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盲校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片面的认为盲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难度性,依然采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为了有效提升盲校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性,便需要根据盲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以便帮助盲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言文的知识点,从而真正提升盲校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盲校;文言文;教学策略
在盲校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盲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其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全面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盲校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盲生的特点,紧密结合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引导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全面提升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性。
一、依托文本内涵,创设良好的情境
盲校学生因先天性的视力缺陷,所以在感知事物、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在盲校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过程中,老师可依托文言文教材的内涵,并根据盲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有效增强盲生的语文核心能力。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这篇古文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所接触的借物言志的文本较少,且文章的题目与平时所接触的教材题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老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老师可指导学生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先了解“说”是这篇文章的特色;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聚焦于课文中描写的对象“莲”,并将课文中的“莲”与自己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莲花联系起来,与同学讨论一下莲花的形态和质感。同时,老师将乐府的民歌“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诗句,以及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出示出来,并引导盲生做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莲花,以便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文本的内涵,深入感知莲花的特点的品质。其中,宋代著名的周敦颐就非常的喜欢莲花,所以创造了这篇《爱莲说》短文。通过设计这样的过程,能够让盲生快速投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与作者共同欣赏莲的美与品质。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大胆质疑,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整体感知文本,紧扣内容释疑
由于盲校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程度不够深入,所以在文言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紧密结合盲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从盲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入手,始终坚持尊重文本的内涵,逐步拓展学生的文学思维,促使盲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文章时,老师可在全面了解盲校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程教学的知识点问题,引导盲生整体感知,逐步了解所涉及文言文的教学重难点。其中,老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关于三峡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文言文的语言,合理划分文章语句的节奏。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的重难点知识,有利于最大限度提升盲生的文言文水平。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立足从文本的内容出发,指导学生逐步了解文本中的盲点,从而最大限度增强盲生的认知能力。
三、自主朗读体悟,聚焦文旨解疑
盲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其中,朗读是盲生在语文日常学习过程中与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最直接的一种方式。针对盲校学生在生理上存在的缺陷,所以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灵活的转变学生感知文本内容的方式,指导盲生通过文言文的语言来逐步掌握文言文内容的主旨大意。因此,老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体悟,引导学生聚焦文旨解答疑问。
(一)合理研读
在盲生对文言文课文整体朗读之后,老师可引导学生再深入进行文言文内容研读。通常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并结合教学内容和盲生的生理特点,设计精炼短小的问题。这样所涉及的课程教学问题不但需要紧扣教学重点,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結构、文言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还可以指导盲生进行发言,努力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为提升盲生的文言文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悟读
在盲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需要盲生在朗读时进行感悟。其中,在盲校生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文言文都是谈自己对人生百味的体验,或者是描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山水游记,并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文言文的内容所表达的内涵非常深刻,且语言非常精炼,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盲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促使盲生从文言文的文本内容中的内容、刻画的人物形象中进行感悟,并根据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点写一篇短文。通常这部分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做得不是很好,但是老师应该尽量多给予一定的鼓励,久而久之,学生便很容易养成“我要发言”的好习惯,这对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时,老师可引导盲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文言文的内涵。首先,老师可指导盲生从文言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并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思考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并引导学生从分析莲花的生存环境来感知莲花的高洁质朴的品质。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重体会描写莲花内在气质的语句,以此来深化对这篇文言文主题的解读。最后,老师在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感知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形象举例巩固法,明确语文文言文内涵
对一些根据读音难以确定和容易混淆的词,讲授时若简单地告诉盲生这是现代汉语的哪个词,学生虽然当时能懂,但印象不深,容易遗忘。语文教师应对这一类词多举些生动形象的例词,让学生通晓该音为何是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以免混淆。如“简子疾,五日不知人”一句,应该让学生清楚,赵简子因为病重,才一连五天不省人事,所以这个‘yi,应该是“疾病”的“疾”,而不是“着急”的“急”、也不是“拥挤”的“挤”、“饥饿”的“饥”,更不是“鸡鸭”的‘·鸡”。尽管这些与“疾”同音的词(因盲文声调不准,阴平阳平常通用),有的在此句中也能够解释得通,但与文意不符。这样,盲生就对“疾”这个词有了深刻认识,并能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总之,盲校的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规律,教师应本着儿童立场,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促进盲校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君. 跟读·认读·研读·悟读——盲校文言文教学新尝试[J]. 现代特殊教育, 2005(9):34-34.
[2]陈超. 盲校初中语文教学建设中的自主表演法应用研究[J]. 新课程(中学), 2017(7)
[3]张新华.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上), 2016(3):142-142.
