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活动,对于强化生态基础、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咸宁市为例,从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4个方面分析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任务。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多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综合指数的综合评价方法,实现水生态文明城市的综合评价。通过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体系研究,为咸宁市进一步明确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向和重点任务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S181.3;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4-12270-04
Study 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A Case Study of Xianning City
YANG Fengshun, XU Chengjian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Planning,Design and Research,Wuhan,Hubei 430010)
Abstract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ut also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ctivity that building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plays a primordial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position of ecological,promoting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water and achiev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aking Xianning City as an example,the study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main tasks of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 from four aspects,that is water ecology,water security,water management and water culture. The hierarchic threelayer indicator system and the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 are developed,which can be used t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 The study provides th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further determining the pilot cities’ construction direction and main tasks i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黨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 1号)、《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3]145号),要求各省市区切实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实抓好。蔡尚途等通过分析珠江水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珠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任务框架和近期重点工作[1];王建华等在梳理水生态文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水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形成较为完整的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2];唐克旺提出了由水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构成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3]。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部发布《水利部关于加快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函[2013]233号),确定了45个城市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活动,对于强化生态基础、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的城市,国内学者对于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研究[4-8]。为进一步明确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方向和重点任务,引导和规划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笔者以列入首批45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的咸宁市为例,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1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体系
1.1 咸宁市概况
咸宁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是享誉全国的“温泉之乡、楠竹之乡、桂花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是一座以山水为特色的城市,也是全国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一。咸宁市素以“温泉”、“山水”著称,全市国土面积10 002 km2。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水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弘扬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9]。 1.2 咸宁市水生态文明现状
1.2.1 水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1)城镇水环境治理成效初显,农村水环境保护初步启动。
近年来,咸宁市政府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节水减排、控源截污、废污水收集处理以及河湖治理等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手段的实施,实现了全过程污染防控,城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截至2012年底,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分别达到70%、92.21%,有效开展陆水、淦河、高桥河等水域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成效,陆水湖、西梁湖、斧头湖等重点湖泊水质没有出现明显恶化,市辖区范围内无黑臭水体。在所监测的32个省控、市控断面中,断面功能类别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水环境保护方面,咸宁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为突破口。以咸安区双溪桥镇、高桥镇19村为试点,积极推进农村环保连片整治试点示范项目村建设,探索、总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等环保工作。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業的环境监管,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2012年咸宁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0%。大力实施“两清”、“两减”、“两治”、“两创”农村示范工程,推行生态种植,生物防治,开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农药、化肥亩均施用量开始下降。
(2)水生态本底条件优越,保护和修复工作初见成效。
咸宁市属于江汉平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带,地处中亚带,气候温和,江河湖港纵横交错,水库、泉水星罗棋布,水量充沛,长江依境东流,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生态本底条件较为优越的区域之一。市域范围内水生态类型多样,河流、湖泊、湿地、岸坡等景观单元交错分布,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江-河-湖-塘”区域水生态环境体系。全市湿地面积80 445 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03%。境内长度5 km以上的242条河流的总长度为3 280.8 km,不同尺度生态栖息地景观类型完整。随着区域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域侵占、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水质污染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咸宁市政府大力推进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实施截污、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措施系统性解决区域性水生态问题,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目前咸宁市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2.5%,先后建成赤壁陆水湖、通城大溪、崇阳青山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通山富水省级湿地公园(已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淦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于淦河水质的改善、水生生态的恢复以及城市的景观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012年咸宁市生态环境质量按照国家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评价,属于优级别,位居湖北省第4名,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生态系统稳定。
