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2013年8月24日岁次癸巳孟秋壬辰吉时,西宁田氏后裔田文端、田和、田蕴林、田文琦、田明等及城东区林家崖、城北区北杏园、湟中县谢家寨田氏后裔代表,在西宁文庙谨设香案,致祭于先祖———明骠骑将军田应龙墓碑前。
呜呼!田氏乃中国之著姓也!自春秋战国以来累有名臣良将活跃于历史舞台。齐国贤相田成子(名恒)曾大斗借出、小斗收进而广得民心。孟尝君田文门下有宾客三千,曾联合韩、魏先后打败楚、秦、燕三国,并一度入秦为相。田蚡被汉武帝封为武安侯,先后任太尉、丞相,和董仲舒一道推崇儒术,为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做出了贡献。明代名将田乐,万历初进士,曾任甘肃巡抚,阅兵边疆,与西宁兵备道刘敏宽、参将达云多次击退西海蒙古的侵扰,因功封松山伯。
田应龙翁,原籍陕西延安府甘泉县虎王村,其始祖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奉调随军来宁,旋即在西宁安家立业,至今已有627载,30余代。有明一代,田氏将门,人才辈出。历任西宁卫指挥同知、玉门守备、威远游击、都司游击等军事要职。至应龙翁,更是战功显著,威名远播,被封为骠骑将军(正二品)、镇国将军。应龙翁姿相雄伟,忠孝双全,倾力职守,保境安民,终因忧劳成疾,英年早逝。恭人李氏因之悲痛,气绝而亡。同僚抚治西宁兵备李豫深哀之,并亲撰《骠骑将军田公暨真烈恭人李氏合葬墓志铭》,盛赞其“忠臣节妇,一门一时,世所罕见,足为青史光嗣”。
田氏祖茔原在西宁西郊西山弯,依山傍水,可谓前青龙后白虎的风水宝地,有石牌坊、石桌、石猪、石羊,俗称“田家坟弯”。1958年,该坟地因公占用,迁坟时出土田应龙翁的墓碑和墓志铭,先后由族人田得丰、田文清、田蕴林等保存,辗转50余年,历尽艰难,终将这一珍贵文物保留至今,这不仅是田氏家族的幸事,也是青海地方文化的幸事!
今承蒙西宁市文化局、西宁市文物管理所领导的重视和关照,将应龙翁的墓碑、墓志铭安放在文庙大成殿侧。使之成为供民众瞻仰的丰碑和文史工作者品读和研究的金石文献资料。其意义颇为重要和深远。作为田氏后裔,可告慰于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今天,田氏各支宗亲齐聚一堂,参加捐碑、置碑仪式,继承和发扬家族优良传统,鼓励后辈奋发向上,在新时期为国家和地方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次有纪念意义的宗族盛会。
呜呼!宁邑田氏,源远流长,名臣良将,青史流芳,镇守边疆,忠孝仁慈,好义乐施,德被乡邦,煌煌丰碑,安置文庙,先祖有知,含笑仙乡。
呜呼!田氏乃中国之著姓也!自春秋战国以来累有名臣良将活跃于历史舞台。齐国贤相田成子(名恒)曾大斗借出、小斗收进而广得民心。孟尝君田文门下有宾客三千,曾联合韩、魏先后打败楚、秦、燕三国,并一度入秦为相。田蚡被汉武帝封为武安侯,先后任太尉、丞相,和董仲舒一道推崇儒术,为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做出了贡献。明代名将田乐,万历初进士,曾任甘肃巡抚,阅兵边疆,与西宁兵备道刘敏宽、参将达云多次击退西海蒙古的侵扰,因功封松山伯。
田应龙翁,原籍陕西延安府甘泉县虎王村,其始祖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奉调随军来宁,旋即在西宁安家立业,至今已有627载,30余代。有明一代,田氏将门,人才辈出。历任西宁卫指挥同知、玉门守备、威远游击、都司游击等军事要职。至应龙翁,更是战功显著,威名远播,被封为骠骑将军(正二品)、镇国将军。应龙翁姿相雄伟,忠孝双全,倾力职守,保境安民,终因忧劳成疾,英年早逝。恭人李氏因之悲痛,气绝而亡。同僚抚治西宁兵备李豫深哀之,并亲撰《骠骑将军田公暨真烈恭人李氏合葬墓志铭》,盛赞其“忠臣节妇,一门一时,世所罕见,足为青史光嗣”。
田氏祖茔原在西宁西郊西山弯,依山傍水,可谓前青龙后白虎的风水宝地,有石牌坊、石桌、石猪、石羊,俗称“田家坟弯”。1958年,该坟地因公占用,迁坟时出土田应龙翁的墓碑和墓志铭,先后由族人田得丰、田文清、田蕴林等保存,辗转50余年,历尽艰难,终将这一珍贵文物保留至今,这不仅是田氏家族的幸事,也是青海地方文化的幸事!
今承蒙西宁市文化局、西宁市文物管理所领导的重视和关照,将应龙翁的墓碑、墓志铭安放在文庙大成殿侧。使之成为供民众瞻仰的丰碑和文史工作者品读和研究的金石文献资料。其意义颇为重要和深远。作为田氏后裔,可告慰于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今天,田氏各支宗亲齐聚一堂,参加捐碑、置碑仪式,继承和发扬家族优良传统,鼓励后辈奋发向上,在新时期为国家和地方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次有纪念意义的宗族盛会。
呜呼!宁邑田氏,源远流长,名臣良将,青史流芳,镇守边疆,忠孝仁慈,好义乐施,德被乡邦,煌煌丰碑,安置文庙,先祖有知,含笑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