恢复原名《野火集》。台湾版发行于1985年。这是龙应台1984年年底(时32岁)至次年年底在《中国时报》上专栏的结集,据说当年在台连印100版。
龙应台写的是台湾人熟视无睹的事实:环境污染,秩序混乱,教育体制僵化,政府不作为,言论无自由。她不能忍受的不止于此。她大声地问:为什么我们深受其害却能安之若素?
这本书当年在大陆引发的很可能是自豪而不是共鸣,就像今天我们以台湾议会里打架的议员反衬“两会”的和谐。不过,现在已经有惊叹产生:20多年前的台湾和今天的大陆多么相似。
1985年,距离台湾“解严”还有3年,要求民主的浪潮此起彼伏(这是“解严”的根本原因),《野火集》能够出版与此相关,准确地说,它是前者的一部分。龙应台说:“所谓政府——警察局、卫生署、环保局——都是你和我这些人辛辛苦苦工作,用纳了税的钱把一些人聘雇来为我们做事的。照道理说,这些人做不好的时候,你和我应该手里拿着鞭子,睁着雪亮的眼睛,严厉地要求他们改进;现在的情况却主仆颠倒,这些受雇的人做不好,我们还让他声色俱厉地摆出‘父母官’的样子来把我们吓得半死,脑袋一缩,然后大叹‘无力’!
“连自己是什么人都不知道,连这个主雇关系都没弄清楚,我们还高喊什么‘民主、伦理、科学’?”(《美国不是我们的家》)
当龙应台说“几流的人民就会配几流的政府”时,她并非在嘲讽,她说的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以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你今天多做一点,我们就少一个17岁的说:‘反正没有用,我到美国去!’”(《美国不是我们的家》)“你是谁?凭什么你就做‘沉默的大众’,等这少数人努力了,甚至牺牲了,你再去享受他们的成果?”(《台湾是谁的家?》)
很多台湾人赞扬龙应台“敢讲话”。“与其说是对我的赞美,不如说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讽刺与指责——在一个自称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为什么‘敢讲话’是一个特殊的美德?它不是人人都有的权利吗?”(《传递这把火》)
1988年,我们看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略有删节”,20年后,依然如此。今天我们真的和20多年前的台湾相似吗?
《通往奴役之路》
哈维尔揭露的极权主义的种种特征,哈耶克在1943年已经洞察。这个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向周围人数众多的倾心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指出,他们的方向与他们正在反对的纳粹德国并无根本不同。
哈耶克没有极权制度下生活的经历,他的论证来自自由主义知识传统、苏联和德国的现实,以及令人生畏的想象和推理。像稍后的奥威尔一样(小说《1984》),哈耶克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杰出预言家。他更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鼓吹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一定通往极权主义:失去经济自由的人们必然会失去所有的自由。哈耶克一直假定计划经济的实行者们人格高尚,但又不得不遗憾地论述,为什么计划经济最终导致“最坏者当政”。
像哈耶克的所有著作一样,《通往奴役之路》思想密度极高,几乎每一句话都令人心惊肉跳。哈耶克从不愤怒。
“我们这一代已经忘了的是: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这不单是对有产者,而且对无产者也是一样。”
“19世纪的英国政治思想家们的梦魇,即‘除了通过政府之处,走向富裕的道路是不存在的’那种局面,将会实现到他们所想象不到的天衣无缝的程度。”
“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仍比一个只有得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要好些。”
“当强制似乎只会带来利益,并且即使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它实际上可能并无害处时,这种论证也同样适用(为保存自由而牺牲某些眼前利益)。”
《通往奴役之路》1962年已有中文译本,是普通人无法得见的“内部读物”。那些“内部”读者的反应让人感兴趣。他们真的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