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是以培养能力、知识、素质结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核心的综合教学体系,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同样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武术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武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体质、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既有着强身健体的作用,又承载着中华民族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更是铸就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高校武术课;程改革
  引言
  高校武术类课程应该培养武术实用型人才,而武术实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现代补习教育的缺失,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无趣,武术实用型人才技能的弱化,以及评价体系的非科学性问题。
  1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作用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显性载体,博 大精深且内涵丰富,有厚德载物、刚健有为、自强不 息、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有仁爱礼让、崇礼尚德、 包容宽厚的道德文化等,这些伦理文化也是武术文化 的精华——武德的要求与具体表现。“课程思政”所 倡导的就是要利用课程蕴含的国家意识形态和道德教 育内容来全面育人。可以看出武术的伦理文化内容与 “课程思政”所倡导的以“思政元素”来立德树人的 要求高度契合。
  2新媒体背景下武术课程的改革趋势
   2.1搭建新媒体课程交流平台,为武术课程改革提供
  有力支持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内容变得碎片化,大量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同时为学生获取知识拓宽了渠道,开阔了视野,了解到许多更先进、更科学的知识。新媒体是一种开放性强、虚拟的交流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新媒体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是一批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走在时代的尖端的人,新媒体应用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不可或缺。武术课程作为公体课程,通常具有课时少、课程安排分散等缺点,导致武术学习的时间较少,带来的影响是每次课所学如果不能及时复习巩固会随着遗忘曲线而遗忘,学生没有途径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只能靠课堂学习的记忆。利用新媒体搭建新课程交流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学后就忘”的问题,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复习课上所学。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掌握了信息的选择权,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为学习提供便利,实现师生高效互动,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善言辞怯于与教师沟通互动,新媒体的虚拟性不需要面对面交流学生就可以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来与教师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
   2.2建构课堂仪式,增强情感凝聚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较高,可以以此特点来构建雅静灵动的课堂仪式,比如上课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礼始以礼终”的要求,在进入和离开教室的第一时间与学生老师相互行礼,让学生们感知到每一次行礼都是一次情感的传递,在教學过程中深植情义礼的文化,让情义礼走进学生内心;也可以设计在正式课之前让同学们去到指定位置进行“静思”,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与所教武术文化有违和,通过静息反思来更关注自己的行为修养,以此来提升品德修养,这个过程可以播放轻音乐等,通过这些仪式在润物无声中来加强武术的情义礼文化在学生们中的实践。
   2.3推行武术产学研的培养模式
  武术的培养模式是武术专业学生升学就业方向的指南,只有在学校学好自身本领技能的学生才能快速融入市场形成行业竞争力。但是,单纯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高校应采用产学研的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一些学生在高校学习专业技术后,被派遣到社会需要的武术俱乐部、学校等经营单位,进入社会后发现学校在课程开发方向出现的矛盾,了解社会需求再回到学校,接着接受教育学习,做出学习改进,发现了问题,进行相关总结和研究以后再回到社会中进行实践锻炼。我们在社会锻炼与学校相互培养的模式虽然复杂,但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就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的实用型人才吗?这样的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准确明白自己的定位和缺陷。在交流中也便于用人单位找到符合自己单位实际需要的人才,既解决了学生就业中面临的技能缺陷和社会竞争力弱的缺陷,也对用人单位招聘筛选起到很大的帮助,面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有侧重点,不断适应未来武术发展的现实趋势和社会新型武术人才的需要。社会新型武术人才的必要性是通过不断改进教育内容,改变单一的学校培养方式,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结束语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以及武术课程特有的面授动作技能效果更佳的性质,武术课一直被场地、课时等因素限制,以往的课程改革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武术课也应随时代发展顺应潮流,掌握学生跟随新鲜事物的趋势,将时代特色融入教学中,让新媒体更大程度发挥积极作用。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服务于教学目标与教学主体,以培育良好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更有实用性、更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延伸课堂内容,注重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高校武术课程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杨文龙.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武术研究,2019,4(12):72-74.
  [2]余菂.高校武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122+124.
  [3]乔蓓芸.“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青年,2019(15):232+23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但压疮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它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大量消耗医药护理费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疾病的康复。综合看压疮发展的研究过程,人们对器官名称、病因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压疮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对压疮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进。  【关键词】学生标准化病人;实施;预防压疮;护理;  引言  压
期刊
产程正确处理对减少手术干预,促进安全分娩至关重要。目前,针对分娩人群的特点,如平均分娩年龄增高,孕妇和胎儿的平均体质量增加,硬脊膜外阻滞等产科干预越来越多,审视我们沿用多年的Friedman产程曲线[1],一些产程处理的观念值得质疑和更新。
期刊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汽车行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关系到汽车从运转到汽车报废的全过程,所以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过程中,实践教学无疑是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以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见解,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办的第14届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于2013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郎景和教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沈铿教授,妇科肿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曹泽毅教授,候任主任委员马丁教授以及妇科肿瘤学分会的4位副主任委员等专家共同开启.本次学术会议的宗旨是“更新理念,强化规范,关注健康”.针对妇科肿瘤领域的热点
期刊
kisspeptin是调控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重要肽类激素,大量的研究表明,kisspeptin可以通过介导雌二醇的正负反馈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的分泌,继而参与调节生殖系统的发育、性激素的分泌及维持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稳定.kisspeptin在体内的调控涉及诸多方面,如促进GnRH分泌、激发青春期启动、影响性
期刊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256例,其中合并MS者96例,未合并MS者160例.随访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随访5~12年,回顾性分析是否合并MS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对MS及其组分(MS组分包括腰围、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对子宫内膜样腺癌
【摘要】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属性处于相对必要的要求。加强现代医学生的科研和德育,创新意识的塑造,是当前高等临床医学发展的国际趋势。新的发展趋势。探索为医学本科毕业生创造创新人才的途径已成为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文章内容通过分析当前医学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明确提出完善大学本科培养方案,改革创新教学策略,拓展创新能力实验,基本建设创新能力师资队伍,完善规章制度和科学研究
期刊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据WHO统计,全球约有20亿人口曾经或现症感染HBV,其中约3.5亿为慢性感染.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约有50%的慢性HBV感染来源于母婴传播,尤其是在亚洲、非洲一些乙型肝炎高发地区[1].我国也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自1992年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被纳入婴幼儿计划免疫管理后,婴幼儿HBV的感染率大幅度降低[
期刊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标本的满意度及相关因素对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作为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手段时需注意的问题.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因子宫内膜增厚、不规则阴道流血等原因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患者204例,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微量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并将其结果与随后采用常规方式(包括诊刮、官腔镜检查或子宫切除术)获得的病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其他名称:曼月乐),1976年由芬兰的Luukkainen教授发明,目前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用于避孕,是有效的避孕措施之一。其主要组成是1个T形骨架,主干是释放药物的圆柱形储药筒,内含52 mg LNG,每24小时释放20μg LNG[1]。随着LNG-IU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