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数学发展历程漫长而复杂,从双基—双基双能—四基四能—立德树人,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不是让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读到自己的书,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不一样的发展。数学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立德树人”的功能,让讲数学成就师生的爱国激情,充分利用數学素材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发挥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立德树人”的优势。另外,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是以小学数学活动为载体,从教材中挖掘“立德树人”题材,从而让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有效服务“立德树人”。
关键词:“灵动”教学;立德树人
中国的数学进程历经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双基”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在当时也是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建设所需要,把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那个时候,教学要体现“双基”,备课要体现“双基”,就连考试也要体现“双基”,可以说“应试”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流。后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双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双能”,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此,“双基”“双能”又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一直持续到2001年,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四基”的萌芽,在“基本知识”的后面强调“基本思想”和“基本生活经验”,“双能”也随之出现,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到2011年教育部又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此,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正规步入了“四基”“四能”(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时代。随着国家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可见党对教育的重视,教师要教育出什么样的人,而这些人要为谁服务,这就成了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说:“知识无国界,教育有方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数学思想中融入学生的积极素养已是日趋重要了。
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社会主义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敢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身的精神。从中国教育21世纪的顶层设计,彰显了“立德树人”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所以作为一名“灵动”的数学教师, 在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读到自己的书,让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最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教师都要“立德”,在“立德”的教师的引导下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树”。其实,作为教师,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学生都成为考试的“机器人”,而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于是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由此可见,“立德树人”就成了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
“百年教育,树人为先”。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是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地位的,是因为“立德树人”是中国共产党育人的根本任务,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灵魂,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立德树人”的效果是衡量“灵动”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寻求科学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把“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一)教师的素质关系着“立德树人”成败
教师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和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生观、价值观等。从探讨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于是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对学生在未来未知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如:某公司要提一中层管理员,公司对人的选择上出现了两难的局面:一个是创办公司之初就一直陪着自己的好兄弟,就是有时缺乏责任心;一个是刚来公司一年半的与自己没有半丁点关系的车间工人,他每天下班前都要把所有的工具收放整齐,把工作台和车间屋子打扫干净,出门时还要在门边看一下哪个地方还没有收拾好,天天如此,领导无论什么时候走进他的车间总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最后,公司把这个情况告诉北京的某个教授,在教授的建议下提拔了后者。
所以,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对学生在学习上有影响,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责任感和做一行爱一行的美好品质。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尚品质去感染学生。如:教师在上课时,衣着端庄、讲普通话,语言表达有逻辑性等等。总之,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引领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这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义务,更是师德崇高的表现。 (二)充分发挥教材“立德树人”的功能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思想教育内容是可视的。如:代数中, 通过数的扩展、等式和方程等应用,可对学生进行理论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服务的观点教育。通过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运算与逆运算、平方与立方的辨证关系,可以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再如:在平面几何中,形的概念的建立反映了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在几何概念之间、几何概念与其它数学概念之间充满了联系。几何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创造条件从未 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相信一定能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作用。
(三)讲数学成就爱国激情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可供思想教育的内容是不可现的,于是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尽可能的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育人因素,把“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钻研理解中。其实我们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不难发现,教材中几乎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有介绍我国数学成就方面的,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教材中这些素材的利用,不要以为这些素材对我们的教学没有用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就能对学生很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如:在学习科学记数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另一方面让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学习圆面积公式时, 我们可以先录制这样一段对话,具体介绍了圆周率的由来,它是由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发现的,命名为圆周率,用π表示;在学习三角形时,也可以给学生介绍勾股定理,它的发现比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发现该定理还早600年等等,学生听了以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从而把这份情感转化为为伟大的民族复兴事业而刻苦学习,使之变成一份责任和一份担当。
(四)利用数学素材陶冶学生
情操是美育,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美以辅德,德以促美。”学习数学具有简单美、和谐美、奇特美的特征。数学美除表现在它特有的抽象符号、严格的语言、新颖的图形、流畅的曲线、奇特的表达式等之外,还深深地蕴藏在数学之间的互相联系中、数学方法的互通中。如:立体图形与绘画、造型的结合,扇形与圆等。
