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
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极不妥当的。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得到发展,而只能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而且这种情形与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不是只重结果,也不只是进行单一智力的培养。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领会课标精神。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表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课标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列出的30多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20个左右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2、培养实验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每次学生分组实验结束,要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实际,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使学生学会并习惯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社会、审视自然,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运用到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4、开展课外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學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化学与环境保护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和灭火时,课后布置学生到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Na2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5、开发家庭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0多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6、运用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出,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实验教学的价值显示出其无限的生命力。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实验教学一定能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
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极不妥当的。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得到发展,而只能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而且这种情形与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不是只重结果,也不只是进行单一智力的培养。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领会课标精神。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表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课标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列出的30多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20个左右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2、培养实验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每次学生分组实验结束,要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实际,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使学生学会并习惯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社会、审视自然,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运用到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4、开展课外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學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化学与环境保护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和灭火时,课后布置学生到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Na2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5、开发家庭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0多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6、运用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出,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实验教学的价值显示出其无限的生命力。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实验教学一定能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