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政制发展的辩证思考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hb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個本來頗覺敏感的話題“政制發展”,似乎一夜之間成為澳門的社會熱點。無論是政府公文、學術研討還是街談巷議,都圍繞“政制發展”各抒己見,大做文章。
   僅以2012年3月22日為例,便足以感受本澳強烈的“政制發展”氣氛。是日下午3時整,《澳門月刊》社會民意調查研究中心假月刊編輯部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了此前開展半結構式問卷民意調查的統計結果,表明約有八成五的受訪市民支持政制發展,希望有機會表達意見。與此同時,特區政府舉辦第五場政制諮詢會,聽取傳媒團體對政制發展的意見,與會者普遍認同要增加議席、完善間選制度。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在立法會大會上表示,政制發展第二輪諮詢3月初開展,政府對諮詢文件中的建議沒有立場,要嚴格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釋法精神辦。崔世安特首在出差前夕也表示,要加強宣傳,讓市民更關心政制發展。此外,澳門婦女聯合會舉行“政制發展座談會”,立法會議員關翠杏應邀主講,表明有序推進政制向前才是理想的發展之路。而澳門青年聯合會亦舉行團體會員會議,強調廣大青年要深入認識澳門政治體制及基本法,同心協力做好政制發展工作。如果翻閱一下當日的本澳報紙,還能看到鏡湖護理學院舉辦政制發展講座、理工學院學生座談政制發展、澳門大學法學院學生舉辦政制發展研討會、公務員專業協會召開理事會收集有關政制發展的諮詢意見等消息。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澳門探究“政制發展”氣氛之熱烈可見一斑。
   然而,“政制發展”畢竟是澳門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绝非熱熱鬧鬧走個過場便能了事。重要的是這件事究竟能對澳門社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給澳門市民帶來多大的收穫。《澳門月刊》社會民意調查研究中心發佈的一個觀點值得引起關注和深思:“政治體制發展,過程重於結果”。筆者認為,有關“政制發展”的市民大參與、大討論,深刻地影響著澳門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階層,有效地提高了廣大民眾的政治素質,調動了民眾的社會積極性,培育了民眾參與社會活動的綜合能力,促進了澳門的民主化進程。這才是這場活動的最大收穫與成果。
   讓我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澳門“政制發展”過程中需要把握好的幾組辯證關係。具體言之,應當正確認識“政制發展”相關的“過程與結果”、“名稱與實質”、“量變與質變”、“發展與穩定”等四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過程與結果。澳門的政制發展將是一個比較漫長的歷史進程,非從今日始,也不會明日終。人大常委會就澳門特區政府提出《澳門基本法》兩個附件修改問題進行的釋法已經明確,澳門的政治制度發展要經歷“五步走”的法律程序,迄今只進行到“特區政府開展新一輪諮詢”的第三步,剩下的路程正可謂“任重道遠”。儘管對於兩個選舉辦法的修改意見眾說紛紜,儘管對於政制發展的終極目標各有期待,但是,基本法相關附件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修改、一切有關這兩個附件的修改意見都必須以《澳門基本法》為依據,已經成為澳門人的共識。而且大家也一致認為,對基本法兩個附件的任何修改都應當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都要有利於澳門的穩定繁榮。不管最終以何種方式對兩個選舉辦法作出修改,其結果必定是對現行的基本法做出了適當的修改和完善,從而體現本澳政治體制發展的效果。而在爭取獲得這一結果的過程中,澳門社會從上到下都經歷了民主意識的燻陶、民主觀念的表達、民主程序的實踐,因此將大大促進民主化的進程,這才是比任何具體的修改方案(結果)更重要的社會收穫。
   名稱與實質。根據一些權威人士的講話精神,目前澳門的這場運動是用“政制發展”這一術語來表述的。然而,客觀事物具有自身的規律,往往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不少學者,特別是來自內地的學者,在研討這一問題時總是習慣性地使用“政制改革”這一比較流行的術語,特別是它的簡稱“政改”;幾乎沒有任何人會用“政發”來作為“政制發展”的簡稱——因為太彆扭。這裡涉及的是“名”與“實”的關係。我們還是應更多地尊重事實、講究實效,而不要過多考慮名正言順,想當然甚至別出心裁地生造出一些不容易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的詞語來。偉大的無產階級思想家恩格斯曾經在其經典著作《反杜林論》中用過一個意味深長的比喻,意思是即使把鞋刷子綜合到哺乳動物中去,它也不會就此長出乳腺來。反之,即使不用“政制改革”而祇用“政制發展”,後者包含的改革意義也絲毫不會消失。
   量變與質變。發展也罷、改革也罷,都必定包含著變化,也必然要服從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原理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變化遵循量變質變規律。“量”是事物規模、程度、運動速度等可以量化的規定性;“質”是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規定性。事物的發展變化從量變開始,以質變為量變的終結。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中包含著部份質變,質變隨著量變逐漸增加,當質變積累到一個臨界點時便發生質的飛躍,使原有的事物轉化為新事物,同時開始新的量變。實踐早已證明上述規律是千真萬確的真理。那麼,澳門的“政制發展”是否也應當遵循這一規律呢?立法會某一類別議員人數的增加(或減少)、行政長官推舉委員會人數的增加(或減少),無疑是一種量變,而這些行為必然也在“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地”醞釀著質變。那麼,能否探討未來質變的結果如何、是否需要預測質變何時發生(20年後、50年後抑或22世紀)、能否期待質變早日發生呢?或許值得未雨綢繆,早作探討。須知機遇從來祇垂青有準備的頭腦。