1.2.2 水环境体系总体可靠。
(1) 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洪排涝治理稳步推进。
经过多年建设,咸宁市基本已形成了以堤防为基础,水库工程、河道整治、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及防洪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目前咸宁市咸安区温泉城区已达50年一遇防洪标准,赤壁市、嘉鱼、通山、通城、崇阳五县市达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全市持续加大力度开展防洪治理工作,包括长江堤防整治、嘉鱼县亭子湾等长江堤防崩岸整治、嘉鱼牌洲湾堤防出现崩岸、散浸等险情整治;兴建城市防洪设施,开展了咸宁市城市防洪、赤壁市城市防洪和崇阳盆地防洪工程建设;改善排涝系统,先后开展了嘉鱼县余码头泵站、赤壁市老河泵站等7处泵站更新改造,改造后,泵站及机电设备达104台25 280 kW,在原有容量的基础上增容4 000 kW;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全市基本建成以市水务局为中心,上联省水利厅,下联六县市区水利局,对外联公众网的咸宁市水利(防汛)计算机网络及视频会商(会议)系统,基本保障省、市、县三级水利(防汛)部门间的通信畅通。
(2) 供水灌溉能力增强,水资源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咸宁市已建大中小型水库469座、塘坝37 065座,设计供水能力14.71亿m3;引水工程57处,设计供水能力3.44亿m3;提水工程55处,设计供水能力6.18亿m3。此外,还有农村地下水井、微型蓄水工程等。全市供水与灌溉能力增强,基本保证了市民生活用水安全,粮食生产用水保证程度也大幅度提升。根据咸宁市近年用水量和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分析,全市人均用水量、灌溉亩均用水量逐年有所增加,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以一定的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每年日均用水量基本趋于稳定。
1.2.3 水管理逐步加强。
近年来咸宁市加强水法规建设,较好促进了水管理工作。特别是在水法规配套方面,在国家《水法》、《防洪法》等框架下,结合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与地方水利特点,咸宁市制定或颁布一系列涉水地方性法规和重要文件。2011年咸宁市出台了市一号文件《中共咸宁市委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全市当前水利发展的重要方向。随后颁布实施的《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全市中小河流开发治理与保护的管理。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咸宁市对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成效初显。自2011年以来,全市用水总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各项重要指标均较上年有所改善。特别是2012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后,咸宁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三条红线”的管理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促进了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计划用水、节水“三同时”、入河排污口审批等重要制度的落实。目前,全市城镇取水许可实施率达到97%,用水计量率达75%以上,并在全市主要城区重要取水口、集中饮水水源地、排污口建设了监测监控网络。
另外,为合理利用和保护丰富的地热资源,咸宁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热资源保护管理体系。2009年3月,咸宁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咸宁市地热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对咸宁市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提出了实行“统一勘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利用”的管理原则。编制《咸宁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2011-2015年)》,确定全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城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通知》(咸政办发[2010]57号)明确规定了地热资源开采和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S181.3;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4-12270-04
Study 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A Case Study of Xianning City
YANG Fengshun, XU Chengjian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Planning,Design and Research,Wuhan,Hubei 430010)
Abstract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ut also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ctivity that building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plays a primordial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position of ecological,promoting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water and achiev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aking Xianning City as an example,the study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main tasks of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 from four aspects,that is water ecology,water security,water management and water culture. The hierarchic threelayer indicator system and the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 are developed,which can be used t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 The study provides th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further determining the pilot cities’ construction direction and main tasks i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黨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 1号)、《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3]145号),要求各省市区切实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实抓好。蔡尚途等通过分析珠江水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珠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任务框架和近期重点工作[1];王建华等在梳理水生态文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水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形成较为完整的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2];唐克旺提出了由水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构成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3]。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部发布《水利部关于加快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函[2013]233号),确定了45个城市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活动,对于强化生态基础、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的城市,国内学者对于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研究[4-8]。为进一步明确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方向和重点任务,引导和规划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笔者以列入首批45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的咸宁市为例,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1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体系
