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阅读技巧的培养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305879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技巧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从学生的课本设置、试卷构成以及老师们的日常语文教学中都容易得出。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技巧不仅能够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更准确地理解语段含义,进行文章的主旨把握,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顺畅的人际沟通、文学作品欣赏等等,并进一步地形成健全的阅读理解和言语表达习惯,由此可见,老师们对于学生阅读技巧的教学是意义深远的。
  一、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结合现阶段一些中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上的表现,人们不难发现,学生群体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具有一致性。比如,由于学生的阅读量有限、正确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他们的阅读速度较慢、质量也并不高。有的学生在读完一段文章之后并没有太大收获,在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时,很难提炼出文章主旨、主要人物关系以及文章框架等等。这些现象证明学生并没有在阅读过程中动脑思考,也并没有使自身各个机能调动起来,因此,这段时间的阅读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长此以往,人们很可能会在阅读中以及日常学习工作中难以集中精力,并且看问题会更加孤立、片面,难以把握重点。不正确的阅读所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在学生时代人们可能只是遭遇低分的尴尬,在以后的社会环境以及职场之中,人们往往会容易陷入偏执、扭曲价值观的漩涡。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纠正学生的阅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阅读技巧培养教学的主要方向
  1.注重学生阅读体验的积累。学生在阅读技巧上的缺失往往与相对薄弱的阅读体验有关,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且长期的积累。所谓技巧并没有标准的定义,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都是在长期的、大量的阅读实践之中积累而获得的。这些技巧也往往与个人的学力、知识储备、甚至性格偏好有关,比如有的人愿意关注时事类文章,有人愿意品读小说散文类作品;有的人愿意在晚上安静的读书,有的人喜好在白天与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因此,老师们想要让学生迅速的建立成熟的阅读模式和技巧,还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增大阅读储备,多读书、读好书,适当地为学生推荐书目,或者督促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从而帮助他们形成量的积累,并从中获得阅读的快感与满足感。
  2.强化多种阅读方法的灵活应用。一个人的阅读技巧除了依靠自身积累,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借鉴,比如快读、跳读、精读、找关键词、看表达方式等等,而对于不同技巧的选择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境。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时,需要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确定全文的基调以及文章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老师以及学生能够对阅读技巧的选用有所依据。比如对于简单的叙事文来说,学生可以直接把握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对于涉及人物较多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梳理人物关系的方式辅助理解;对于寄情于景的文章,人们则需要结合景物意象与意境,并深刻解析作者的创作背景。由此可见,对于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加强素材积累,还需要老师在技巧选择上给予合理的指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精准的阅读。
  3.鼓励学生进行读后表达。实际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涉及的阅读理解等问题不仅仅体现在书面或者卷面上,他们在过程中的思考与二次创作才是其学习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着力提升学生阅读技巧与阅读水平的同时,老师们还需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后的表达,这不仅仅是对学生阅读思考的检验,更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手段,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段简短的文字、几分钟的演讲,也可以是一个文字作品的诞生。这种逆向的刺激不仅利于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为其阅读理解拓宽思路,防止思维僵化,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贡献将是巨大的。阅读技巧与写作技巧实际上都是相同的,学生的主动表达不仅是对老师同学们的演说,更是与文学作品的对话。
  三、总结
  老师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健全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眼前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关乎其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日后待人和工作的技巧。多元化的阅读技巧还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区分和选用,良好阅读习惯与阅读效果也需要人们在日常的积累之中不断打磨,从而将所谓技巧运用的如鱼得水、恰到好处。
  葛祥中,乔友松,教师,现居山东临沂。
其他文献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之前,做什么?”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以后呢?”老和尚答:“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答:“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担水,担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所谓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
采用古生态学及沉积学方法,对南海北部深水区BY7-1-1 井及L29 井特定层段进行细致研究.通过有孔虫分析、孢粉藻类分析及沉积学分析,发现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在晚始新世即出现滨浅海相沉积环境,确定了南海北部最早接受海相沉积的时间,认为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在恩平组时期开始接受海相沉积,海陆相沉积转换的初始时间为晚始新世.始新世海相地层在南海北部主要分布在台西及台西南盆地中,并在晚始新世扩展到珠江口盆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