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门包含情感的艺术,在进行音乐授课的时候,加强落实德育内容,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质量得到整体提升。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优美的旋律与动听的歌声中,引导学习者扩展眼界,思考更多的问题,净化学习者的心灵。因此,将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作为德育培养的阵地是正确的选择。深入探究音乐旋律背后的内容,融入德育内容,有利于促进音乐教学意义的升华。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 德育教学
1.于音乐教材欣赏过程中表达德育内容
对课本音乐进行欣赏,是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方法。音乐之所以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因为无论是音乐学习内容,还是音乐学习手段,都极具美感。音乐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就是于音乐作品的艺术美中发现人文美,促进教学活动的升级。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情感基调活泼鲜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组织学生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的德育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声音,通过猜测去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自然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讨论,去分享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之后,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欣赏音乐作品,将自己听到的画面绘制出来,做一个音乐欣赏成果展。于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体悟音乐作品的美感,自主领悟音乐作品中的德育内容,有利于促进小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品德素质水平的提高。
2.于音乐课外活动过程中实践德育内容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只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有限的时间是明显不足的。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与实施的今天,在教育部创新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去扩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形式。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的落实。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小学生设置贴近教学内容、可行性高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于课外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磨炼小学生的意志。为了促进教育预期效果的实现,教师要在课外活动开展之前做好规范的时间规划,并按照这一规划严格执行,从而促进课外活动教学效果的达成。教师要用严格的课外活动规划要求学生,定期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持之以恒精神的形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间完全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合唱能力形成与提高,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好合唱学习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小组音乐学习任务,每周定期活动两次,促进学生之间合唱默契的形成。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与旋律,提高音准与合唱的和谐性,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3.增强德育意识,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歌曲教学中
教师应树立牢固的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尤其对于歌曲教学,教师可以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让音乐课堂不仅成为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阵地,更成为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主途径。如,《卖报歌》是一首三十年代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曲作者聂耳是一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为革命创作了许多进步的音乐作品外,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知道了这首歌曲深刻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光明生活的渴望。通过今昔生活的对比,从而教育学生要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4.把握音乐要素,寓德育于欣赏教学之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的活动。教师应紧紧抓住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塑造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乐(歌)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还能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自豪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歌曲《游子吟》是一首对母爱的赞歌,堪称千古绝唱。学生在听赏时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灯下正为远在他乡的儿子缝制衣裳的场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词朴素自然,亲切感人,既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无巧琢雕饰,更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听者的心弦,催人泪下。通过欣赏,使学生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进而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5.音乐赏析,开展学生心灵“美”育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强调“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活泼鲜明的。教师应该选择适宜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讲述音乐的内容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例如,我在讲述《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先要讲述学生自己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敢于斗争、不畏强权最终英勇牺牲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思想,并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句歌词所赋予的丰富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对王二小产生崇敬之情,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品质。
6.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按照当今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在现阶段素质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也是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要努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在课外活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之前应该预先制定规范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学习。学生要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该项活动需要一段周期才能见效,教育学生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图新鲜。在合唱的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求个人服从集体,养成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树立全局观念,养成整体意识,把自己的歌声作为整体音响组成因素。注重团队合作,配合默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节奏、旋律、音准、力度、速度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 德育教学
1.于音乐教材欣赏过程中表达德育内容
对课本音乐进行欣赏,是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方法。音乐之所以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因为无论是音乐学习内容,还是音乐学习手段,都极具美感。音乐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就是于音乐作品的艺术美中发现人文美,促进教学活动的升级。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情感基调活泼鲜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组织学生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的德育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声音,通过猜测去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自然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讨论,去分享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之后,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欣赏音乐作品,将自己听到的画面绘制出来,做一个音乐欣赏成果展。于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体悟音乐作品的美感,自主领悟音乐作品中的德育内容,有利于促进小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品德素质水平的提高。
2.于音乐课外活动过程中实践德育内容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只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有限的时间是明显不足的。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与实施的今天,在教育部创新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去扩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形式。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的落实。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小学生设置贴近教学内容、可行性高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于课外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磨炼小学生的意志。为了促进教育预期效果的实现,教师要在课外活动开展之前做好规范的时间规划,并按照这一规划严格执行,从而促进课外活动教学效果的达成。教师要用严格的课外活动规划要求学生,定期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持之以恒精神的形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间完全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合唱能力形成与提高,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好合唱学习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小组音乐学习任务,每周定期活动两次,促进学生之间合唱默契的形成。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与旋律,提高音准与合唱的和谐性,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3.增强德育意识,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歌曲教学中
教师应树立牢固的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尤其对于歌曲教学,教师可以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让音乐课堂不仅成为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阵地,更成为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主途径。如,《卖报歌》是一首三十年代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曲作者聂耳是一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为革命创作了许多进步的音乐作品外,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知道了这首歌曲深刻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光明生活的渴望。通过今昔生活的对比,从而教育学生要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4.把握音乐要素,寓德育于欣赏教学之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的活动。教师应紧紧抓住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塑造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乐(歌)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还能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自豪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歌曲《游子吟》是一首对母爱的赞歌,堪称千古绝唱。学生在听赏时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灯下正为远在他乡的儿子缝制衣裳的场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词朴素自然,亲切感人,既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无巧琢雕饰,更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听者的心弦,催人泪下。通过欣赏,使学生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进而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5.音乐赏析,开展学生心灵“美”育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强调“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活泼鲜明的。教师应该选择适宜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讲述音乐的内容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例如,我在讲述《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先要讲述学生自己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敢于斗争、不畏强权最终英勇牺牲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思想,并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句歌词所赋予的丰富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对王二小产生崇敬之情,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品质。
6.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按照当今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在现阶段素质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也是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要努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在课外活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之前应该预先制定规范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学习。学生要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该项活动需要一段周期才能见效,教育学生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图新鲜。在合唱的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求个人服从集体,养成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树立全局观念,养成整体意识,把自己的歌声作为整体音响组成因素。注重团队合作,配合默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节奏、旋律、音准、力度、速度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