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内内固定在足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新型内固定装置骨内内固定(IO-FIX)在足踝关节融合术中的中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足踝部手术应用IO-FIX治疗的32例(40足)患者资料,男6例,女26例;年龄(61.7±15.1)岁(23~83岁);

外翻28例36足,踝关节炎2例2足,类风湿踝关节炎1例1足,舟楔关节炎1例1足。比较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评估、AOFAS踝-后足评分、融合情况以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0~31.3个月(平均12.6个月)。总体融合率为95.0%(38/40),总体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41.9±9.5)分增至末次随访时(86.9±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外翻共28例36足,关节成功融合率为97.2%(35/36),术后8周恢复完全负重;融合时间45~64 d,平均57.1 d;

外翻角由术前52.1°±13.5°减至术后13.4°±4.9°,第1、2跖间角由术前14.5°±2.4°减至术后8.9°±2.4°,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41.8±9.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87.0±4.8)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融合术3例3足,均于12周之内完全融合并负重,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43.4±3.5)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86.3±3.5)分。

结论

IO-FIX在足踝关节融合手术中有一定优势,具有较好的中短期疗效。对于第1跖趾关节融合的疗效满意。

其他文献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一组以区域性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内有嗜酸性核内包涵体为特征性病理表现的变性疾病。皮肤、胃肠道及腓肠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可见同样的包涵体。包括散发型及家族型,儿童、少年及成人均可患病。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可表现为缓慢进展的痴呆、帕金森样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及运动或感觉等周围神经损害、自主神经损害等;也可以表现为发作性的意识水平下降、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甚至发热。部分患
帕金森病是以异常α-突触核蛋白沉积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随着研究的深入,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逐渐被认识,其中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泌尿系症状还反映大脑中的病变,例如前额叶黑质纹状体D1多巴胺能膀胱抑制通路。故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文中将综述帕金森病泌尿系统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炎性和病理改变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帕金森病患者的捐献遗体的结状神经节(内含迷走神经)和肠道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迷走神经和肠道神经系统的神经炎性反应和不同部位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胶质细胞典型标志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特异性蛋白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在迷走神经和肠道黏膜内细胞表达和分布不同。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探讨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基因确诊的2例迟发型OTCD患者的临床及治疗、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例1为17岁男性,因"发作性头晕、呕吐4个月,精神异常、抽搐3 d"来诊,入院前3 d在当地医院即发现肝功能损伤、呼吸性碱中毒、血氨升高达434 μmol/L,给予控
目的分析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突变所致的眼软脑膜淀粉样病(OLMA)一家系的临床、影像和基因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于2015年9月25日就诊于唐都医院,由TTR基因Leu12Pro突变导致的OLMA患者的家系资料以及外周血标本,首先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检测,并对其父亲、姐姐等进行家系验证。分析该病临床、神经影像学及基因学特点。结果本例OLMA患者主要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表现,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痛、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技术研究帕金森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特点,以及与运动症状严重程度、运动症状受累严重侧别、认知障碍、视空间障碍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71例作为帕金森病组,以及同期来医院门诊体检以及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正常对照者61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行SD-OCT检查。对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获得性免疫性肌病,其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无肌病性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IBM)和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以及有些特殊类型的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坏死性肌病(NM)、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阳性NM。这些不同类型IIM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抗体检测和肌肉病理技术。不同类型的IIM,其临床表现不同,之间还存在着相互重叠的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低病死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与心理负担。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近年研究表明非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前驱期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别是感觉障碍显著降低了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文中就帕金森病患者感觉障碍(嗅觉、视觉、听觉及前庭功能、疼痛等)特点及电生理改变进行综述,以期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
美国用药安全实践协会(ISMP)2017年发布的《ISMP抗血栓药物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标准》是对2005版的修订,主要包括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安全用药策略。2017版评估标准包括8个关键元素、11个核心指标,可帮助医疗机构评估自身抗血栓药物用药安全情况。
目的分析总结长屈肌腱(FHL)转位治疗缺损大于5 cm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9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33例,女6例;年龄15~46岁,平均31.6岁;跟腱缺损均大于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32周,平均16周。39例患者均行FHL转位术以重建跟腱,其中23例双切口取腱,16例单切口取腱。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