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制度警示和文化滋养润筑党员干部底线意识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员干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对党员干部的约束管理是落实企业战略、增强执行效能的关键所在。在建设新时代国企的进程中,如何从企业管理机制入手,借助文化的涵养功能推动党员干部自我约束管理,时刻让党员干部恪尽职守、坚守底线,始终保持自警自励和廉洁律己的底线意识,是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新课题。
   一、借助制度的警示问责功能监督党员干部外在行为养成
   1.构建预防机制
   干部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和广度,干部的行为习惯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是高还是低。企业能否成为屹立不倒的百年老店,主要看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能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章立制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方式,规矩越早建立就越能规范干部的思维习惯、程序习惯、行为习惯,犹如小树刚刚长起来,将杂枝冗条式的坏习惯剪除,才能保证它今后长得正直、长得高大。制度对干部主观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但时代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形式都要与时俱进,需要适应不同时期的环境作出调整、完善,使之形成管理监督干部的机制作用,呈现出强有力的预控和约束效果。
   2.形成监督之网
   制度形成以后,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传达贯彻到干部中去,让管理监督的制度规范成为所有干部应知应会的内容:可以岗前进行前置宣贯,促进干部们在上任之初就心有敬畏,紧绷自律这根弦;可以在岗中开展经常教育,促进干部们经常性地接收不断更新的制度信息;当然还有失职犯错之后的警示教育、惩罚教育。制度对干部的管理监督是有重点、分层次的。越是高级的干部,对他们管理监督的制度就越要全面,涉及他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越是低层级的干部,对他们管理监督制度就越要细化、越要具体,涉及的具体工作越专业、越有针对性。总之,定好的制度措施不能束之高阁,要捧在手中经常念叨,讲明说透,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才会有作用、有效果,真正形成监督之网,体现出全方位管理监督干部的制度优势。
   3.用好管控利器
   管理监督干部要用制度来约束规范,特别要把制度当作无形的绳索,用于规范流程、约束行为。运用制度需要用硬杠杠教育引导,用软方式打磨贴合,用条条框框改造敢于挑战制度边界的人员,从这里可以看到管理监督中的领导艺术和技巧。具体落实中,一味地将制度底线软化、降低,会使制度约束任人践踏,出现对制度执行力的质疑。制度用在事前、用在“防患于未然”,是效能最大化的体现;制度用于事后,更多地是违规违纪后的惩罚性功能,震慑作用比较大。制度运用须着力于“管”和“控”这两个字,表在“管”,是外在约束;意在“控”,是行为上的自觉执行和习惯养成。党员干部身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中,制度实践过程必然是形成思想觉悟和底线思维的过程。
   二、借助文化的涵养功能推动党员干部自我约束管理
   1.运用传统文化滋养精神、提升品质
   人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不同,其本质是道德修养、精神品质的千差万别。学会从道德层面汲取古人的智慧精髓,不断获得精神上的支撑和文化上的滋养,是提高干部自我约束管理能力的切入点。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其中有“点化”之意,这是开启智慧的一个有效方法。党员干部应主动与古人“交流”,自觉主动地从历代名著佳篇中精选蕴含道德修养和廉洁文化的经典警句,细读慢品,赏阅博览,用传统文化的涓流滋润心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宋代的包拯为一代名臣,清正廉洁之名传之千古;明代的海瑞、清代的于成龙,“公生明、廉生威”成为他们事迹的写照,芳名传之后世,终成一代廉吏。“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不能自律,何以正人?”,这些国学中的精彩章句,振聋发聩、启人深思,让人不空虚、不寂寞,从中华文明之光中识得乐趣、滋养内心,人的精神品质自然提升,境界自会通幽。以文养人的精神传统,流之不涸,精气神足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运用家风文化牵引心灵、舒顺惜福
   家是社会构成的最小单位。管好党员干部不只是企业的职责,还需要干部家庭的关注与配合。一个干部家庭,有一个好的家风,能让干部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就算是工作地点再远,他的心也始终像月亮被地球吸引一样,受到家庭中爱的牵引,心上挂念的终归是温暖之家。干部从家中来,父母、妻子、丈夫、儿女,维系着一个生生不息、循环不断的家庭生态。这里有父母的嘱咐、妻子的耳语、丈夫的关爱、幼子的眼神,无不是一个家庭参与管理监督干部的爱之网、心之锁。温馨的家庭环境,母慈父爱、夫妻和睦、儿女孝顺,让人舒心顺意,没有后顾之忧。正是和睦的家庭会触动每一名干部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维护而不是破坏这片静谧的和谐家园。离开家庭的支持,干部管理监督的环节将不再完整。离开建设美好家园的人生理想,终会变成无依无靠的虚幻和浮萍,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党员干部要明白人生为谁而活,成家立业是根本,初心永远不能变。创造美好生活,走向美好人生,好家风时刻激励大家保持底线思维,懂得家和才能万事兴。
   3.运用企业文化锻造意志、熔铸情怀
   阳煤集团是特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建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称作共和国的长子。既是长子,奉献得就多,获取得就少,为祖国奉献光和热成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历史积淀的厚重,浓于血脉流淌,汇于精神永铸,融于企业文化。党员干部成长在这样的土地里,汇聚在企业的熔炉中,需用百倍的努力才能锻造出“金钢钻”般的意志和能力,更要用万般坚韧,拒绝歪理邪说的侵蚀。优秀的企业始终都是一所优秀的学校,优秀的干部永远都要做优秀的学生。企业文化需要继承,精神传统需要弘扬,这是国有企业的灵魂,承载它的是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广大职工。优秀企业文化融合了企业的历史积淀、管理理念、人文情怀,感染着干部们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养成。“同心做人、合力做事”,在优秀企业文化感染下,干部自会内生出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此同时,企业管理文化也在不断演进发展。优化管理方式和软化监督刚性,思路上的变通,启发了干部的精神动能,继承并发展了传统企业文化,拓展出符合新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外延,其内涵将会不断沉淀积累,变得更加厚重。文化是潜移默化发挥作用的,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精神,是一个软监督、软管理,对企业有深厚感情的干部必然会主动接受这种企业文化,用文化鼓舞自己的斗志和行动,化软监督、软管理为真自觉,这是精神上的自我督促、自我管理。我们座标在新时代的煤炭企业,要主动走进经济大发展的潮流中去,党员干部的思想也要与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目标交轨并接,熔铸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生情怀。
