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主题学习”,课内让学生在浓浓的情感中感悟文本思想,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延伸主题,让一个个主题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使母语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促进学生生命发展。 主题学习就是指凭借文本的主题开展的系列课内与课外的语文学习系列活动,让文本的主题在学生的心底打下烙印,为学生生命发展打好底色。下面是我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
一、让“主题学习”成为孩子的伙伴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专家思想的“化身”,教师要将日常教育教学和阅读教学融合一体,在以体现单元主题的文本解读过程中,要促进读者和作者达到情感的交流,读者与读者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在情感交流中感受生命,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阅读能力。 在解读一篇文本时,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就是老师不断唤醒学生生命的过程。对一篇课文来说,对显而易见的主题,教师一定要以学生情感为基础,将鲜明的主题渗透在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情感的冲击。如:第三册第五组课文《称赞》,单元主题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课文以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为内容让学生感受称赞的作用。课前谈话,我让学生自由称赞班中的同学,并当即采访被称赞的同学的心情。课中,我让学生角色代替,当小刺猬、小獾相互称赞,评价同学发言、朗读,也以“你想称赞他什么?”加以引导。最后复习生字词时,以“看谁能得到小刺猬、小獾的称赞?”让学生做小刺猬,小獾来评价。结课时又这样说:“称赞多好啊,让我们在生活中细细观察,给那些值得我们称赞的人送去自信、快乐和轻松吧。”整节课从导课到结课学生都在感受被称赞的快乐和称赞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学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学着去称赞别人。这对现在孩子只喜欢听好话,却吝啬将好话送给别人的现状来说应该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样一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在动情中感受,在感受中动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为单元主题的落实打下扎实的基础。 多元解读,感悟升华主题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对于文本也应有教师、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单元主题的提升,将单元主题与个人的生命意识培养结合,那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就应从多元感悟中升华主题,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成长、发展。如第四册语文《卡罗尔和他的小猫》单元主题是学会关爱别人。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读文感受主题,再通过师生对话,资料拓展与学生共同提升文本主题: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享受生命,关注亲情,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样的多元感悟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提升,让学生更广阔地了解文章的背景来丰富文本内涵。如果说一篇课文的主题在浓浓的情意中学生有所感受,那一组课文主题的连接,则将会给学生情感强有力的冲击。教材中一组课文一个主题,这几篇课文表面是独立的,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是不相连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教学时要教一篇看全组,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营造的意境中得到同一主题的陶冶和升华,从而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而不仅仅是学会语言文字。如上《窗前的气球》一课,全组课文的主题是关爱他人。在学生想到给科利亚打电话,和他聊聊天,送去祝福后,教师说:“是啊,科利亚收到你们的祝福一定很快乐。有一种力量能给人温暖,那就是爱。老师读过《爱是如此美丽》这篇文章,看过《爱的教育》这本书,在第六组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称赞爱的句子,我们赶快找一找,读一读吧。”学生在前一课中找到“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又从后面的文章中找出“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等相关语句来表达这种美好的情感和心愿。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学会了学一篇看几篇,将狭隘的科利亚和同学间的关爱情感延伸扩大到人间广博的爱,对弱者的爱,對贫者的爱,对困者的爱,深深感受给需要关爱的生命自己的爱,将是美好的事。学生不仅进行语言的扩展、积累,而且心底的爱被激发、在涌动,学生的生命在此得到成长,精神受到爱的滋养。
二、让课外课内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语文能力。如果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也以“主题”形式出现开展系列活动,学生就不仅在实践语文,而且在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悟、延伸,在实践主题,运用主题中,将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对于主题学习而言,采取的方式要适时而变,灵活多样。采取的方式要依据所确立的主题,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向其他学科、向课外阅读,向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延伸,有层次、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如第三册第一组课文“美丽的秋天”,在整组课文学习中紧紧围绕“秋天”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从课文中的“秋天”走向生活中的秋天。上了《识字一》结合课外阅读让学生做一做——收集秋天诗、文、词句的读书卡;上了《秋天的图画》结合美术课画一画——我眼中的秋天,贴一贴——贴一幅美丽的落叶画;上了《黄山奇石》、《古诗二首》、《植物妈妈有办法》结合秋游,到田野、郊外去欣赏秋天的美景、观察秋天的变化,写一写——表达对秋天的感受。这其中有的可以独立完成,有的与同伴合作完成,有的与父母一起完成,再进行图画展示,落叶画欣赏,读书卡交流等相互交流活动,让学生沉浸在秋天的美景之中,享受秋天丰收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丽,从而激起对生活的热爱。在这样的系列主题活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感受的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之美,这样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让“主题”服务语文
“主题学习”是凭借教材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进行的。在实施“主题学习”时应把握整组,进行有计划的“主题学习”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安排,达成整组学习的“三维”目标。就一篇课文应在完成总目标之外还要有本课教学的语文“三维”目标。 根据“主题学习”的特点,不是在一次两次的练习或学习中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在一组课文的完整学习中进行的,并且有的主题不仅在一个单元中集中体现,而且还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有相同主题出现,这时教师既要把握好学生一篇、一组课文的短期主题学习,又要考虑不同年级间的长期主题学习。
