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路径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思政课作为培育人才思想政治方向的主要渠道,提升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以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创新驱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三大核心概念,并在次基础上通过从教师、学生、教学三个角度提出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思政课 教学质量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富强离不开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现阶段,在国家综合国力快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国家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同时他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就要求作为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主要目标的思政课应当承担起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在新时代,面对国家培养人才的新要求,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的意义
  (一)提升教学质量是培养国家新时代人才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以优秀的人才作为战略支撑。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教育事业是强国之基,应给予优先发展。同时,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计划中国家对人才培养则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新时代人才不仅需要具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的技能,还有具备对职业的热情、忠诚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思政课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按照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求,肩负起为国家培养具有正确思想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人才的重大责任。因此,思政课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综合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提升教学质量是思政课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要求思政课在具体的教学当中需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思政课要以学生的成才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意识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需求给予思想政治意识的上答疑解惑,让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其次,思政课要仅仅抓住时代主题,思政课要具有世界格局、国家格局和社会格局,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保持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性,国家政策的一致性,社会需求的一致性。最后,思政课在新时期,新常态,新变化的背景下,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在课程理念、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寻求突破,保持理论思想与教学的创新发展。所以,思政课必须抓住思想政治、教书育人、学生成长的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持思政课自身发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围绕三大核心概念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既往开来,继承我国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的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同时,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新时代的条件下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局面。所以,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高校思政課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理念应与国家发展需求保持一致。所以,提升教学质量的工作要紧紧围绕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创新驱动三大核心概念。
  (一)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需强化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积淀与传承,辉煌灿烂,它是民族之灵魂,是强国之底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从个人角度讲,文化自信体现在个人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以国家和民族作为坚实后盾,从容坚守中华文化,坦然面对其他文化,锐意进取,以中华文化为底蕴创新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思政课在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应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负起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为实现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二)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需传承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主要包含匠心、匠技、匠品三个方面。他要求劳动者需具备坚定的职业信仰、掌握专业的技艺以及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015年,在我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战略目标,若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培育和储备具有符合新时代发展、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作为支撑。所以,思政课在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应强化工匠精神内容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契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新时代的人才具备“工匠精神”,我国才能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从传统制造发展到智能制造,从制造大国发展到制造强国。
  (三)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需围绕创新驱动
  2018年3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应重视其在生产力、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驱动作用,而创新驱动的实现离不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思政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应牢牢抓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要点,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创新,推动学生创新。
  三、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分析   新时代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需围绕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创新驱动三大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之上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教学层面入手,通过教学条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思政课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一)从教师层面: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建设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方向的引领者、思想的疏导者、知识的传递、观点的交流者,首先自身综合素质要过硬。
  第一,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具备服务与奉献的意识。思政课教师担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担负着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同时,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做到对工作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不断要求思想的先进性,对学生应充满爱心,做到既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伙伴,关心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提高为学生服务和为工作奉献的意识。
  第二,思政课教师要应具备专业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从深度性讲,思政课教师需回归原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文选、习近平讲话等读本进行研读,提升思想理論的准确性并将优秀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从广度性讲,由于思政课教学内容本身涉及领域较广,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课程相关知识的广度,如对中国历史及思想、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做到对课程内容的知识点真懂、真理解,才能深入浅出,把理论讲清楚,把思想讲明白,把案例讲透彻,做到不模糊知识点,不胡乱提观点,不草率定结论。除此之外,在教学方面,以教材为基础,丰富理论内容,避免案例过于陈旧,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感。在教学技能方面,应善于使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智慧课堂,时刻保持专业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二)从学生层面:加强学生知行合一的践行能力
  思政课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生角度来讲,具体体现为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综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多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知”的角度讲,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学生的获得感,不仅在于教师讲解的知识理论被学生以听课的方式所接收,更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应避免在课堂上占据全部时间,剥夺学生的话语权,应合理分配教学与互动时间,充分激发学生表达观点的欲望,积极参与课堂知识的讨论,在表达和讨论中由被动接收转为主动获取,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式,锻炼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从“行”的角度讲,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认同感。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表现为学生的认同感,即对理论知识的相信和确定,这需要将学习的知识通过实践的过程内化为认同。所以,思政课在注重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小组社会实践,如社会问题调查、话题辩论、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理解、内化和认同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做到学生知行合一,提高思政课的获得感。
  (三)从教学层面: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于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学生及思想意识将进行有效的交流与碰撞。因此,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老师与学生在思想意识、教学内容交流的效果。
  其一,从方法角度: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促进知识内化。专题式教学主要表现为将全部教学内容根据其内在逻辑及联系,以问题为核心的形式进行重新整合。这要求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熟悉和掌握之后,梳理出若干核心问题,并通过结合书本内容及书本外相关知识对专题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既保持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又能灵活设计加入相关内容,避免刻板教学。同时,以问题作为突破口,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丰富,既能增加知识的深度,又能扩展知识的广度。在学习的过程,学生也更容易抓住问题的主线,并对相关知识、内容问的联系有更清晰的认知,吸引学生加入到问题的交流探索之中,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二,从方式角度:善于使用智慧化教学手段,提升听课效率。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慧课堂的建设,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己形成向信息化、智慧化教学方式发展的趋势,首先,课堂教学观念向智慧化转型,这就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灌输式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调研,有针对性的将学生关注点、疑问点和兴趣点融入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强化课程的实效性。其次,紧跟“互联网 ”时代发展,善于在教学中使用新平台、新手段,实现教学智能化,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APP、微信小程序等载体。如“雨课堂”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让老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时时互动,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态。
  时代在改变,国家在前行。面对新时代国家建设对人才的渴求,思政课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与时代的一致性,与国家发展的一致性,通过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开发教学平台,升级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完成国家赋予思政课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重要使命。
其他文献
沥青路面因为其平整度好,噪声小、易于修补、可快速通车等优点,成为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路面结构.随着我国各层级公路的发展,但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建设技术也在持续进步,但过程
摘要: 十八大指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城乡一体化进城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三农”问题;农民收入;城乡差距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14-01  一 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其根源是城
患有糖尿病的李先生在服用某种中药偏方一个月后,出现身体多处发黄、乏力等症状,他赶紧到医院治疗。经检查,医生发现他的黄疸指数和转氨酶指数均偏高,最终确诊为药物性瘀胆型
时下,提倡与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这一方面是基于“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也是契合21世纪对高层次合格人才的时代要求.近年来,配合中小学的“减
期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政府为扶持新农村建设而出台的一种新型政策,政策实施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农村土地改革进程,也关乎千千万万农村居民的利益,值得认真研究.基于此,文
语文课的导入方法是一门学问.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而语文课堂的导
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已经被大量的企业所重视,得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真,为产品最终走上市场提供质量保证,很多企业领先导入并全面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加强质量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