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健康足月孕妇孕期适宜体质量增加范围及其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和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足月单胎孕妇16 460例,将孕妇的年龄、身高、孕前体质指数 (BMI) 、历次产检体质量、分娩孕周与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指标录入统一的病例回顾调查数据库,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孕前BMI<18.5 kg/m2定义为孕前低体质量组,孕前BMI为18.5~<24.0 kg/m2定义为孕前正常体质量组;孕前BMI≥24 kg/m2为孕前超重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500 g为低出生体质量儿,2500~<4000 g为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其中2900~ 3499 g为最适宜出生体质量儿,≥4000 g为巨大儿。
结果(1) 3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范围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6 460例孕妇孕期平均体质量增加范围 (17.1±4.9) kg,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 (3406±400) g,其中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0.92% (152/16 460),巨大儿发生率为7.55% (1 242/16 460) 。孕前低体质量组 (3089例) 、正常体质量组 (11 478例) 、超重组 (1893例) 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增加范围[分别为 (17.4±4.6) 、 (17.3±4.8) 、 (15.6±5.3) kg]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 (<italic>r</italic>分别为0.276、0.256和0.170,<italic>P</italic>均<0.01) 。3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范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italic>P</italic>均< 0.01) ;巨大儿发生率3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italic>P</italic>均< 0.01) 。 (2) 百分位法分析3组孕妇孕期适宜的体质量增加范围:3组出生适宜体质量新生儿共8449例,孕前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范围分别为14.0~ 19.5 kg、13.5~ 19.5 kg及11.0~ 18.0 kg,平均增加16.0 kg最为适宜。 (3) 孕期体质量增加不同孕妇的妊娠结局:以结果 (2) 中推荐的孕期适宜体质量增加范围为标准,将16 460例孕妇分为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少、增加适宜和增加过多3个类别,与体质量增加适宜孕妇比较,体质量增加过少孕妇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增加 (<italic>OR</italic>值为1.589,95%<italic> CI</italic>为1.085~ 2.326),分娩巨大儿的风险降低 (<italic>OR</italic>值为0.500,95%<italic> CI</italic>为0.401~ 0.624) ;而体质量增加过多并不能降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 (OR值为1.168,95%<italic> CI</italic>为0.774~ 1.764),同时,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却会增加1倍 (<italic>OR</italic>值为2.031,95%<italic> CI</italic>为1.789~ 2.306) 。 (4)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曲线对孕妇孕期最佳体质量增加值的分析:将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值作为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900 g或≥3500 g的指标,结果发现,对于孕前低体质量组孕妇最佳孕期增加范围是16.3~ 16.7 kg,正常体质量组是15.6~ 17.8 kg,超重组是14.6~ 15.1 kg。平均最佳孕期增加范围是15.6~ 16.7 kg。孕期体质量增加16.0 kg比较合适,与百分位法结论一致。
结论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值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密切相关,建议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控制在16.0 kg左右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