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领域不断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笔者以交规“闯黄灯”处罚方法朝令夕改现象为例,分析公共政策短命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出“朝令夕改”所造成的政策显失公正。进而讨论我国公共政策稳定性的内涵、重要性,最终得出保持公共政策稳定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朝令夕改;公共政策稳定性;社会公正
引言
公共政策是政府施行公共管理的工具,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从事公共活动过程中“看得见的手”。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日趋复杂,以政府为核心主导力量的公共管理者如何适应其发展需求,建设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特点和意义的公共政策并使之全面有效地施行,是当前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大课题。
1.公共政策稳定的概念与内涵
1.1公共政策稳定的概念
公共政策稳定是指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在一定阶段和政策范围内保持合理政策结构,协调政策系统内部关系,保持与外部环境大体相适应,完成整体运转正常的调控状态。
1.2公共政策稳定的意义
第一,公共政策稳定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础;第二,公共政策稳定是保持政治稳定的关键;第三,公共政策稳定是促进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条件;第四,公共政策稳定是提高政策结构体系科学性的途径;第五,公共政策稳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保障。
2.我国公共政策的稳定性问题及其表现
2.1我国公共政策稳定性不足问题
政策缺乏稳定性会导致政策体系的结构性紊乱,从而造成政策间的摩擦和冲突以及政策间的不衔接和空白。如果政策频繁变动,势必造成政策之间的脱节,导致政策调节的“盲区”以及政策界限模糊的灰色区域,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投机行为提供便利条件。政策缺乏穩定性还会导致信赖关系的破裂,政策的权威严重流失。
2.2我国公共政策稳定性缺失的表现
自2013年1月1日“最严交规”实施以来,围绕闯黄灯该如何处罚的问题,公安部交管局在短短6天内便三度改口。面对舆论不断地“拍砖”,交管局的口径也跟着一变再变,从最初的“严惩不贷”,到如今的“暂不处罚”,留待进一步解决。尽管公安部顺应民意暂停处罚闯黄灯规定值得称道,但是此次朝令夕改现象的出现,实际上也是再一次发出了政府部门出台规定前有必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与建议的警示。唯有各政府部门在出台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规定之前,都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听取民众的合理建议,才会有利于相关规定制定得更为科学合理,也才有利于避免类似朝令夕改现象损伤法律尊严。
3影响我国公共政策稳定性的因素
一.部门的自立性
站在自我的利己立场上,为部门利益着想、从部门利益出发制定政策,结果导致政策没有包容和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流产。
二.任期的短视化
有限的任期政治和承包政治容易产生公共政策的短期行为,产出泡沫政绩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政策治疗方案,从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和民众的认同。
三.论证的非理性化
一些政策没有充分吸纳专家的意见,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没有参考国内外同行的经验,缺乏深度的科学论证,因而致命的缺陷导致致命的结果——短命自不待言。
四.参与的去民主化
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各行各业、五湖四海的代表参与到决策中来。凭借着领导人“拍脑袋”而产生的任何政治产品或政策行动结果都是短命的。
五.检验的脆弱性
在利益不断分化和板结化的当下,一项政策的形成应该是同伙多方博弈的产物,要充分考量各方利益的均衡,若一遇到挑战和挫折便成“空中楼阁” 的政策是脆弱的。遭遇博弈便撤退更是懦夫主义的政策行为。
4.保持我国公共政策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4.1严格管理公共政策的各个环节,提高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科学性
为了保证公共政策的效能,必须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开始,认清并把握社会中人们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的矛盾和冲突,从民主和专业相结合来考虑,形成正确的公共政策方案,经过理性思考、反复权衡、认真择优,将方案切实执行、推广,同时要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专业、权威的评估与监控,出现政策偏離时,及时对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合理的变动。
4.2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度,提高行政效率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履行自身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保证政府有序运行,达成政府目标的能力和力量的总和。提升政府执行力是保证政令畅通,使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政策稳定性的根本保证。同时要定期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可量化的相关事项进行考察、评估,在政府内部建立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监督制度,从而保证政策执行的持续稳定性,促进公共政策发挥真正的效用。
4.3优化政策执行者水平,保证公共政策稳定实施
