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儿童环境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与儿童游戏、儿童发展屯、理学和环境行为学等相关研巧为基础,结合现在我国儿童游憩空间的发展现状和人们对儿童游憩空间的需求,进而得出儿童游憩空间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协调好儿童游戏中与模巧自然的环境最大的互动可能,在游戏中激发儿童潜能、促进交往。
关键词:儿童;游憩空间;景观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居住小区的要求不单单停留在只是居住的场所,更多的追求有情感的邻里交往、有乐趣的活动场地以及多功能的综合性活动场所。而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老人和小孩,儿童的全面成长以及老人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为居民提供一个既可以另儿童尽情玩耍又能在不耽误老人活动的前提下看护儿童的亲情化景观显得格外重要。
1游憩空间
游憩空间广义上是指人们游玩、消遣、休息的场所。它最早起源于十八世纪,是西方国家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后来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日趋完善,游憩空间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并且游憩空间的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居住区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2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的特点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能够满足儿童回归自然的心理,同时享受充足的阳光和呼吸新鲜的空气,从而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地发展,使他们快乐地享受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但是,因为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一些原因的制约和影响,造成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2.1亲近自然性
在儿童所描绘的户外游憩的画面基本都是,蓝天、白云、小鸟、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组成,这反应了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主要还是集中在室外的自然游憩活动上,他们渴望回归自然,喜欢亲近自然,在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奔跑运动。]这表现了居住区儿童游憩活动具有亲近自然性。
2.2同龄聚集性
城市居住区儿童在户外游憩活动中喜欢成群结伴的在一起嬉戏、玩耍,到了七岁以后基本上大部分儿童开始脱离父母的监护,他们开始在居住区中自发地组织同龄阶段的儿童开展团体性活动,例如男孩子比较喜欢大型球类运动,女孩子择比较喜欢多人的角色扮演类活动。这就表现了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具有同龄聚集性。
2.3时间性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是不同的,白天在室外自由安排活动时间的一般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则一般在放学以后在居住区内进行活动,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的人数明显有所增加。同时,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儿童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夏季儿童一般户外游憩时间较长,春秋季略短点,冬季则最短。这就反应了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具有明显的时间性。
3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的心理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想问个“为什么”,经常会模仿家长的行为。然而,当他们的自我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开始有了反叛心理,拒绝父母的要求,甚至跟父母对着干,凭自己的意愿尝试不同的事物。但是,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儿童心理却是十分敏感和脆弱的。他们渴望独立,但又害怕独立;他们渴望与他人交往,希望被注意、被重视,但是又害怕被他人拒绝,害怕遭受交往的挫折,害怕被轻视,可能在遭受打击后,引发自卑心理,形成懦弱胆小、退缩不前的保守性格。这时候,父母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父母给予适当的引导、关心和支持,则会让儿童摆脱自卑感,从而树立自信,养成独立进去的性格。另一方面,环境也可以对儿童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户外游憩空間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能让儿童身心得到放松,在游憩的群体活动中,让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独立地思考和行动,增长他们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适当的户外游憩活动能调节儿童的情绪,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可以间接消除他们悲观消极的情绪,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心态。
4青少年儿童游憩空间生态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4.1以儿童为本设计原则
儿童游憩空间就是以儿童为设计对象,所以在设计时应该以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探宄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分区设计,不管是场地的选择,还是游憩设施的放置都要满足儿童的尺度设计和心理需求。而儿童对游憩空间的需求不仅要满足生理的需求,而且要满足心理的需求,也就是从游憩设施到景观小品等各个方面中的细节部分,如颜色、形式、造型、材质、图案等元素都要有儿童的认知和情感的需求,使得他们在游憩空间更好地适应游憩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4.2寓教于乐设计原则
