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医患不同的需求角度谈“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医改是围绕着“人”进行的顶层设计,制度的改变是为人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以人为本;医患需求;医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部门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成为百姓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医疗卫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解民之忧是固国之本,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活水平,减少社会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意义。司马迁说:“制国有常,利民为本”,2014年 5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动社会办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工作。这是医改顶层设计的具体实施,这是利民之本。
医改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所有的医改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那么“人”是谁呢?他们包括两个人:患和医。他们俩是什么关系呢?相互需求的关系。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按由低到高的次序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
1.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
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
3.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会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
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它指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
对患者来说,他需求主要是前两种,具体到就医来说,他需求什么包括: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就医耗时等等。国外总结出“4C”:1、方便(convenience),包括时间和距离的缩短、程序的简便等等。2、关爱(caring),包括导诊、陪诊、医生的解释和安慰。3、疗效(cure),这是考验医疗水平和医德的。4费用(cost),医疗服务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服务,是一个“你说话,我掏钱”的服务,病人不以“价钱的多少”来评价医疗费用,而是以他所花的钱是否与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以及是否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认可来评价医疗费用[1]。
儒家道德和传统医德认为,医家在处理与患者的关系时,要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这样才能对病家的疾苦感同身受、深切同情,正如孙思邈说:“见彼苦恼,苦己有之,深心凄怆”。
对医生来说,他又需求以第一种及后三种为主,是在保障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其存在价值的认可。医生不仅是利益体也是道德体,医生同样要考虑自身的利益需要。由于现存的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医生利益的满足同患者的治疗挂钩。例如:医生开的药越多医生获得的收入就越多,所以,部分医生就把自身的物质要求与病人的疾病联系在一起,给予病人的治疗超出了病人实际的需要。然而,医生也是道德体,社会在关注医生的医术的同时也要关注医生的道德水平。人是社会动物,人不可能真正地脱离别人而生活。因此,个人价值体现的同时也是别人对其的折射反应。人需要不断地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和信任,才能获得自信、发挥潜力和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具体就体现在别人对其的需求上。
“以人为本”不仅是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同时也要重视医生自身的利益需要,医生利益的实现不应该建立在患者利益的缺失上,而应该建立在患者利益的更好满足上。
在现有的医疗环境下,不仅所有医护人员在为医患矛盾苦恼,而且病人和家属也在为医患不和谐,不能得到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用心的服务而痛苦。病人是医院、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病人的再生爹娘。提高全社会的素质,提高医生的医德,建立合理的医疗体制,我们的医患关系才能够和谐起来,医改才会取得成功。
从制度创新的层面看,当务之急是深化公立医院的改革,迅速建立健全并起真正落实严格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利益性与公益性矛盾的解决。要逐步建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和医院监管机制,提高医院内部运行效率;要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以多元办医的竞争格局,促使公立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
参考文献:
[1]王仲.对新医改下病人就医需求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4):5.
[2]伊焱,陈士福.医患关系跌非理性因素及其优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5):61.
作者电话:[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以人为本;医患需求;医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部门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成为百姓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医疗卫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解民之忧是固国之本,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活水平,减少社会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意义。司马迁说:“制国有常,利民为本”,2014年 5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动社会办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工作。这是医改顶层设计的具体实施,这是利民之本。
医改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所有的医改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那么“人”是谁呢?他们包括两个人:患和医。他们俩是什么关系呢?相互需求的关系。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按由低到高的次序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
1.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
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
3.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会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
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它指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
对患者来说,他需求主要是前两种,具体到就医来说,他需求什么包括: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就医耗时等等。国外总结出“4C”:1、方便(convenience),包括时间和距离的缩短、程序的简便等等。2、关爱(caring),包括导诊、陪诊、医生的解释和安慰。3、疗效(cure),这是考验医疗水平和医德的。4费用(cost),医疗服务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服务,是一个“你说话,我掏钱”的服务,病人不以“价钱的多少”来评价医疗费用,而是以他所花的钱是否与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以及是否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认可来评价医疗费用[1]。
儒家道德和传统医德认为,医家在处理与患者的关系时,要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这样才能对病家的疾苦感同身受、深切同情,正如孙思邈说:“见彼苦恼,苦己有之,深心凄怆”。
对医生来说,他又需求以第一种及后三种为主,是在保障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其存在价值的认可。医生不仅是利益体也是道德体,医生同样要考虑自身的利益需要。由于现存的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医生利益的满足同患者的治疗挂钩。例如:医生开的药越多医生获得的收入就越多,所以,部分医生就把自身的物质要求与病人的疾病联系在一起,给予病人的治疗超出了病人实际的需要。然而,医生也是道德体,社会在关注医生的医术的同时也要关注医生的道德水平。人是社会动物,人不可能真正地脱离别人而生活。因此,个人价值体现的同时也是别人对其的折射反应。人需要不断地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和信任,才能获得自信、发挥潜力和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具体就体现在别人对其的需求上。
“以人为本”不仅是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同时也要重视医生自身的利益需要,医生利益的实现不应该建立在患者利益的缺失上,而应该建立在患者利益的更好满足上。
在现有的医疗环境下,不仅所有医护人员在为医患矛盾苦恼,而且病人和家属也在为医患不和谐,不能得到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用心的服务而痛苦。病人是医院、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病人的再生爹娘。提高全社会的素质,提高医生的医德,建立合理的医疗体制,我们的医患关系才能够和谐起来,医改才会取得成功。
从制度创新的层面看,当务之急是深化公立医院的改革,迅速建立健全并起真正落实严格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利益性与公益性矛盾的解决。要逐步建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和医院监管机制,提高医院内部运行效率;要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以多元办医的竞争格局,促使公立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
参考文献:
[1]王仲.对新医改下病人就医需求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4):5.
[2]伊焱,陈士福.医患关系跌非理性因素及其优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5):61.
作者电话:[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