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无论哪个版本,都有“名著导读”这样一个版块。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基本上都不重视或忽视它。老师要么是指导一下其中要掌握的常识,要么是简单的说一下故事的梗概,亦或就叫学生们自己去看一看,根本就没有充分运用这一“平台”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让学生领略到文学的艺术魅力。一句话,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老师认为“可有可无”,学生感觉“索然无味”。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呢?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的课外阅读一般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为了崇高的读书目的。老师要求学生必须读教学大纲要求阅读的书籍,对其它的书籍禁止。而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等是不同的,他们更希望的是可选择的接受,并非是必须完成的要求。必须完成的要求会让部分学生产生畏惧或逆反心理,反而影响阅读,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可在每个学期初与学生一起参与名著阅读书目的讨论。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语文教学大纲中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再推荐自己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然后由学生自荐最喜欢阅读的名著书目,经过全班讨论,确定这学期所要阅读的书目。当然,在实际阅读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作进一步选择。
2.减轻学生的阅读心理压力
名著阅读对学生教育意义虽大,但是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他们一看到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可不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文字优美或传奇性、故事性强的书籍:如《繁星春水》、《新月集》、《羊脂球》、《项链》等,这些短小的文章学生比较容易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而且很快就能读完。这样一个月下来,每个学生都读过几本名著,同学们阅读名著的压力就减小了,直至喜欢上她。除阅读篇幅由短到长外,阅读的要求要突出从“没有-初步-深入”的过程。在阅读中让学生尝到读名著的成就感,对名著产生亲切感和亲近的愿望,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哲理性、科学性较强的作品,一步步培养他们阅读优秀作品的自觉性。
3.与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对时代流行的元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我们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时尚流行为阅读服务。如当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出现时,一下子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从网络、电视、杂志等渠道了解了相关情况,很感兴趣,老师又向同学们介绍相关情况,一下子这本书就热起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不仅认真阅读,而且热情讨论,同时在读书交流会上群情激昻,各抒己见,不仅使学生自己深受教育,而且使老师得到了深刻感受。又如,当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学生都纷纷去买《蛙》、《生死疲劳》、《檀香刑》等莫言的书来看,全身心地投入到“关注人的本性”之类问题的研究讨论中去。虽然讨论并不算深入,但阅读量大大增加,而且这种带着浓厚兴趣和强烈自觉去进行的阅读,成效是很明显的。其实,关注时代流行元素和名著阅读并不矛盾,如果引导得当,反而能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求流行欲望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促进他们逐步形成“阅读-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
4.合理利用媒体
今天这个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大爆炸”,各种媒体传递的信息更是海量,如果语文教学能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阅读,包括名著阅读。如在教学中定期向学生播放“读书时间”、“文华正午”、“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学生能够从中直接聆听到作家以及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看电子书,电脑在线阅读……这类新型的教学资源比较生动,而且富于变化,能够开阔学生的读书视野,使学生更快、更新地了解名著阅读信息,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从而让学生喜欢阅读名著。
5.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形式
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学生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主动地去阅读。
如“以演促读”,即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用表演的形式反馈对名著的认识、理解和感受。表演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更接近文学作品,同时也是课程内容联系生活的一种方式。要表演贴切,学生就必须深入阅读作品,揣摩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再通过大家的评议、争议来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内心体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过程大大地增进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雷雨》,《骆驼祥子》,《红楼梦》等皆可用这种“以演促读”的方法。还可以开展“我品名著”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开展“读书小明星”活动,树立榜样;办手抄报,写评论,将其中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举办“名著知识知多少”竞赛;开展“与名著人物对话”的语文活动课,实现“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评出最佳组织奖,最佳读书明星奖等,颁发奖状,告知家长,促进阅读。