   4.运用红色文化激浊扬清、自我净化
   党管干部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这作为一个原则被写入了党章。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离不开党组织的引导教育。干部入党,需要党组织把关;干部遴选、调动,需要党组织考察、讨论,并上会研究决定。国企干部中的绝大多数都具有中共党员的身份,或担任一定范围的党内职务。干部们从进入企业时,成长过程之中,每时每刻都接受着党的领导,红色基因在他们身上传承发展。党的发展壮大的革命过程,如洪流般汇入历史长河,形成传承至今的红色文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等都是红色文化的基因图谱,强化政治意识、巩固思想防线、拒腐防变、克己利民等不断融入和印刻在党员干部思想上、行为中,在精神领域影响深远。国家、企业和党的命运,自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紧密地连结在了一起,紅色文化在这三位一体的合和共生中激浊扬清、历久弥新。
   (作者单位:阳煤集团寿阳开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煤部)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要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实现这一目标,要靠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这对科技创新的思想认识、政策设计、资源配置以及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这其中,全面系统理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的机理和规律,从意识上弥合科学知识生产和经济价值实现这二者长期以来存在
期刊
近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创30条”)。这是北京市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技创新领域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文件,其改革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影响范围之广,彰显了北京通过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更大决心,体现了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
期刊
1 你是谁?为何至今才有第二颗星际天体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浩淼宇宙的戏院里,各种天体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着一幕幕传奇。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借助各种望远镜,科学家已经发现4000多颗系外行星,但我们迄今只确认了两位闯入太阳系的“天外飞仙”。   第一位就是2017年10月在太阳系“大闹一场”,然后离去的“1I/奥陌陌”。但它在我们的视野中仅仅停留了两个月,就绝情而去,留给我们无数待解的
期刊
新华社电 记者吴涛 朱涵 王成 在日前召开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   技术人员眼里的小问题,可能却是农民着急上火的“当务之急”。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扎根田间地头,这些“科技秀才”让科技之光照进农家,给田野带来新希望。   深秋十月,闽北地区的竹荪采摘季已结束,
期刊
2017年10月19日,位于美國夏威夷的全景观测望远镜和泛恒星系统1号,观测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造访太阳系的星际物体。同年11月,它被命名为“1I/2017U1”,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奥陌陌。   奥陌陌的直径在百米左右,呈雪茄状,颜色偏红。从它被发现开始,天文学家便对其进行观测研究,但它只留给我们2个月的“黄金时间”,在12月中旬左右,它就变得太暗以至于地球上最灵敏的望远镜也难以再进行观测。   短
期刊
“芝麻汾阳综合试验站自2008年加入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后,我带领团队成员及技术骨干们历经11年,从全国各地收集种质资源1000余份,完成了体系收集资源的重点任务。我们培育出了白芝麻新品种‘汾芝2号’、黑芝麻新品种‘晋芝3号’,被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遴选为“十二五”“十三五”西北地区主导品种。”9月12日,山西省農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文萍接受《科学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11年
期刊
“甲方每日下午五点半以前到家。迟到1小时罚款10元。如一周内都准时回家,奖励啤酒两罐或一瓶。”大约20年前,74岁的彭士禄作为“甲方”与小孙女签署了这样一份“合同书”。彭士禄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年事渐高却依然早出晚归,分外忙碌,小孙女对此颇为不满。   在研制核潜艇过程中,是否建造陆上模式堆引起大家一番争论。反对者认为建造陆上模式堆太浪费钱,而且会推迟
期刊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智库日益成为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智库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智库,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中国智库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它坚持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提出新方法、新方案。其次,
期刊
现年74岁的叶培建,从事航天工作已有51年之久,从探月工程到逐梦火星,他的大半辈子和中国航天紧密相连。   叶培建的航天生涯始于1968年,那一年他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下属的北京卫星制造厂,成为该厂的一名技术员,一路成长为空间飞行器专家。   2000年9月1日,资源二号01星顺利升空。这颗卫星由叶培建及其团队耗时10年研制而成,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
期刊
“不浮不夸,不焦不躁,不求名利,不忘初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强伯勤提出的科研“六不文化”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首届老科学家圆桌会议上引发热议。与会的10位院士及7位青年科学家纷纷为学风建设建言。   “在农业科研中,要培育出一个新的种子,如果一切顺利,起码也得10年时间,有时候我们太着急了。”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赵忠贤语重心长地说,科研工作者不能急,要舍得花几年甚至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