寓教于乐是设计者的最高境界。从行为心理学来看,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更多关注的是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的地位。在针对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在景观上可以从儿童的兴趣点出发,设置有趣的故事场景、历史文化、智力游戏等,增加趣味性,用来教育孩子的行为心理。
5儿童游憩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
5.1微地形生态设计
微地形是儿童游憩空间常用的设计方法,设计时要尊重并利用原有场地,地貌、土坡,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创造出山坡、土丘等丰富变化的地形。微地形的功能有很多,利用微地形可以设计开敞或私密性的游戏空间;可以和绿植搭配有分割空间的效果,也能丰富游憩空间。在设计时,应巧妙地利用当地地形的特征,模拟自然中景观绿地的变化,通过设计方法的处理,为儿童塑造生态的微地形游憩空间。
5.2植物生态设计
在儿童游憩空间进行景观植物配置时,不仅要考虑植物本身的颜色、造型、四季变化等,还要保证植物的生态设计。要依据生态系统的基本准则和本土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配置植物,既要考虑乔灌草的配置,还要考虑青少年儿童对植物的不同反应来设计配置。如视觉上不同色彩搭配的植物对儿童的心理影响效果。根据地域的气候环境,应主要选择乡土树种,为了能够茁壮生长,要选择的耐久性、抗冻性强而便于生长的树木。
5.3水景生态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若通过水元素体现水景的生态设计理念,就应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源的利用率。例如,巧妙地借用自然资源的雨水;采用水景的循环系统等,例如金元欢教授提出的NARS水景系统?,本着尊重自然,摈弃“花哨”的原则,设计简单、自然的水景,同样给人以新奇感。在青少年儿童游憩空间,可以在游戏区设置“动”水,如喷泉,儿童憧憬自然,塑造模拟自然的视觉景观形象,在自然中尽情地玩耍才是儿童向往的游憩环境。满足儿童亲水行为带来心理需求,打造适合儿童游憩的水空间,使儿童真正的从中感受游憩的快乐;在青少年儿童健身运动区附近可以设计活泼丰富的水景,潺潺泉水,有节奏的水声,可以激发青少年儿童运动的血液,自然地给运动中的儿童伴奏,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结语
青少年儿童游憩空间的内容丰富精彩,是含有趣味性、生态性、文化性的精神空间,它能够很好的挖掘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场所,孩子们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在生态自然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董雪.社区生态型儿童游戏空间研宄P].设计,2014:65-66.
[2]陈翔宇.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3]秦春林.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4):90-93
(作者单位:海南雅澜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关键词:儿童;游憩空间;景观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居住小区的要求不单单停留在只是居住的场所,更多的追求有情感的邻里交往、有乐趣的活动场地以及多功能的综合性活动场所。而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老人和小孩,儿童的全面成长以及老人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为居民提供一个既可以另儿童尽情玩耍又能在不耽误老人活动的前提下看护儿童的亲情化景观显得格外重要。
1游憩空间
游憩空间广义上是指人们游玩、消遣、休息的场所。它最早起源于十八世纪,是西方国家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后来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日趋完善,游憩空间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并且游憩空间的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居住区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2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的特点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能够满足儿童回归自然的心理,同时享受充足的阳光和呼吸新鲜的空气,从而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地发展,使他们快乐地享受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但是,因为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一些原因的制约和影响,造成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2.1亲近自然性
在儿童所描绘的户外游憩的画面基本都是,蓝天、白云、小鸟、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组成,这反应了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主要还是集中在室外的自然游憩活动上,他们渴望回归自然,喜欢亲近自然,在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奔跑运动。]这表现了居住区儿童游憩活动具有亲近自然性。
2.2同龄聚集性
城市居住区儿童在户外游憩活动中喜欢成群结伴的在一起嬉戏、玩耍,到了七岁以后基本上大部分儿童开始脱离父母的监护,他们开始在居住区中自发地组织同龄阶段的儿童开展团体性活动,例如男孩子比较喜欢大型球类运动,女孩子择比较喜欢多人的角色扮演类活动。这就表现了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具有同龄聚集性。