数学的美是一种真实的美,可以说它是美的最佳形式,是抽象思维与审美观点交融的产物。不过老师要明白一个育人道理:数学的美是学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在学习菱形时,我们可以运用班班通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菱形图案的花边,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美;在学习梯形时,介绍我国乐器马头琴,并展示其图片,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和谐美和结构美;在学习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以后,让学生欣赏一些宏伟壮观的建筑物的图片,如南京中山陵、河南登封观星台等,体会在大自然中的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思维结果,是数学模型在人们头脑中的智慧的集中反映,它简练而且应用广泛,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这诸多事物中的数、形变化规律竟归结于如此简单的一个公式之中,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意境。教师只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
(五)发挥小学数学优势特点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只要我们充分运用好这些知识引导好学生,就会在“立德树人”上发挥作用。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质
数学的特点就是讲究实事求是的一门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一切结果都必须有理有据,而且还要经得起反复推敲和验证。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有一点差错或者疏忽,那么往往就会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的大错。如在布置学生完成作业时,有些学生不通过实际操作, 而靠想象编造了一些数据或抄袭了别人的数据,应付了事。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制止这种不良现象,教育学生改正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要求学生做到“言有据,理缜密”。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因此,教师在数学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数学本身的优点以理服人, 从而培养学生坚持真理、有错必改的美好品质。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品质
由于数学计算多,计算量较大,有的甚至比较复杂,而且推理逻辑性强,稍不小心就会出现错误。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在解决应用题问题时思路不够严谨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的品质,做了一遍不行,还要再做第二遍对比结果。教育学生在接受任务时不能浮躁,完成任务时要克制马虎,粗心的华而不实的不良习惯,从而养成沉着、冷静、仔细、认真的崇高品质。
(六)数学活动是“立德树人”教育的载体
人优秀品质的形成是没有空间限制的,无论在何時在何地都能促进学生品格的形成。所以“立德树人”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更应该和课外学习有机整合,因为课外的环境更具有“立德树人”的大格局,所以我们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如:在学习统计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统计自己家庭每天使用的垃圾袋的数量,再回到课堂通过计算班里所有家庭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组织学生进行垃圾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 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有关数学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在环保方面受到了教育。再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以后,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设计图案,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并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学校、班级设计校徽、班徽,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爱好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知识小竞赛、数学家小故事、读一些自己写的数学心得等,每天用20分钟左右的固定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轮流讲一讲。因为“立德树人”是需要创新的优秀品质的,更是小学数学“灵动”教学必备的要素之一。
总之, 在小学数学“灵动”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是一个重要并且需要进行长期践行的课题,“立德树人”的落地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在我们的后面都有学生的眼睛,而且无时不刻看着我们,教师时时有“德”,学生时时养“德”,知行合一,从而把“灵动”的教学思想与“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有机统一,将课程改革推向顶峰。
参考文献
[1] 叶美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立德树人”[J].素质教育论坛,2017,28:56.
[2] 马赛.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中华少年, 2017,01:156.
[3] 陈喜化.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报,2016,09:47-49.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6—8
关键词:“灵动”教学;立德树人
中国的数学进程历经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双基”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在当时也是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建设所需要,把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那个时候,教学要体现“双基”,备课要体现“双基”,就连考试也要体现“双基”,可以说“应试”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流。后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双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双能”,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此,“双基”“双能”又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一直持续到2001年,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四基”的萌芽,在“基本知识”的后面强调“基本思想”和“基本生活经验”,“双能”也随之出现,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到2011年教育部又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此,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正规步入了“四基”“四能”(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时代。随着国家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可见党对教育的重视,教师要教育出什么样的人,而这些人要为谁服务,这就成了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说:“知识无国界,教育有方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数学思想中融入学生的积极素养已是日趋重要了。
一、小学数学“灵动”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意义
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社会主义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敢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身的精神。从中国教育21世纪的顶层设计,彰显了“立德树人”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所以作为一名“灵动”的数学教师, 在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读到自己的书,让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最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教师都要“立德”,在“立德”的教师的引导下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树”。其实,作为教师,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学生都成为考试的“机器人”,而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于是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由此可见,“立德树人”就成了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
“百年教育,树人为先”。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是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地位的,是因为“立德树人”是中国共产党育人的根本任务,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灵魂,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立德树人”的效果是衡量“灵动”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寻求科学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把“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小学数学“灵动”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途径
(一)教师的素质关系着“立德树人”成败
