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6-006-01
社区获得性肺炎简称CAP,是指在医院外感染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有些患者在院外已经感染,但在住院后才出现症状,这种情况也属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等都可以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同时感染多种病菌,提高了治疗的复杂性。吸烟、原有肺部基础疾病、HIV、免疫功能受损、吸毒、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均为患病的危险因素。社区性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症状可分为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就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症状,呼吸道症状可见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痰液呈黏液或脓性痰,严重者可出现血痰;全身性症状可能会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和肌肉酸痛等,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出现肺纤维化、脓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因
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都可以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但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且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改变。
①细菌:常见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其中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是我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起病急,患者通常高热且伴有寒战,咳嗽咳痰,痰液常为脓痰、褐色痰或血痰,检查发现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肺部实变体征或湿性啰音,影像学可表现为肺泡浸润或实变呈叶段分布。
②病毒:常见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其中在我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占首位的病毒为流感病毒。就算患者最初为病毒性肺炎后期也会发生细菌感染,形成混合感染。病毒感染多具有季节性,患者常伴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群聚性发病,检查可发现外周血白细胞降低,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多叶多段间质性渗出,磨玻璃影,可伴有实变。
③真菌:常见的包括荚膜组织胞浆菌和粗球孢子菌,相对少见。
④寄生虫:发达国家常见,包括犬弓蛔虫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情评估
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需要选择治疗场所及转诊,常用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评分系统。见表1。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建立诊断之后,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门诊治疗、居家治疗或住院治疗。对于部分患者需要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诊断,病原學诊断结果之前,需要为患者选择恰当的抗感染药物和治疗方案,实施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广谱抗生素。病原体确定后再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案,对于中、重症患者可采用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也非常有必要。
在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之后,需要根据经验使用抗菌药物来进行初始治疗。并在初始治疗后48-72h内对治疗及时进行评价。体温下降和呼吸道症状改善是有效治疗的首要表现,其次为白细胞恢复,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可以维持原治疗方案。初始治疗72h后若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改善后又发生恶化,视为治疗无效,也被称为“无反应性肺炎”。发生这种情况医生应重新核实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必要时需重复病原学检查,一旦获得病原体检查结果,就可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
①养成良好个人习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传播途径多为呼吸道传播,外出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好口罩,出门在外时可随身携带湿纸巾,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擦手,避免感染;居室应每天开窗通风30min,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在通风时应注意穿堂风,以免着凉;床单被褥和衣物应经常晒洗,天气变化时注意及时增减衣物;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物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②饮食均衡:饮食可以多样化,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粗粮类、禽类等食物都要适当有所摄入,保证每天饮食均衡。秋冬季节多喝热水或食用一些汤类,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作用。
③提高免疫力:免疫系统是人体较为重要的系统之一,可以使人体不受到病毒和细菌攻击,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清除体内新陈代谢留下的废物,以及修补受损的组织。平时除了用食物提高免疫力以外,充分的休息也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可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
④发病后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有关症状,应佩戴口罩、采用步行或私家车前往医院就诊。若必须乘坐交通工具,应注意减少接触其他物体表面,若发病前有外出旅居史、异常症状人群接触史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社区获得性肺炎简称CAP,是指在医院外感染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有些患者在院外已经感染,但在住院后才出现症状,这种情况也属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等都可以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同时感染多种病菌,提高了治疗的复杂性。吸烟、原有肺部基础疾病、HIV、免疫功能受损、吸毒、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均为患病的危险因素。社区性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症状可分为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就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症状,呼吸道症状可见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痰液呈黏液或脓性痰,严重者可出现血痰;全身性症状可能会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和肌肉酸痛等,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出现肺纤维化、脓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因
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都可以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但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且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改变。
①细菌:常见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其中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是我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起病急,患者通常高热且伴有寒战,咳嗽咳痰,痰液常为脓痰、褐色痰或血痰,检查发现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肺部实变体征或湿性啰音,影像学可表现为肺泡浸润或实变呈叶段分布。
②病毒:常见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其中在我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占首位的病毒为流感病毒。就算患者最初为病毒性肺炎后期也会发生细菌感染,形成混合感染。病毒感染多具有季节性,患者常伴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群聚性发病,检查可发现外周血白细胞降低,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多叶多段间质性渗出,磨玻璃影,可伴有实变。
③真菌:常见的包括荚膜组织胞浆菌和粗球孢子菌,相对少见。
④寄生虫:发达国家常见,包括犬弓蛔虫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情评估
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需要选择治疗场所及转诊,常用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评分系统。见表1。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建立诊断之后,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门诊治疗、居家治疗或住院治疗。对于部分患者需要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诊断,病原學诊断结果之前,需要为患者选择恰当的抗感染药物和治疗方案,实施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广谱抗生素。病原体确定后再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案,对于中、重症患者可采用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也非常有必要。
在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之后,需要根据经验使用抗菌药物来进行初始治疗。并在初始治疗后48-72h内对治疗及时进行评价。体温下降和呼吸道症状改善是有效治疗的首要表现,其次为白细胞恢复,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可以维持原治疗方案。初始治疗72h后若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改善后又发生恶化,视为治疗无效,也被称为“无反应性肺炎”。发生这种情况医生应重新核实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必要时需重复病原学检查,一旦获得病原体检查结果,就可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
①养成良好个人习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传播途径多为呼吸道传播,外出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好口罩,出门在外时可随身携带湿纸巾,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擦手,避免感染;居室应每天开窗通风30min,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在通风时应注意穿堂风,以免着凉;床单被褥和衣物应经常晒洗,天气变化时注意及时增减衣物;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物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②饮食均衡:饮食可以多样化,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粗粮类、禽类等食物都要适当有所摄入,保证每天饮食均衡。秋冬季节多喝热水或食用一些汤类,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作用。
③提高免疫力:免疫系统是人体较为重要的系统之一,可以使人体不受到病毒和细菌攻击,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清除体内新陈代谢留下的废物,以及修补受损的组织。平时除了用食物提高免疫力以外,充分的休息也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可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
④发病后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有关症状,应佩戴口罩、采用步行或私家车前往医院就诊。若必须乘坐交通工具,应注意减少接触其他物体表面,若发病前有外出旅居史、异常症状人群接触史等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