6.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陶醉在书的海洋中,吸取书的营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教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室内可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在阅读课上,老师要深入学生,与学生个体进行平等交流。如了解读书的进度,解答读中的疑问,交流读后的感受等,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欣赏名著,感受阅读的乐趣。另外,我们还可根据阅读计划开展“每日一问”等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当然,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兴趣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老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能为了短期的目标而图一时之利,要追求阅读名著的长期效应。老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没有束缚的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探索、鉴赏、创新,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阅读量增加了,视野拓宽了,能力自然会提高,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的课外阅读一般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为了崇高的读书目的。老师要求学生必须读教学大纲要求阅读的书籍,对其它的书籍禁止。而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等是不同的,他们更希望的是可选择的接受,并非是必须完成的要求。必须完成的要求会让部分学生产生畏惧或逆反心理,反而影响阅读,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可在每个学期初与学生一起参与名著阅读书目的讨论。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语文教学大纲中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再推荐自己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然后由学生自荐最喜欢阅读的名著书目,经过全班讨论,确定这学期所要阅读的书目。当然,在实际阅读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作进一步选择。
2.减轻学生的阅读心理压力
名著阅读对学生教育意义虽大,但是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他们一看到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可不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文字优美或传奇性、故事性强的书籍:如《繁星春水》、《新月集》、《羊脂球》、《项链》等,这些短小的文章学生比较容易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而且很快就能读完。这样一个月下来,每个学生都读过几本名著,同学们阅读名著的压力就减小了,直至喜欢上她。除阅读篇幅由短到长外,阅读的要求要突出从“没有-初步-深入”的过程。在阅读中让学生尝到读名著的成就感,对名著产生亲切感和亲近的愿望,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哲理性、科学性较强的作品,一步步培养他们阅读优秀作品的自觉性。
3.与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对时代流行的元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我们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时尚流行为阅读服务。如当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出现时,一下子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从网络、电视、杂志等渠道了解了相关情况,很感兴趣,老师又向同学们介绍相关情况,一下子这本书就热起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不仅认真阅读,而且热情讨论,同时在读书交流会上群情激昻,各抒己见,不仅使学生自己深受教育,而且使老师得到了深刻感受。又如,当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学生都纷纷去买《蛙》、《生死疲劳》、《檀香刑》等莫言的书来看,全身心地投入到“关注人的本性”之类问题的研究讨论中去。虽然讨论并不算深入,但阅读量大大增加,而且这种带着浓厚兴趣和强烈自觉去进行的阅读,成效是很明显的。其实,关注时代流行元素和名著阅读并不矛盾,如果引导得当,反而能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求流行欲望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促进他们逐步形成“阅读-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
4.合理利用媒体
今天这个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大爆炸”,各种媒体传递的信息更是海量,如果语文教学能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阅读,包括名著阅读。如在教学中定期向学生播放“读书时间”、“文华正午”、“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学生能够从中直接聆听到作家以及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看电子书,电脑在线阅读……这类新型的教学资源比较生动,而且富于变化,能够开阔学生的读书视野,使学生更快、更新地了解名著阅读信息,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从而让学生喜欢阅读名著。
5.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形式
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学生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主动地去阅读。
如“以演促读”,即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用表演的形式反馈对名著的认识、理解和感受。表演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更接近文学作品,同时也是课程内容联系生活的一种方式。要表演贴切,学生就必须深入阅读作品,揣摩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再通过大家的评议、争议来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内心体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过程大大地增进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雷雨》,《骆驼祥子》,《红楼梦》等皆可用这种“以演促读”的方法。还可以开展“我品名著”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开展“读书小明星”活动,树立榜样;办手抄报,写评论,将其中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举办“名著知识知多少”竞赛;开展“与名著人物对话”的语文活动课,实现“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评出最佳组织奖,最佳读书明星奖等,颁发奖状,告知家长,促进阅读。
6.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陶醉在书的海洋中,吸取书的营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教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室内可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在阅读课上,老师要深入学生,与学生个体进行平等交流。如了解读书的进度,解答读中的疑问,交流读后的感受等,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欣赏名著,感受阅读的乐趣。另外,我们还可根据阅读计划开展“每日一问”等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当然,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兴趣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老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能为了短期的目标而图一时之利,要追求阅读名著的长期效应。老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没有束缚的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探索、鉴赏、创新,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阅读量增加了,视野拓宽了,能力自然会提高,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