政策执行者只有提高“是仆人,而不是主人”的工作意识,学会“服务,而不是掌舵”的新型工作态度,完善行政人格魅力,加强对政策的深入,系统学习,知晓政策的功能与价值,明确政策的作用界限,掌握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扩宽自身知识面和信息渠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改进政策执行方法,才能正确保证政策的有效稳定实施,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
4.4加强政府与群众沟通,增强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同
随着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深入和民主进程的加快,政府要更加广泛地汲取经验和教训,善于利用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等对公共政策做积极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政策的动态,保持与广泛的基层群众接触、沟通,积极进行定期的走访面谈,或是通过写博客、建网站,公布政府相关消息内容等,对政策的实施做及时的意见资料收集,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展政府与公民对话,开拓公共政策实施的渠道,努力建立一个“阳光的服务型”政府。
4.5充分发挥公众作用,提高群众政治责任感
为了激发人民群众的参政热情,就要充分保障每个公民的言论自由等权利,扩大参政的方式、渠道,积极发挥社会团体的调节作用,重视他们的声音、建议,协调各基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对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踊跃开展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形成一个无形的、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围墙。这样不仅有利于公共政策的稳定、长期实施,而且也能够促进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
结论
公共政策的稳定不代表政策一成不变,“政策僵化”,而是在一定阶段内相对性的稳定、不随意变动。在必要的政策调整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而且还要对利益受损的有关社会群体进行适当的补偿,协调社会的各种关系,用稳定的公共政策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骚.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3] 魏文彪.事前征求意见,可避免朝令夕改[N]. 光明日报,2013-01-11,(3)
[4]赵成根.论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政策秩序[J]. 学术论坛,2003(7).
[5]梁玉萍.正确认识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J].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4)
作者简介:肇甜甜(1990-),女,满族,籍贯:辽宁省抚顺市,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比较行政体制;
陈会杰(1991-),女,汉族,籍贯:河南省驻马店市,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关键词】: 朝令夕改;公共政策稳定性;社会公正
引言
公共政策是政府施行公共管理的工具,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从事公共活动过程中“看得见的手”。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日趋复杂,以政府为核心主导力量的公共管理者如何适应其发展需求,建设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特点和意义的公共政策并使之全面有效地施行,是当前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大课题。
1.公共政策稳定的概念与内涵
1.1公共政策稳定的概念
公共政策稳定是指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在一定阶段和政策范围内保持合理政策结构,协调政策系统内部关系,保持与外部环境大体相适应,完成整体运转正常的调控状态。
1.2公共政策稳定的意义
第一,公共政策稳定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础;第二,公共政策稳定是保持政治稳定的关键;第三,公共政策稳定是促进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条件;第四,公共政策稳定是提高政策结构体系科学性的途径;第五,公共政策稳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保障。
2.我国公共政策的稳定性问题及其表现
2.1我国公共政策稳定性不足问题
政策缺乏稳定性会导致政策体系的结构性紊乱,从而造成政策间的摩擦和冲突以及政策间的不衔接和空白。如果政策频繁变动,势必造成政策之间的脱节,导致政策调节的“盲区”以及政策界限模糊的灰色区域,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投机行为提供便利条件。政策缺乏穩定性还会导致信赖关系的破裂,政策的权威严重流失。
2.2我国公共政策稳定性缺失的表现
自2013年1月1日“最严交规”实施以来,围绕闯黄灯该如何处罚的问题,公安部交管局在短短6天内便三度改口。面对舆论不断地“拍砖”,交管局的口径也跟着一变再变,从最初的“严惩不贷”,到如今的“暂不处罚”,留待进一步解决。尽管公安部顺应民意暂停处罚闯黄灯规定值得称道,但是此次朝令夕改现象的出现,实际上也是再一次发出了政府部门出台规定前有必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与建议的警示。唯有各政府部门在出台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规定之前,都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听取民众的合理建议,才会有利于相关规定制定得更为科学合理,也才有利于避免类似朝令夕改现象损伤法律尊严。
3影响我国公共政策稳定性的因素
一.部门的自立性
站在自我的利己立场上,为部门利益着想、从部门利益出发制定政策,结果导致政策没有包容和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流产。