1.1 咸宁市概况
咸宁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是享誉全国的“温泉之乡、楠竹之乡、桂花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是一座以山水为特色的城市,也是全国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一。咸宁市素以“温泉”、“山水”著称,全市国土面积10 002 km2。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水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弘扬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9]。 1.2 咸宁市水生态文明现状
1.2.1 水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1)城镇水环境治理成效初显,农村水环境保护初步启动。
近年来,咸宁市政府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节水减排、控源截污、废污水收集处理以及河湖治理等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手段的实施,实现了全过程污染防控,城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截至2012年底,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分别达到70%、92.21%,有效开展陆水、淦河、高桥河等水域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成效,陆水湖、西梁湖、斧头湖等重点湖泊水质没有出现明显恶化,市辖区范围内无黑臭水体。在所监测的32个省控、市控断面中,断面功能类别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水环境保护方面,咸宁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为突破口。以咸安区双溪桥镇、高桥镇19村为试点,积极推进农村环保连片整治试点示范项目村建设,探索、总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等环保工作。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業的环境监管,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2012年咸宁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0%。大力实施“两清”、“两减”、“两治”、“两创”农村示范工程,推行生态种植,生物防治,开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农药、化肥亩均施用量开始下降。
(2)水生态本底条件优越,保护和修复工作初见成效。
咸宁市属于江汉平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带,地处中亚带,气候温和,江河湖港纵横交错,水库、泉水星罗棋布,水量充沛,长江依境东流,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生态本底条件较为优越的区域之一。市域范围内水生态类型多样,河流、湖泊、湿地、岸坡等景观单元交错分布,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江-河-湖-塘”区域水生态环境体系。全市湿地面积80 445 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03%。境内长度5 km以上的242条河流的总长度为3 280.8 km,不同尺度生态栖息地景观类型完整。随着区域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域侵占、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水质污染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咸宁市政府大力推进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实施截污、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措施系统性解决区域性水生态问题,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目前咸宁市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2.5%,先后建成赤壁陆水湖、通城大溪、崇阳青山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通山富水省级湿地公园(已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淦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于淦河水质的改善、水生生态的恢复以及城市的景观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012年咸宁市生态环境质量按照国家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评价,属于优级别,位居湖北省第4名,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生态系统稳定。
1.2.2 水环境体系总体可靠。
(1) 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洪排涝治理稳步推进。
经过多年建设,咸宁市基本已形成了以堤防为基础,水库工程、河道整治、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及防洪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目前咸宁市咸安区温泉城区已达50年一遇防洪标准,赤壁市、嘉鱼、通山、通城、崇阳五县市达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全市持续加大力度开展防洪治理工作,包括长江堤防整治、嘉鱼县亭子湾等长江堤防崩岸整治、嘉鱼牌洲湾堤防出现崩岸、散浸等险情整治;兴建城市防洪设施,开展了咸宁市城市防洪、赤壁市城市防洪和崇阳盆地防洪工程建设;改善排涝系统,先后开展了嘉鱼县余码头泵站、赤壁市老河泵站等7处泵站更新改造,改造后,泵站及机电设备达104台25 280 kW,在原有容量的基础上增容4 000 kW;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全市基本建成以市水务局为中心,上联省水利厅,下联六县市区水利局,对外联公众网的咸宁市水利(防汛)计算机网络及视频会商(会议)系统,基本保障省、市、县三级水利(防汛)部门间的通信畅通。
(2) 供水灌溉能力增强,水资源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咸宁市已建大中小型水库469座、塘坝37 065座,设计供水能力14.71亿m3;引水工程57处,设计供水能力3.44亿m3;提水工程55处,设计供水能力6.18亿m3。此外,还有农村地下水井、微型蓄水工程等。全市供水与灌溉能力增强,基本保证了市民生活用水安全,粮食生产用水保证程度也大幅度提升。根据咸宁市近年用水量和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分析,全市人均用水量、灌溉亩均用水量逐年有所增加,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以一定的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每年日均用水量基本趋于稳定。
1.2.3 水管理逐步加强。
近年来咸宁市加强水法规建设,较好促进了水管理工作。特别是在水法规配套方面,在国家《水法》、《防洪法》等框架下,结合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与地方水利特点,咸宁市制定或颁布一系列涉水地方性法规和重要文件。2011年咸宁市出台了市一号文件《中共咸宁市委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全市当前水利发展的重要方向。随后颁布实施的《咸宁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全市中小河流开发治理与保护的管理。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咸宁市对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成效初显。自2011年以来,全市用水总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各项重要指标均较上年有所改善。特别是2012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后,咸宁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三条红线”的管理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促进了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计划用水、节水“三同时”、入河排污口审批等重要制度的落实。目前,全市城镇取水许可实施率达到97%,用水计量率达75%以上,并在全市主要城区重要取水口、集中饮水水源地、排污口建设了监测监控网络。
另外,为合理利用和保护丰富的地热资源,咸宁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热资源保护管理体系。2009年3月,咸宁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咸宁市地热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对咸宁市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提出了实行“统一勘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利用”的管理原则。编制《咸宁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2011-2015年)》,确定全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城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通知》(咸政办发[2010]57号)明确规定了地热资源开采和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