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应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习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因此,培养学生锻炼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
  关键词:有计划 锻炼 两个要素
  
  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强化身体素质训练,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学生对体育课是很有兴趣的,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淡漠。再加上由于学生体育基础、运动能力、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面对困难和竞争时会表现出畏惧和冷漠的消极情绪,会把培养起来的兴趣扼杀。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教学会产生畏惧心理,这给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多的障碍,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才是才能够让学生热爱体育,其学习的热情和持久力才会提高,才会成为未来真正的“体育人口”。
  三、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像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四、把握两个因素
  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武升著的《教学艺术论》
  2、《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3、张建祥的《浅谈体育课的兴趣》
其他文献
目的: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耐碳青霉烯肠杆菌逐年增多。研究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理,以及基因分型,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我院预防和控制耐
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广大教师都在积极的尝试、实施“开放性”教学。因为,开放性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个性创作与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自主构建和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然而,在实践探究中也存着一些偏颇,部分教师认为开放性教学就是让学生放开去想,放开去画,想什么,画什么都行,结果是“放”而不“实”,收效甚微。其实,开放的教学不是放开的教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引入课堂,将教学过程与娱乐引为一体。多媒体教学应该成为
期刊
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广深入之际,教师新遇到的问题、困惑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如果不很好地解决,就会产生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影响到新课程的全面推广,我就新课程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谈一下: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四个方面:(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
期刊
工作几年来,我收获着……,我苦恼着……;我收获着一些孩子们的成功,我也认识到了一些孩子们的失败。对此我不断总结,我不断反思。最终我发现:一个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建构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即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下面是我几年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几点总结:  一、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中考这个指挥棒导致孩子们、家长们
期刊
背景和目的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来源于网状淋巴组织且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它的治疗以联合
由于110米跨栏跑技术动作复杂,身体素质要求高,还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跨栏技术与栏间节奏意识,所以提高成绩具有难度,训练中怎么样通过正确的过栏技术与栏间节奏的结合,充分发挥出速度的优势,就成为提高成绩的一个关键。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浅析一下如何改善110米跨栏跑的栏间节奏。  一、110米跨栏栏间跑的技术结构和特点。  跨栏栏间跑的技术分为起跨上第一栏、跨栏步、栏间跑这三个部分组成。
期刊
摘要: 我校自实施体育新课标以来,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各级各班开展体育选项教学,与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有了巨大的变化。在选项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初步具备了合适科学的环境,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大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中还有意或无意识地表现自我个性发展的能力,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