2.3时间性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是不同的,白天在室外自由安排活动时间的一般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则一般在放学以后在居住区内进行活动,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的人数明显有所增加。同时,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儿童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夏季儿童一般户外游憩时间较长,春秋季略短点,冬季则最短。这就反应了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具有明显的时间性。
3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活动的心理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想问个“为什么”,经常会模仿家长的行为。然而,当他们的自我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开始有了反叛心理,拒绝父母的要求,甚至跟父母对着干,凭自己的意愿尝试不同的事物。但是,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儿童心理却是十分敏感和脆弱的。他们渴望独立,但又害怕独立;他们渴望与他人交往,希望被注意、被重视,但是又害怕被他人拒绝,害怕遭受交往的挫折,害怕被轻视,可能在遭受打击后,引发自卑心理,形成懦弱胆小、退缩不前的保守性格。这时候,父母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父母给予适当的引导、关心和支持,则会让儿童摆脱自卑感,从而树立自信,养成独立进去的性格。另一方面,环境也可以对儿童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户外游憩空間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能让儿童身心得到放松,在游憩的群体活动中,让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独立地思考和行动,增长他们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适当的户外游憩活动能调节儿童的情绪,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可以间接消除他们悲观消极的情绪,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心态。
4青少年儿童游憩空间生态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4.1以儿童为本设计原则
儿童游憩空间就是以儿童为设计对象,所以在设计时应该以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探宄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分区设计,不管是场地的选择,还是游憩设施的放置都要满足儿童的尺度设计和心理需求。而儿童对游憩空间的需求不仅要满足生理的需求,而且要满足心理的需求,也就是从游憩设施到景观小品等各个方面中的细节部分,如颜色、形式、造型、材质、图案等元素都要有儿童的认知和情感的需求,使得他们在游憩空间更好地适应游憩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4.2寓教于乐设计原则
寓教于乐是设计者的最高境界。从行为心理学来看,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更多关注的是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的地位。在针对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在景观上可以从儿童的兴趣点出发,设置有趣的故事场景、历史文化、智力游戏等,增加趣味性,用来教育孩子的行为心理。
5儿童游憩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
5.1微地形生态设计
微地形是儿童游憩空间常用的设计方法,设计时要尊重并利用原有场地,地貌、土坡,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创造出山坡、土丘等丰富变化的地形。微地形的功能有很多,利用微地形可以设计开敞或私密性的游戏空间;可以和绿植搭配有分割空间的效果,也能丰富游憩空间。在设计时,应巧妙地利用当地地形的特征,模拟自然中景观绿地的变化,通过设计方法的处理,为儿童塑造生态的微地形游憩空间。
5.2植物生态设计
在儿童游憩空间进行景观植物配置时,不仅要考虑植物本身的颜色、造型、四季变化等,还要保证植物的生态设计。要依据生态系统的基本准则和本土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配置植物,既要考虑乔灌草的配置,还要考虑青少年儿童对植物的不同反应来设计配置。如视觉上不同色彩搭配的植物对儿童的心理影响效果。根据地域的气候环境,应主要选择乡土树种,为了能够茁壮生长,要选择的耐久性、抗冻性强而便于生长的树木。
5.3水景生态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若通过水元素体现水景的生态设计理念,就应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源的利用率。例如,巧妙地借用自然资源的雨水;采用水景的循环系统等,例如金元欢教授提出的NARS水景系统?,本着尊重自然,摈弃“花哨”的原则,设计简单、自然的水景,同样给人以新奇感。在青少年儿童游憩空间,可以在游戏区设置“动”水,如喷泉,儿童憧憬自然,塑造模拟自然的视觉景观形象,在自然中尽情地玩耍才是儿童向往的游憩环境。满足儿童亲水行为带来心理需求,打造适合儿童游憩的水空间,使儿童真正的从中感受游憩的快乐;在青少年儿童健身运动区附近可以设计活泼丰富的水景,潺潺泉水,有节奏的水声,可以激发青少年儿童运动的血液,自然地给运动中的儿童伴奏,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结语
青少年儿童游憩空间的内容丰富精彩,是含有趣味性、生态性、文化性的精神空间,它能够很好的挖掘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场所,孩子们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在生态自然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董雪.社区生态型儿童游戏空间研宄P].设计,2014:65-66.
[2]陈翔宇.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3]秦春林.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4):90-93
(作者单位:海南雅澜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