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推”“敲”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犯了几个小错误,但瑕不掩瑜,他所持的“推”“敲”两可说法是有根据的。用“推”与“敲”都有其理由。意境情感决定词语的运用。我们在欣赏和创作诗文时要依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仔细推敲,达到艺术的完美。
  [关键词]朱光潜 “推”“敲”的妙处 意境情感 词语的运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选用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美学家,文艺评论家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文中先生在谈到有关诗文炼字时提出了一个观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决定文章词语的运用,推敲文字就是追求情感与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先生借用了几个例子,其中有一个就是人人皆知的“推敲”故事。先生用一种倾心谈话的方式把看似枯燥的文艺理论写得通俗,优美,为喜欢写得千篇一律,读来味同嚼蜡的当代文艺评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先生在文艺理论上所作的贡献一定程度上甚至超出了他在美学上的成就,百年以来,无人能及。
  但是,在读先生的《咬文嚼字》时,很多人发现先生出了几个小错误。
  文章中,先生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恰当,并提出用“推”字的几个理由:“‘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最后归结于一点:用“推”还是“敲”,要看贾岛当时心里玩索的意境。
  很明显,先生在这里没有考证诗意,所以说诗歌所写内容是“孤僧步月归寺”,也才会在一开始就说:“韩愈在月夜听见贾岛吟诗”,犯了常识上的错误。
  笔者在此暂且不论先生的错误,只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从最基本的知人论世说起。
  《题李凝幽居》作者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后来因为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而被人推崇,以至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甚至对他的画像和诗集焚香礼拜,把他看成了神人。他是著名诗僧,又被后人定格为“苦吟诗派”,可见他对诗文的技法是有严格要求的。“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就是他对自己执着要求的最好明证。这样的一个诗人,竟然为“推”“敲”二字而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可见在贾岛心里,这两字各有优势,很难定夺,绝不是后人所说的很简单的几点就能决定是哪个字的。再看诗歌涉及的另一人物李凝,经过查找多方面的资料,发现对他的介绍相当少,仅仅说他是一个隐士,是贾岛出家为僧时结识的好朋友,住在荒郊野外。可见,这位什么也没有留下的朋友比出了家的贾岛做到了更“出世”,达到的禅宗的境界也更高。
  再结合全诗意思来分析。
  诗歌就是写一个僧人访友而未见的寻常小事,至于僧人是谁,没有详细的解说,到底是诗人记述的别人的事,还是记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后人不得而知,仅仅能根据一些信息推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是“孤僧步月归寺”,门是开还是关着的,僧人自己心里有数,不会有“推”和“敲”的纠结,也不会有“暂去还来此”之说。而《唐诗鉴赏辞典》认为,这个僧人就是贾岛。华东师大施蛰存先生也在《唐诗百话》中提到:这首诗《唐才子传》说是访李馀幽居而作,但《长江集》中却是《题李凝幽居》。张籍也有一首《题李山人幽居》诗,开头云:“襄阳南郭外,茅屋一书生。”可能是贾岛和张籍同到襄阳去访问这位山人李凝,在他的“幽居”中住了几天,临别时作此诗题赠。特别是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意思:“我这回暂时告别,不久还要来的。我和你已约好共同在这里隐居,决不会失约食言”。结合两人的身份,更加表明,僧人为贾岛,不可能是李凝。所以早年出家的贾岛在诗中自称为“僧”也就合情合理了。
  那么,到底朱先生的观点是否正确?用“推”好,还是“敲”好呢?
  尽管先生在摆理由时犯了几个小错误,但先生赞同两者皆可的观点,笔者很是认同。
  先说“敲”好的理由。
  从情理上看,僧人来访友,不是自己家里,肯定不知道有没有人,所以出于礼貌,先得敲门试探,以不显唐突。哪有去别人家里,推门就进的道理呢?即使两人如尾联所讲,有共同归隐的约期,但根据贾岛的为人,他应该是很低调,内敛的,绝不会豪放到去探访他人,直接进门。
  从意境上看,月夜访友,本看不见宿在树上的鸟,只有敲门声惊动了宿鸟,诗人才能知道树上有鸟在歇息。而且夜本来很静,偶尔传来的一两声敲门声,以动写静更显静。北大教授吴小如先生对这点也很是认同,他在《诗词札从》里说到:“必须有人在月下敲门,才会惊动宿鸟;只有当树上的鸟有了动静时,诗人才会知道树上有鸟在歇宿。而且在这种幽寂环境中传来几下敲门的剥啄声,才更使人感到格外幽寂。这同梁人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同一道理,同一意境。如果一个人走来推门径入,连一点声音都没有,不仅宿鸟无法被人发觉,就连全诗也仿佛有声电影失去配音一般,显得毫无机趣了。”确实,中国文学创作特别是古代诗歌创作追求“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审美取向,这一点与本诗中“敲”字运用的原则不谋而合。
  “敲”字的运用还有很多内涵:有可能李凝知道贾岛来访,故意和他开个玩笑,把门从屋里闩了,贾岛“推”而不开,转向“敲”了;有可能李凝作为一个隐士,觉得贾岛虽然出家为僧,但尘缘未了,六根难净,不可能和自己真正的归隐,未免清修被人打扰,干脆不开门,疏远贾岛……总之,一个“敲”字,不仅能反衬出环境的清幽寂静,还能引人无限的遐想:敲声惊鸟,鸟飞啼鸣,绕树盘旋,继而复归……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月夜访友画面充满了动感,与诗人当时的心理,与诗歌的意境相映成趣。
  再说“推”字的妙处。
  从情理上看,贾岛是来探访朋友的,“推”更显他的不拘小节,与朋友李凝之间亲密的无间的关系。
  从诗句内容看,“鸟宿池边树”可以是想像之景,而不应是诗人敲门声惊起鸟儿才知道有鸟夜宿树上的。诗人与李山人是朋友,知道来这里,那么平时在白天也应来访过,现在没见鸟儿,惊不起鸟声,所以因夜色想像鸟儿都“宿”了。中国古代诗歌追求“虚实相生”,极力提倡联想与想像,想象和联想是诗歌鉴赏的必经之路,它们的突出作用在于再造或创造,从这个角度看,这里是诗人的想像也未尝不可。
  从意境上说,月夜访友的诗人,怎么会随便打破主人所追求的清修生活,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树上的鸟儿?正如朱先生所言,“敲”会平添了扰乱。贾岛选择出家,就是为了追求一份内心的宁静,选择月夜访友也是别有用心的,此时的他心里更多的应该是落寞,孤寂,一般来讲,内心孤独的人似乎更喜欢寂静。“敲”字表现出的声音不太符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从写作对象上看,贾岛在“推”“敲”上纠缠,就说明他自己也很难决断,不知道哪个字最能体现自己的心境。韩愈是个儒士,与贾岛的身份不同,生活遭遇不同,所处的位置也不同,他想闹处一点动静来,“敲”最能代表他此时的心境,但韩愈不是贾岛,并不明白贾岛此诗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仅仅凭借贾岛简单的介绍就劝他用“敲”未免不妥。而且真如施蛰存先生的推测,贾岛与张籍同在这里住了几天,离开时写下此诗,就更应是“推”了,很熟悉的位置,不该是“敲”这么生硬。