教师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和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生观、价值观等。从探讨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于是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对学生在未来未知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如:某公司要提一中层管理员,公司对人的选择上出现了两难的局面:一个是创办公司之初就一直陪着自己的好兄弟,就是有时缺乏责任心;一个是刚来公司一年半的与自己没有半丁点关系的车间工人,他每天下班前都要把所有的工具收放整齐,把工作台和车间屋子打扫干净,出门时还要在门边看一下哪个地方还没有收拾好,天天如此,领导无论什么时候走进他的车间总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最后,公司把这个情况告诉北京的某个教授,在教授的建议下提拔了后者。
所以,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对学生在学习上有影响,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责任感和做一行爱一行的美好品质。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尚品质去感染学生。如:教师在上课时,衣着端庄、讲普通话,语言表达有逻辑性等等。总之,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引领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这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义务,更是师德崇高的表现。 (二)充分发挥教材“立德树人”的功能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思想教育内容是可视的。如:代数中, 通过数的扩展、等式和方程等应用,可对学生进行理论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服务的观点教育。通过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运算与逆运算、平方与立方的辨证关系,可以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再如:在平面几何中,形的概念的建立反映了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在几何概念之间、几何概念与其它数学概念之间充满了联系。几何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创造条件从未 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相信一定能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作用。
(三)讲数学成就爱国激情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可供思想教育的内容是不可现的,于是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尽可能的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育人因素,把“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钻研理解中。其实我们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不难发现,教材中几乎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有介绍我国数学成就方面的,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教材中这些素材的利用,不要以为这些素材对我们的教学没有用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就能对学生很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如:在学习科学记数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另一方面让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学习圆面积公式时, 我们可以先录制这样一段对话,具体介绍了圆周率的由来,它是由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发现的,命名为圆周率,用π表示;在学习三角形时,也可以给学生介绍勾股定理,它的发现比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发现该定理还早600年等等,学生听了以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从而把这份情感转化为为伟大的民族复兴事业而刻苦学习,使之变成一份责任和一份担当。
(四)利用数学素材陶冶学生
情操是美育,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美以辅德,德以促美。”学习数学具有简单美、和谐美、奇特美的特征。数学美除表现在它特有的抽象符号、严格的语言、新颖的图形、流畅的曲线、奇特的表达式等之外,还深深地蕴藏在数学之间的互相联系中、数学方法的互通中。如:立体图形与绘画、造型的结合,扇形与圆等。
数学的美是一种真实的美,可以说它是美的最佳形式,是抽象思维与审美观点交融的产物。不过老师要明白一个育人道理:数学的美是学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在学习菱形时,我们可以运用班班通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菱形图案的花边,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美;在学习梯形时,介绍我国乐器马头琴,并展示其图片,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和谐美和结构美;在学习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以后,让学生欣赏一些宏伟壮观的建筑物的图片,如南京中山陵、河南登封观星台等,体会在大自然中的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思维结果,是数学模型在人们头脑中的智慧的集中反映,它简练而且应用广泛,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这诸多事物中的数、形变化规律竟归结于如此简单的一个公式之中,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意境。教师只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
(五)发挥小学数学优势特点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只要我们充分运用好这些知识引导好学生,就会在“立德树人”上发挥作用。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质
数学的特点就是讲究实事求是的一门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一切结果都必须有理有据,而且还要经得起反复推敲和验证。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有一点差错或者疏忽,那么往往就会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的大错。如在布置学生完成作业时,有些学生不通过实际操作, 而靠想象编造了一些数据或抄袭了别人的数据,应付了事。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制止这种不良现象,教育学生改正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要求学生做到“言有据,理缜密”。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因此,教师在数学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数学本身的优点以理服人, 从而培养学生坚持真理、有错必改的美好品质。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品质
由于数学计算多,计算量较大,有的甚至比较复杂,而且推理逻辑性强,稍不小心就会出现错误。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在解决应用题问题时思路不够严谨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的品质,做了一遍不行,还要再做第二遍对比结果。教育学生在接受任务时不能浮躁,完成任务时要克制马虎,粗心的华而不实的不良习惯,从而养成沉着、冷静、仔细、认真的崇高品质。
(六)数学活动是“立德树人”教育的载体
人优秀品质的形成是没有空间限制的,无论在何時在何地都能促进学生品格的形成。所以“立德树人”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更应该和课外学习有机整合,因为课外的环境更具有“立德树人”的大格局,所以我们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如:在学习统计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统计自己家庭每天使用的垃圾袋的数量,再回到课堂通过计算班里所有家庭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组织学生进行垃圾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 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有关数学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在环保方面受到了教育。再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以后,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设计图案,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并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学校、班级设计校徽、班徽,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爱好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知识小竞赛、数学家小故事、读一些自己写的数学心得等,每天用20分钟左右的固定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轮流讲一讲。因为“立德树人”是需要创新的优秀品质的,更是小学数学“灵动”教学必备的要素之一。
总之, 在小学数学“灵动”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是一个重要并且需要进行长期践行的课题,“立德树人”的落地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在我们的后面都有学生的眼睛,而且无时不刻看着我们,教师时时有“德”,学生时时养“德”,知行合一,从而把“灵动”的教学思想与“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有机统一,将课程改革推向顶峰。
参考文献
[1] 叶美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立德树人”[J].素质教育论坛,2017,28:56.
[2] 马赛.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中华少年, 2017,01:156.
[3] 陈喜化.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报,2016,09:47-49.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