二.任期的短视化
有限的任期政治和承包政治容易产生公共政策的短期行为,产出泡沫政绩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政策治疗方案,从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和民众的认同。
三.论证的非理性化
一些政策没有充分吸纳专家的意见,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没有参考国内外同行的经验,缺乏深度的科学论证,因而致命的缺陷导致致命的结果——短命自不待言。
四.参与的去民主化
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各行各业、五湖四海的代表参与到决策中来。凭借着领导人“拍脑袋”而产生的任何政治产品或政策行动结果都是短命的。
五.检验的脆弱性
在利益不断分化和板结化的当下,一项政策的形成应该是同伙多方博弈的产物,要充分考量各方利益的均衡,若一遇到挑战和挫折便成“空中楼阁” 的政策是脆弱的。遭遇博弈便撤退更是懦夫主义的政策行为。
4.保持我国公共政策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4.1严格管理公共政策的各个环节,提高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科学性
为了保证公共政策的效能,必须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开始,认清并把握社会中人们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的矛盾和冲突,从民主和专业相结合来考虑,形成正确的公共政策方案,经过理性思考、反复权衡、认真择优,将方案切实执行、推广,同时要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专业、权威的评估与监控,出现政策偏離时,及时对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合理的变动。
4.2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度,提高行政效率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履行自身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保证政府有序运行,达成政府目标的能力和力量的总和。提升政府执行力是保证政令畅通,使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政策稳定性的根本保证。同时要定期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可量化的相关事项进行考察、评估,在政府内部建立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监督制度,从而保证政策执行的持续稳定性,促进公共政策发挥真正的效用。
4.3优化政策执行者水平,保证公共政策稳定实施
政策执行者只有提高“是仆人,而不是主人”的工作意识,学会“服务,而不是掌舵”的新型工作态度,完善行政人格魅力,加强对政策的深入,系统学习,知晓政策的功能与价值,明确政策的作用界限,掌握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扩宽自身知识面和信息渠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改进政策执行方法,才能正确保证政策的有效稳定实施,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
4.4加强政府与群众沟通,增强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同
随着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深入和民主进程的加快,政府要更加广泛地汲取经验和教训,善于利用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等对公共政策做积极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政策的动态,保持与广泛的基层群众接触、沟通,积极进行定期的走访面谈,或是通过写博客、建网站,公布政府相关消息内容等,对政策的实施做及时的意见资料收集,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展政府与公民对话,开拓公共政策实施的渠道,努力建立一个“阳光的服务型”政府。
4.5充分发挥公众作用,提高群众政治责任感
为了激发人民群众的参政热情,就要充分保障每个公民的言论自由等权利,扩大参政的方式、渠道,积极发挥社会团体的调节作用,重视他们的声音、建议,协调各基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对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踊跃开展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形成一个无形的、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围墙。这样不仅有利于公共政策的稳定、长期实施,而且也能够促进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
结论
公共政策的稳定不代表政策一成不变,“政策僵化”,而是在一定阶段内相对性的稳定、不随意变动。在必要的政策调整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而且还要对利益受损的有关社会群体进行适当的补偿,协调社会的各种关系,用稳定的公共政策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骚.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3] 魏文彪.事前征求意见,可避免朝令夕改[N]. 光明日报,2013-01-11,(3)
[4]赵成根.论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政策秩序[J]. 学术论坛,2003(7).
[5]梁玉萍.正确认识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J].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4)
作者简介:肇甜甜(1990-),女,满族,籍贯:辽宁省抚顺市,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比较行政体制;
陈会杰(1991-),女,汉族,籍贯:河南省驻马店市,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