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iud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给人们的回报是成功。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在数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了解世界的第一个窗口。有人把它比作“进入心灵的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思维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而精确的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而深刻的思维。学生有良好的观察习惯,获取的信息就丰富多彩,并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培养:首先是对观察内容的指导。比如,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对观察顺序的指导。如,横着看,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往左看;竖着看,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从中心向周围扩展看等。最后是对观察方法的训练。如,应用旧知指导观察和对比观察,找出异同。培养对比、设问、寻根究底的习惯。
  2.认真倾听的习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专心听讲是学生接收信息、汲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让学生产生“非听不可”的欲望,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其次,要加强“听”的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老师讲解还是学生发言,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你听懂了吗?能复述吗?”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可以适时提示:“请面向大家发言。”“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去听。第三,教师讲解不重复,语言不啰唆。用“不重复、不啰唆”去培养学生听讲“专注、认真、高效”的好习惯。第四,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应带头做到。和孩子交流时,教师注意保持倾听的姿态,用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对于一时的思路不畅,也应稍等片刻用目光鼓励,使其恢复自己的思路,而不是急着插话。遇到同学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时,教师的评价更应该讲究艺术,不用简单一句对与错加以评判,更不该轻易打斷学生的发言,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3.乐于表达的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培养学生科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数学的交流是用数学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过程。交流需要表达,交流与表达是密不可分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可以组织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要重视培养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要引导学生乐于表达,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努力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由探讨时各抒己见,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与采纳。鼓励学生不懂就问,不会就想,敢于争辩,不人云亦云、迷信书本。最后,让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采集信息提出假想、推理验证,增进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通过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让孩子们在大胆发表自己见解时,展现自我,体验成功。
  4.勤于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首先,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就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把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变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其次,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最后,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教科书时,教师最好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外的数学材料,如,在教室里经常陈列或粘贴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5.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数学不仅仅是掌握公式、定理、法则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实践与应用,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人的独立思考。只有勤于动脑、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掌握数学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各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留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同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掘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特别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其次,要创设孩子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有条理地、清晰地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欣赏同伴思考的成果,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交流。这样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6.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字潦草、格式随意、“龙飞凤舞”是小学生书写的通病。为了克服这些毛病,首先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自身力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对学生的书写提出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规范、美观。三是适度的评价。在批改作业中除了对正误的评价,还要注重对书写规范的评价。
  7.认真审题和计算的习惯。计算出错大多是由于孩子们审题不仔细,抄错数和字或不认真检查。如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计算步骤多,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具体的计算中如果某一步出现了错误,用错误的数字再计算下去,必然导致最后结果的错误。因此,要做到:“通览全题定方案,细看是否能简算。从左到右脱式算,先乘除来后加减。括号依次‘小中大’,先做里面后做外面。横做一定竖检查,一步一回头,检查是关键。”用这种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加以改正,久而久之养成认真审题和检查的习惯,计算的准确率也就明显提高了。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启发学生做到:“题目多读几遍,从中找出关键。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一题求多解,单位莫乱放。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养成了解题的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秘诀!是成才的基石!”千万别忘了给孩子们一个终身受用的好习惯,让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让孩子们在整个一生中都能去收获它的“利息”吧!
  作者单位
  楚雄市西城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其他文献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年过四十,不是不惑,而是生命中的惑越来越多。在此,我抛给大家几十个困惑的问题,会不会有其中的一两个问题能引发您的思考呢?  当今之教育改革可谓又到了一个旁借西方教育思想与方法的鼎盛时期,那么,我们的课程改革是不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场洋务运动?我们在多大程
期刊
教学一篇课文如同写一篇文章,应当追求整体完美。好的课堂收尾同文章的结尾一样,往往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能照应开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感受和理解,获得释疑后的快感,又可以让学生汲取文本中思想和艺术的精华,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前不久,在学校“同课互补”教研活动中,笔者两次听《父亲、树林和鸟》(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社版三年级上册)一课,深感教法不同,效果迥异。    [片段一]  开课:  教师
期刊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质疑。我们小学教育要培养优秀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质疑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是鼓励(敢问),二是引导(善问),三是创新(会问)。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在教
期刊
一、为什么要构建阅读教学“大问题”    张西海先生在《如果让语文老师去放牛》一文中写道:如果让一位语文老师去放牛,他会拔起一根青草,向着牛群不停地发话:  “这是什么草?注意,不要乱说,举手回答。”  “你们以前吃过这种草吗?想不想吃?”  “好,快速地闻一闻,告诉我它的气味。”  “仔细观察它的样子,看看能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  “在这种感受的基础上,你决定将来怎么办?比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设计思路:《画家和牧童》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故事。文章寓优秀的思想品质于生动的故事中,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描写,又有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画家戴嵩在牧童面前表现出的“一画之师
期刊
教材简介: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我”去西湖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  设计理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期刊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    一、教材分析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多位数加法最基础的知识。因此,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
期刊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的一种朦胧意识。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土壤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材编排形式,从原有的“小综合”到“大综合”,即从三、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编排在课文后面,再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中展示成果的形式到单独成为一个学习的单元体形式呈现。五年级下册的“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老师对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的使用和教学策略的处理处在“混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1)”是在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