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渐进损伤仿真与试验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o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冲击渐进损伤模型,对国产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对复合材料进行低速冲击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和损伤形貌的关系研究了层合板的冲击损伤特性.结果表明:在模拟仿真过程中,复合材料冲击时的应力分布像花生状的椭圆形,同时基体的拉伸和压缩损伤大于纤维的拉伸和压缩损伤.在试验中随着冲击能量增大,凹坑深度在35 J左右出现拐点,拐点之前凹坑深度增加缓慢,冲击表面主要是无损伤和几乎不可见的冲击损伤,内部损伤形貌近似圆形;拐点后凹坑深度急剧增加,试样内部损伤形貌逐渐趋于椭圆形,并沿45°铺层方向呈锥形扩展;在65 J时达到穿透性损伤.模拟得到的凹坑深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分析T 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受低速冲击后的损伤演化和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是伴随着“高师改大”运动而产生的基础性的老问题.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师范性与学术性争论的焦点多数集中在高师教师教育专业性的认识上而忽视了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内在属性的逻辑联系.教学学术的独立性、基础性与学科学术系统化、高深性构成了师范性与学术性二者内在属性差异.首先,通过对高师院校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现实表征和本质进行深度解析,提出应正确认识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必然性,进一步厘清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学理基础;其次,在管理层面应专注师范性与学术性内容的深度整合,构建分
新时代特色师范教育需要突破原有的教师教育结构,构建适合时代特征的课程体系.通过对15所地方师范院校45份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教师教育课程结构逐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范围和内容扩充,教育专业课程呈现多元化,实践课程有所强化和拓展.教师教育课程明显呈现出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取向的转变,然而,通识教育课程选修部分学分受限以及“师范性”特质体现不足,缺乏整合性和生成性课程类型,课程体系缺乏纵向梯度设计.因此,“新师范”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建设有梯度的课程体系,构建有整合性的通识教育课程
文章分析了 102个媒体公开报道的撤销学位案例,总体描绘了撤销学位的原因、时间和机构等基本情况,探究撤销学位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策略,为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