  “推”所体现出来的宁静是超出诗人的主观乐趣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挥衣袖,只留下一点文采。不做过多的惊扰,诗人留下的这种宁静兼顾了其他生命,更符合出家人追求清修的本意。
  仔细推敲“推”“敲”,发现在贾岛创作的当时当地,“推”有“推”的妙处,“敲”有“敲”的理由,但无论用“推”还是“敲”,都要根据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来决定,要综合各种因素,不能简单地依据旁人的几点意见。 综合起来看,尽管朱先生在摆理由时犯了一点小错,但瑕不掩瑜,他所持的两可说是非常正确的。
  在文学领域还没有完全开放的几十年前,朱光潜先生能不附和古往今来的观点,提出富有创意的见解,不愧为文艺评论界的楷模。意境情感决定诗歌词语的运用,诗作是心情的外化,物化。语言是跟着思想情感走的,我们在品味诗歌时只有置身诗境,才能正确理解诗意。在创作诗歌时,更要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选用最恰当的最符合创作者本意的词语,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吻合,这样才能在做文学这项艰苦的事时,达到先生所讲的“艺术的完美”。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
  [2]《唐诗百话》华东师大.施蛰存
  [3]《诗词札从》北京大学.吴小如
  (作者单位:湖南岳阳县一中)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高校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教学中教条、僵化等问题,提出了逆向思维的教学理念,用实例展示了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设计与反设计的逆向思维方法,指出:逆向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实践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曲柄滑块机构 凸轮机构 逆向思维 反设计 教条 僵化    一、引言  机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每一项新的发
期刊
[摘要]与金融期权相比,实物期权具有先占性和非独占性。而这一特殊性会影响竞争性风险投资项目所具有的实物期权价值,进而影响风险投资决策。本文通过一个博弈模型揭示了:对于竞争性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占先优势与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实物期权之间构造平衡,也就是如何处理竞争与期权价值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风险投资 金融期权 实物期权 区别 博弈    传统的风险投资家以DCF法(贴现现
期刊
常言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是的,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者的我感触很深。要使自己栽培的小苗长成参天大树,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做出许许多多的工作。就拿班级管理工作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常规的、不断更新的工作。我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探索出几点零散的班级管理经验,提出来与同仁共勉。  一、深入了解班级情况  了解班级情况,可以通过访问原班主任,学校领导,
期刊
[摘要]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界最新的理论之一,其管理理念与方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正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吸收和运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走向学习型组织必将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学校学习型组织”概念的界定  “学习型组织”是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中最早系统提出的。他指出“学习型组织”必须经过五项修炼:超越自我、改
期刊
[摘要]鉴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多、难度大。本文以培养高校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结合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与体会,探讨了多种教学方法,阐述了具体实施过程。坚持采用教学与教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积极开展教改活动。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抽
期刊
引言  2009年国家公布的《中职英语大纲》明确提出中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解读《课
期刊
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比作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地基的选定,图纸的设计和工程材料的准备等等筹备工作。那这项筹备工作仅仅是众所周知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吗?笔者认为仅此而已略显欠缺,更应在上述三项基本功的基础上,增添教师自身备课须留心细节这常被忽视的一点。  《孙子-谋攻》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种思想不仅仅被军事家灵活的运用在进攻与防御的战争之中,现今它又在企业家运筹帷幄,决
期刊
[摘要]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摆脱课本和课堂的局限,鼓励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社会活动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活动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形式,它是师生喜欢的新课型。教师要大胆的创新,多渠道、多角度开发资源,研究具体的教学策略,发挥社会活动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社会活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并针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阐述应当从计算机内容课程的设置、内容、授课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提出的在
期刊
地理学科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功能。  一、培养爱国情感  地理教育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具有独到之处。地理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使爱国情感的培养具体化。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去观察他们所生活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