在学生课外的“主题学习”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水平,教师、家长的适时指导是不可少的,但指导的“度”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主题”不仅是教学的内容更是一种教育的形式。只有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把尺牢牢握在手中,“主题学习”的实施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绽放光芒。
一、让“主题学习”成为孩子的伙伴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专家思想的“化身”,教师要将日常教育教学和阅读教学融合一体,在以体现单元主题的文本解读过程中,要促进读者和作者达到情感的交流,读者与读者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在情感交流中感受生命,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阅读能力。 在解读一篇文本时,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就是老师不断唤醒学生生命的过程。对一篇课文来说,对显而易见的主题,教师一定要以学生情感为基础,将鲜明的主题渗透在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情感的冲击。如:第三册第五组课文《称赞》,单元主题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课文以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为内容让学生感受称赞的作用。课前谈话,我让学生自由称赞班中的同学,并当即采访被称赞的同学的心情。课中,我让学生角色代替,当小刺猬、小獾相互称赞,评价同学发言、朗读,也以“你想称赞他什么?”加以引导。最后复习生字词时,以“看谁能得到小刺猬、小獾的称赞?”让学生做小刺猬,小獾来评价。结课时又这样说:“称赞多好啊,让我们在生活中细细观察,给那些值得我们称赞的人送去自信、快乐和轻松吧。”整节课从导课到结课学生都在感受被称赞的快乐和称赞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学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学着去称赞别人。这对现在孩子只喜欢听好话,却吝啬将好话送给别人的现状来说应该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样一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在动情中感受,在感受中动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为单元主题的落实打下扎实的基础。 多元解读,感悟升华主题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对于文本也应有教师、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单元主题的提升,将单元主题与个人的生命意识培养结合,那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就应从多元感悟中升华主题,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成长、发展。如第四册语文《卡罗尔和他的小猫》单元主题是学会关爱别人。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读文感受主题,再通过师生对话,资料拓展与学生共同提升文本主题: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享受生命,关注亲情,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样的多元感悟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提升,让学生更广阔地了解文章的背景来丰富文本内涵。如果说一篇课文的主题在浓浓的情意中学生有所感受,那一组课文主题的连接,则将会给学生情感强有力的冲击。教材中一组课文一个主题,这几篇课文表面是独立的,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是不相连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教学时要教一篇看全组,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营造的意境中得到同一主题的陶冶和升华,从而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而不仅仅是学会语言文字。如上《窗前的气球》一课,全组课文的主题是关爱他人。在学生想到给科利亚打电话,和他聊聊天,送去祝福后,教师说:“是啊,科利亚收到你们的祝福一定很快乐。有一种力量能给人温暖,那就是爱。老师读过《爱是如此美丽》这篇文章,看过《爱的教育》这本书,在第六组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称赞爱的句子,我们赶快找一找,读一读吧。”学生在前一课中找到“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又从后面的文章中找出“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等相关语句来表达这种美好的情感和心愿。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学会了学一篇看几篇,将狭隘的科利亚和同学间的关爱情感延伸扩大到人间广博的爱,对弱者的爱,對贫者的爱,对困者的爱,深深感受给需要关爱的生命自己的爱,将是美好的事。学生不仅进行语言的扩展、积累,而且心底的爱被激发、在涌动,学生的生命在此得到成长,精神受到爱的滋养。
二、让课外课内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语文能力。如果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也以“主题”形式出现开展系列活动,学生就不仅在实践语文,而且在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悟、延伸,在实践主题,运用主题中,将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对于主题学习而言,采取的方式要适时而变,灵活多样。采取的方式要依据所确立的主题,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向其他学科、向课外阅读,向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延伸,有层次、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如第三册第一组课文“美丽的秋天”,在整组课文学习中紧紧围绕“秋天”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从课文中的“秋天”走向生活中的秋天。上了《识字一》结合课外阅读让学生做一做——收集秋天诗、文、词句的读书卡;上了《秋天的图画》结合美术课画一画——我眼中的秋天,贴一贴——贴一幅美丽的落叶画;上了《黄山奇石》、《古诗二首》、《植物妈妈有办法》结合秋游,到田野、郊外去欣赏秋天的美景、观察秋天的变化,写一写——表达对秋天的感受。这其中有的可以独立完成,有的与同伴合作完成,有的与父母一起完成,再进行图画展示,落叶画欣赏,读书卡交流等相互交流活动,让学生沉浸在秋天的美景之中,享受秋天丰收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丽,从而激起对生活的热爱。在这样的系列主题活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感受的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之美,这样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让“主题”服务语文
“主题学习”是凭借教材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进行的。在实施“主题学习”时应把握整组,进行有计划的“主题学习”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安排,达成整组学习的“三维”目标。就一篇课文应在完成总目标之外还要有本课教学的语文“三维”目标。 根据“主题学习”的特点,不是在一次两次的练习或学习中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在一组课文的完整学习中进行的,并且有的主题不仅在一个单元中集中体现,而且还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有相同主题出现,这时教师既要把握好学生一篇、一组课文的短期主题学习,又要考虑不同年级间的长期主题学习。
在学生课外的“主题学习”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水平,教师、家长的适时指导是不可少的,但指导的“度”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主题”不仅是教学的内容更是一种教育的形式。只有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把尺牢牢握在手中,“主题学习”的实施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