[4]盛红燕.盲校信息技术课的困境分析及音频教学可行性探究[J].时代教育, 2016(2):186-186.
关键词:盲校;文言文;教学策略
在盲校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盲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其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全面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盲校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盲生的特点,紧密结合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引导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全面提升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性。
一、依托文本内涵,创设良好的情境
盲校学生因先天性的视力缺陷,所以在感知事物、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在盲校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过程中,老师可依托文言文教材的内涵,并根据盲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有效增强盲生的语文核心能力。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这篇古文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所接触的借物言志的文本较少,且文章的题目与平时所接触的教材题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老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老师可指导学生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先了解“说”是这篇文章的特色;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聚焦于课文中描写的对象“莲”,并将课文中的“莲”与自己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莲花联系起来,与同学讨论一下莲花的形态和质感。同时,老师将乐府的民歌“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诗句,以及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出示出来,并引导盲生做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莲花,以便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文本的内涵,深入感知莲花的特点的品质。其中,宋代著名的周敦颐就非常的喜欢莲花,所以创造了这篇《爱莲说》短文。通过设计这样的过程,能够让盲生快速投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与作者共同欣赏莲的美与品质。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大胆质疑,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整体感知文本,紧扣内容释疑
由于盲校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程度不够深入,所以在文言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紧密结合盲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从盲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入手,始终坚持尊重文本的内涵,逐步拓展学生的文学思维,促使盲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文章时,老师可在全面了解盲校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程教学的知识点问题,引导盲生整体感知,逐步了解所涉及文言文的教学重难点。其中,老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关于三峡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文言文的语言,合理划分文章语句的节奏。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的重难点知识,有利于最大限度提升盲生的文言文水平。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立足从文本的内容出发,指导学生逐步了解文本中的盲点,从而最大限度增强盲生的认知能力。
三、自主朗读体悟,聚焦文旨解疑
盲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其中,朗读是盲生在语文日常学习过程中与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最直接的一种方式。针对盲校学生在生理上存在的缺陷,所以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灵活的转变学生感知文本内容的方式,指导盲生通过文言文的语言来逐步掌握文言文内容的主旨大意。因此,老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体悟,引导学生聚焦文旨解答疑问。
(一)合理研读
在盲生对文言文课文整体朗读之后,老师可引导学生再深入进行文言文内容研读。通常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并结合教学内容和盲生的生理特点,设计精炼短小的问题。这样所涉及的课程教学问题不但需要紧扣教学重点,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結构、文言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还可以指导盲生进行发言,努力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为提升盲生的文言文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悟读
在盲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需要盲生在朗读时进行感悟。其中,在盲校生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文言文都是谈自己对人生百味的体验,或者是描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山水游记,并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文言文的内容所表达的内涵非常深刻,且语言非常精炼,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盲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促使盲生从文言文的文本内容中的内容、刻画的人物形象中进行感悟,并根据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点写一篇短文。通常这部分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做得不是很好,但是老师应该尽量多给予一定的鼓励,久而久之,学生便很容易养成“我要发言”的好习惯,这对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时,老师可引导盲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文言文的内涵。首先,老师可指导盲生从文言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并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思考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并引导学生从分析莲花的生存环境来感知莲花的高洁质朴的品质。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重体会描写莲花内在气质的语句,以此来深化对这篇文言文主题的解读。最后,老师在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感知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形象举例巩固法,明确语文文言文内涵
对一些根据读音难以确定和容易混淆的词,讲授时若简单地告诉盲生这是现代汉语的哪个词,学生虽然当时能懂,但印象不深,容易遗忘。语文教师应对这一类词多举些生动形象的例词,让学生通晓该音为何是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以免混淆。如“简子疾,五日不知人”一句,应该让学生清楚,赵简子因为病重,才一连五天不省人事,所以这个‘yi,应该是“疾病”的“疾”,而不是“着急”的“急”、也不是“拥挤”的“挤”、“饥饿”的“饥”,更不是“鸡鸭”的‘·鸡”。尽管这些与“疾”同音的词(因盲文声调不准,阴平阳平常通用),有的在此句中也能够解释得通,但与文意不符。这样,盲生就对“疾”这个词有了深刻认识,并能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总之,盲校的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规律,教师应本着儿童立场,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促进盲校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君. 跟读·认读·研读·悟读——盲校文言文教学新尝试[J]. 现代特殊教育, 2005(9):34-34.
[2]陈超. 盲校初中语文教学建设中的自主表演法应用研究[J]. 新课程(中学), 2017(7)
[3]张新华.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上), 2016(3):142-142.
[4]盛红燕.盲校信息技术课的困境分析及音频教学可行性探究[J].时代教育, 2016(2):18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