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就是建立联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在许多教师看来,只要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对比,自然而然地就能发现左边和右边算式的规律,然后进行练习巩固即可. 有的甚至直接告知学生规律,然而,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反复操练后,依然有一部分同学不知道怎么运用,甚至会和前面学习的乘法结合律混淆. 看来,即便是再简单的数学内容,仅仅将算法语言化,缺少了已有经验的唤醒对接,缺失了体悟的过程,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关键词】 经验;对接;体悟
  【案例片段】
  (一)提出问题,唤起旧知
  1. 师:你能写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吗?算题: ,怎样口算: .
  2. 再写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先摆竖式,算题: ,怎样口算: .
  3. 简便方法计算32 × 102 先算: ,再算: , 最后: .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让四人小组集体上台汇报,每人说一个,其他同学可追问,纠错.
  根据学生回答板演:
  25 × 6 20 × 6 5 × 6
  92 × 11 92 × 10 92 × 1
  32 × 102 32 × 100 32 × 2
  (二)自主探索,理解规律
  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
  板演:(20 5) × 6
  92 × (10 1)
  32 × (100 2)
  师:指出都是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
  师:怎样计算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师:左边是题目,右边是怎么算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20 5) × 6 = 20 × 6 5 × 6
  92 × (10 1) = 92 × 10 92 × 1
  32 × (100 2) = 32 × 100 32 × 2
  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同桌交流,汇报)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说的完吗?可以怎么办?
  揭示字母公式:(a b) × c = a × c b × c,指出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师: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小结: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这是个什么规律?(乘法分配律)
  【课后反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人如何获得知识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可见,学习就必须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和经验.
  (一)以生为本,转变教学观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原动力,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思考后的愉悦心理,体验成功之欢乐,才能形成乐学的心理体验. 学生的问题从哪儿来?其实就是他们的经验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应有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这样的知识,才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活知识”. 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抓住学生已有经验与未知知识之间的种种联系,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的知识结构发生作用,擦出火花,碰撞出创新思维之光.
  (二)关注学生已有经验,激励学生有效探索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提供促使他们自主探索的情景、素材. ”《课程标准》一再强调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组织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个充分了解,了解已有经验如何构建的,构建了些什么;今天这节课如果老是不停的练习,学生肯定会抱着厌恶的心态学习,我认为如果所学的新知经过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可以解决,完全可以把课堂作为一个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新知所知道的点点滴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建构新知.
  (三)重视新旧经验对接,重构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 学生低年级时通过数学活动获得的某些经验,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思维水平的提升,原有的经验已不能适应、不能满足或者不能解释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这时就需要学生将原有经验纳入到新的认知结构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经验体系. 由于新经验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修改完善着原有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丢弃学生原有经验,而应着力帮助学生提升原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将原有经验与新经验进行整合,从而重构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的任务就在:对学生既有的经验进行筛选、整理、优化和提升,实现经验的改造或重新改组,以帮助学生生成新的经验,促进学生的经验上升到更高水平,让模糊的变得清晰起来,让片面的变得完善起来,让错误的变得正确起来. 让零散的变得结构化起来,而这,就是基于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
其他文献
利用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合作式的前端学习,它不仅落实了“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更落实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在课堂转型的学校改革中逐渐挣脱“被动学习”的桎梏而开始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实践中,笔者认为扎实的前端学习真切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教师借助设计“学习任务单”的形式,通过钻研教材并将教材有机整合,精
【摘要】阅读活动的深入实施,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自身主体风采的有效展示.本文作者在认真调研当前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培养数学阅读能力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现状;培养方法;调研;思考  一、引言  语言,是人们内心情感、认知观点、思维辨析等方面外在呈现的有效“载体”.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社会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的重要基础要素.众所周知
【摘要】数字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得新世纪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期,对于信息的分析处理越来越重要.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已经变得十分频繁,而多元系统分析成为部分具有实质性的学科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当然多元统计分析自身就属于是一门学科,也需要借助实际的软件才能发挥作用价值,MATLAB软件的运用不仅能够很好地辅助计算,在
【摘要】 数学猜想是一种数学想象,合理恰当地运用猜想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思维的培养策略,以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 初中数学;猜想;思维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猜想是一种想象,是人的思维依据已知的原理和公式,在探索未知的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学习证明
函数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中学阶段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难点. 为有效破解教学难点,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一、情景创设  几名同学相约由镇江乘坐高铁去上海参观科技馆,列车从镇江驶往上海的途中,在16:17到16:22这个时段,列车处于匀速行驶过程中,几名同学谈论着车速、路程和时间,谈论着数量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教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各自的说法
【摘要】导数概念的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概念,注重揭示导数概念的内在本质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哲学内涵,合理借助导数概念的直观性促进导数概念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  【关键词】数学概念;导数概念;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它是揭示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掌握定理、证明、计算等一系列数学学习的前
【摘要】本文考虑一类由分数布朗运动驱动下的随机时滞泛函微分方程,利用不动点理论研究方程mild解均方指数稳定性.  【关键词】不动点; 指数稳定; 随机微分方程  0.引 言  近年来,对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mild解的研究日趋活跃.本文研究f(t,0,0)=0时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时滞泛函微分方程  dx(t)=(Ax(t) f(t,x(t),xt))dt g(t)dBQH(t),
【摘要】 从教学角度说,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关键词】 互动;生成  下面笔者以自己一道课堂例题教学为例谈谈对这一方面的感受.  例 平面上有三个向量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中,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现用的幼师数学教材的编写有时候不一定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特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要巧妙地将课程再整合,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本文就课本“数列”的传统教学案例以及教师整合教材后的两个案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希望能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
【摘要】 目前全国很多学校都在使用由杜郎口中学创立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使用,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去搜集信息、探究方法.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也在不断的改革,就目前使用比较多的人教版的教材也在不断的改进,但是,对于教材的内容,老师还是要精心进行设计、改编,最终形成导学案,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设计对于一部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