   發展與穩定。前已述及,擔憂“政制發展”會給澳門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的和富有責任感的人們一致強調,“政制發展”一定要循序漸進,一定要有利於保持澳門社會的和諧穩定。澳門人十分理解和讚賞他們的良苦用心,也正在努力這樣做。但是,過度的憂慮是沒有必要的。已有學者鄭重指出:發展才是最大的穩定。無論是內地還是台灣,海峽兩岸近幾十年來的政治、經濟發展狀況早已再次雄辯地證明了這一命題的正確性。我們一定要相信基本法的巨大威力,相信“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的實踐意義,相信澳門人的認識水平、辦事能力和政治智慧。澳門特別行政區一定會在推進“政制發展”穩步前行的進程中,獲取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更大成就。
其他文献
轉眼間,來到澳門已經一年有餘。隨著時光流逝,對澳門的瞭解逐漸深入,發現她不祇是一座賭城,而且是一座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美麗小城。令我感受最深的,除了本地人民的淳樸熱情之外,還有這裡的傳統美食。雖然這座小城總面積不足30平方公里,豐富多彩的美食卻一次次觸動我的味覺,給我帶來一次次震撼。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繁華熱鬧的大三巴牌坊轉入十月初五街。據說這條街道早期曾經熱鬧繁華,現在卻祇有零零散散的
期刊
聲音聚焦   澳门政制发展,立法议员的间选、直选、委任名額之爭,实际就是权力的博弈,如同绝大部分經濟发展成果被极少人所佔有一样,广大市民要想逾越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障碍,可能还要經曆很长时间的接力赛,还需要付出很多汗水,还有很长的路途去争取……
期刊
2012年6月,結合《澳門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系統研究》的工作任務,我們有機會赴英國開展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考察。訪英期間,重點參觀考察了倫敦、愛丁堡、曼徹斯特、利物浦等地的文化產業與相關園區。其中,依託古老工業遺蹟改造的新興文化創意產業園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從中受到很大啓發:澳門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過程中,亦可將歷史積澱與當代趨勢有機結合作為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一條有效途徑。  英國文
期刊
“澳城大卓越講壇”是澳門城市大學與《澳門月刊》聯合舉辦的每季一次的名家講壇。活動於2012年3月展開,其作為思想的火花,精神的佳釀,冀望能夠搭建學術交流的平台,啓發思維、啓迪人生、激發鬥志,拓寬師生和聽眾的視野,提高師生和聽眾的思維能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為澳門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貢獻一份力量。   我們深信:聆聽一場好的學術或人生講座,定能讓學生熱血沸騰,受到莫大的啓發
期刊
澳門回歸十多年來,隨著博彩業的開放,經濟出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本地銀行積極探索轉型發展戰略,發展步入了新的階段,資產規模持續擴大,不良資產比率逐年降低,風險管理和內控水平不斷加強,客戶基礎進一步鞏固,產品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一、近幾年澳門銀行業  的發展特點  (一)銀行業經營日趨穩健,抵抗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   回歸以來,澳門銀行體系不斷發展壯大,資產值約占澳整體金融市場95%。從1999
期刊
長期以來,受“公民唯私”思潮的影響,小城澳門的民間抗議,多數未能走出單一己利的窠臼,利益訴求與權利主張始終圍繞特定人群展開。然而近年來,從2006年保護“藍屋仔”,到2007年保護“松山燈塔”,直至近期呼聲頗響的“保護鷺鳥林”,保留外港碼頭,美副將大馬路12幢別墅群,以及路環船人街棚屋等等,這些時有發生的保育運動說明,澳門人開始越來越多地關心起公共化議題,甚至相對獨立的社團間都會採用數家聯手的方式
期刊
隨著民主理論的發展,選舉已經成為民主定義的底線和基本的共識。上個世紀中葉以來,主流的方法幾乎完全根據選舉來界定民主。熊彼特對民主的定義就是競爭性的選舉,“民主方法就是那種為作出政治決定而實行的制度安排,在這種安排中,某些人通過爭取人民選票而取得作決定的權力”。事實上,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把選舉當作民主實踐的主要衡量標準,世界各國的民主實踐表明了,選舉是實現民主的一種重要途徑和過程。在現代政治理念中
期刊
2012年3月15日下午6時30分,澳門周報期刊負責人一行20余人應邀到新竹園酒店一號樓宴會廳,參加由中聯辦文教部劉曉航部長主持的宴會。李本鈞副主任在熱烈的掌聲中即席發表精彩的講話。他鼓勵在場的澳門時事類期刊、週報傳媒負責人代表,發揚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宣傳“一國兩制”的方針,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並對澳門時政類期刊、週報多年來對中聯辦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對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予以充分的肯定,
期刊
建華新邨氣體中毒事件發生一星期後,政府四大部門於3月13日晚開了一場被動式的記者會。會後,有不少居民反應,在颱風“黑格比”過後,行政長官批示(第78/2009號行政長官批示核准《澳門特別行政區——突發公共事件之預警及警報系統》)已經明確規定,當毒氣等危險品流出意外發生時,直接負責處理的對口部門包括環委會、衛生局、民防行動中心,為何在這個事件中,環保局等部門一直無出現?記者會上,“四大天王”各有各講
期刊
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來比較重視發展文化產業,並且陸續推出了一些重要舉措。例如,在文化局設立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指導和協調相關工作;在社會文化司轄下成立文化產業委員會,以“協助”政府“制定文化產業的發展政策、策略與措施”。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和文化產業委員會組建以後,開展了不少工作,有效地促進了特區文化產業的逐漸興起和發展。自2011年年底以來,又傳出了一個重要信息:將於近期設立文化產業基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