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开展定量包装商品检查及从历年来监督抽查结果的分析调查发现,当前定量包装商品合格率并不乐观。商品量作为民生计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定量包装商品合格率偏低问题,目前,仍是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现阶段定量包装商品不合格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标识标注不规范;净含量计量单位标注使用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不正确,同一标签标注两种规格,还有一些标注没有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和中文标识,造成商品净含量的不足。二是净含量与标识标注量不符;简单地讲,就是短斤少两、标实不符。
一 原因分析
事物的矛盾不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首先我们对当前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不合格原因作如下分析:
(一)、客观因素
1.环境水分变化等因素对净含量的影响
环境水分变化等因素能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产生影响,如面粉,大米、挂面一类的商品,水分变化对净含量的影响比较复杂,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水分的变化无法确定,是造成定量包装商品不合格的直接原因。
2.计量器具配备不合理
有些企业计量器具没有遵循量值传递的基本原则,检测定量包装仪器设备相对陈旧落后,配备的计量设备的量程和准确度不能满足称量要求,是造成定量包装商品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一是配备的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与要称量的产品量限十分接近,如有的单位在包装10kg商品时,使用的就是最大秤量10kg案秤。二是准确度等级不符合称量的偏差要求,如某大酒厂在国家10城市抽查中被判为不合格,分析原因是用于标验灌装容量的1000ml量筒没有修正,虽然是合格的,但量筒本身允许的误差就可达10ml,造成产品净含量普遍为负偏差。还有的企业为了保证净含量合格,配备了电子秤,但往往会忽略秤的最小分度,同样会影响净含量的准确。
3.定量包灌装设备稳定性能差
目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包灌装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稳定性极差,引起的偏差比较普遍。有的在生产过程中又不随时校正设备,包装材料不一致也是造成产品单件净含量超差的重要原因。
4.包装物选用不当,密封不好
一些企业在购进和回收包装物时,没有严格把关筛选,使用的包装物规格不统一,在灌装时净含量很难达到合格,还有的企业在选用包装物时,只注重美观,开启方便,没有考虑在搬运、贮存过程中的密封性,从而导致商品在销售环节中净含量的不合格。
(二)、主观因素
1.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故意违规操作
有个别企业无视法律法规,故意“缺斤少量”牟取暴利;一些超市销售人员的自包装商品,将包装物与商品一同计入净含量中进行销售。
2.包装工人素质低,操作不规范
不少中小型企业的包装工人,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按照JJF1070—200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进行抽样检测、判定,不正确操作、使用计量器具,一些技术人员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概念不清,总重量与净含量的界限不清,还有一些工人为了省事,根本不去皮,直接称重打包。
3.企业负责人计量法制意识浅薄
不少企业计量法制意识不强,尤其是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小,计量基础相对薄弱,对《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允许偏差、净含量标注的法制要求缺乏了解,甚至有个别企业故意把产品包装都控制在负偏差的范围内,认为产品在负偏差范围内就是合格产品的错误观念。
4.企业计量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
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只重视产品(商品)的质量问题,忽视了产品(商品)的计量问题,多数定量包装生产企业在包装工序上没有相应的计量控制管理制度和出厂前的净含量检验制度,特别是一些生产企业缺乏严格的自我监督抽查措施,对引起定量包装商品不足的原因认识不够,在销售企业商品的进货把关制度中,没有商品计量验收制度。
5. 对企业定量包装的监管力度不够
个别企业为谋取眼前利益,存在故意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利用定量包装商品销售时不便称量、测量的特点,在包装时故意短斤少两,还有销售商与生产商恶意串通,故意少量,一方面蒙骗消费者,一方面降低价格销售,利用价格优势占领市场。
二 应对措施
计量不合格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完全探析清楚,但要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强化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计量法制意识,营造计量监管的社会环境
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典型的计量违法行为,增强企业做好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管理的社会责任心,唤起广大消费者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关注意识,使商场的经营者正确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同时让计量法律、法规进入千家万户,增强了消费者的计量维权意识,提升“12365”服务热线的知晓度,为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做好监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企业计量基础建设,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制计量意识
针对净含量不合格情况,分期分批地举办培训班,对企业分管计量的负责人讲解《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使他们较全面地了解定量包装规范及检测知识,自觉地把计量管理工作纳入生产经营的重要位置。帮助企业分析、查找净含量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正确选择配备合适的计量器具。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形状特点及国家相关规定,选择使用符合准确度要求,计量性能稳定的定量包装生产设备和检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对列入国家强检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要求企业定期向指定的计量检定部门申请周期检定。对非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也应根据企业生产和科研的需要,要求企业派专人负责管理,自行负责检定,或送计量检定机构检定。为确保企业按要求进行计量监控工作,确保产品质量,严格要求企业做好产品的标识标注。
3.强化监督,不断完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机制
(1)实施分类指导,根据不同企业灌装设备的具体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对使用先进的灌装设备、计量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的,要求企业定期加强自我校准,防止平均负偏差的出现,加大对灌装线上产品计量抽查频次,保证量值准确可靠。
(2)以节假日为重点加强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违法行为。仲秋节、春节期间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中购物和消费的高峰。在此期间,要加大专项检查力度,防止流通领域的定量包装计量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计量监督检查中:以集贸市场、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宾馆餐饮为主要检查对象,重点检查3个方面内容:
1、计量器具和公平秤配备的正确性、周期受检情况、抽检的合格情况、强检计量器具的备案。重点检查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获取非法得益的行为。
2、经销的零售称重商品和自包装的非定量预包装商品的计量准确情况。重点检查包装物重量是否正确扣除。
3、经销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准确情况。重点检查与群众节日生活关系密切的月饼、茶叶、肉制品、干海产品、粮食、干果食品、面制品、冷冻食品、调味品等。
(3)扩大监管范围,提高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管覆盖率。在抓好县区定量包装商品生产、销售企业的基础上,逐步把监管范围扩大到乡镇、街道,有效地扩大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管覆盖面。
(4)建立定量包装商品企业档案,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企业档案,对企业人员情况、仪器设备情况、检测能力情况都实施动态管理。
4.强化管理,大力推进计量保证能力确认
积极开展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鼓励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使用“C”标志。这也是从源头抓起,从根本上解决定量包装短秤少量,提高定量包装计量合格率的有效途径。
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管理工作,我们不能因袭既定模式,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从源头上开拓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准确性的途径。 ■
现阶段定量包装商品不合格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标识标注不规范;净含量计量单位标注使用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不正确,同一标签标注两种规格,还有一些标注没有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和中文标识,造成商品净含量的不足。二是净含量与标识标注量不符;简单地讲,就是短斤少两、标实不符。
一 原因分析
事物的矛盾不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首先我们对当前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不合格原因作如下分析:
(一)、客观因素
1.环境水分变化等因素对净含量的影响
环境水分变化等因素能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产生影响,如面粉,大米、挂面一类的商品,水分变化对净含量的影响比较复杂,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水分的变化无法确定,是造成定量包装商品不合格的直接原因。
2.计量器具配备不合理
有些企业计量器具没有遵循量值传递的基本原则,检测定量包装仪器设备相对陈旧落后,配备的计量设备的量程和准确度不能满足称量要求,是造成定量包装商品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一是配备的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与要称量的产品量限十分接近,如有的单位在包装10kg商品时,使用的就是最大秤量10kg案秤。二是准确度等级不符合称量的偏差要求,如某大酒厂在国家10城市抽查中被判为不合格,分析原因是用于标验灌装容量的1000ml量筒没有修正,虽然是合格的,但量筒本身允许的误差就可达10ml,造成产品净含量普遍为负偏差。还有的企业为了保证净含量合格,配备了电子秤,但往往会忽略秤的最小分度,同样会影响净含量的准确。
3.定量包灌装设备稳定性能差
目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包灌装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稳定性极差,引起的偏差比较普遍。有的在生产过程中又不随时校正设备,包装材料不一致也是造成产品单件净含量超差的重要原因。
4.包装物选用不当,密封不好
一些企业在购进和回收包装物时,没有严格把关筛选,使用的包装物规格不统一,在灌装时净含量很难达到合格,还有的企业在选用包装物时,只注重美观,开启方便,没有考虑在搬运、贮存过程中的密封性,从而导致商品在销售环节中净含量的不合格。
(二)、主观因素
1.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故意违规操作
有个别企业无视法律法规,故意“缺斤少量”牟取暴利;一些超市销售人员的自包装商品,将包装物与商品一同计入净含量中进行销售。
2.包装工人素质低,操作不规范
不少中小型企业的包装工人,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按照JJF1070—200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进行抽样检测、判定,不正确操作、使用计量器具,一些技术人员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概念不清,总重量与净含量的界限不清,还有一些工人为了省事,根本不去皮,直接称重打包。
3.企业负责人计量法制意识浅薄
不少企业计量法制意识不强,尤其是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小,计量基础相对薄弱,对《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允许偏差、净含量标注的法制要求缺乏了解,甚至有个别企业故意把产品包装都控制在负偏差的范围内,认为产品在负偏差范围内就是合格产品的错误观念。
4.企业计量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
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只重视产品(商品)的质量问题,忽视了产品(商品)的计量问题,多数定量包装生产企业在包装工序上没有相应的计量控制管理制度和出厂前的净含量检验制度,特别是一些生产企业缺乏严格的自我监督抽查措施,对引起定量包装商品不足的原因认识不够,在销售企业商品的进货把关制度中,没有商品计量验收制度。
5. 对企业定量包装的监管力度不够
个别企业为谋取眼前利益,存在故意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利用定量包装商品销售时不便称量、测量的特点,在包装时故意短斤少两,还有销售商与生产商恶意串通,故意少量,一方面蒙骗消费者,一方面降低价格销售,利用价格优势占领市场。
二 应对措施
计量不合格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完全探析清楚,但要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强化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计量法制意识,营造计量监管的社会环境
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典型的计量违法行为,增强企业做好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管理的社会责任心,唤起广大消费者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关注意识,使商场的经营者正确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同时让计量法律、法规进入千家万户,增强了消费者的计量维权意识,提升“12365”服务热线的知晓度,为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做好监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企业计量基础建设,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制计量意识
针对净含量不合格情况,分期分批地举办培训班,对企业分管计量的负责人讲解《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使他们较全面地了解定量包装规范及检测知识,自觉地把计量管理工作纳入生产经营的重要位置。帮助企业分析、查找净含量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正确选择配备合适的计量器具。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形状特点及国家相关规定,选择使用符合准确度要求,计量性能稳定的定量包装生产设备和检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对列入国家强检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要求企业定期向指定的计量检定部门申请周期检定。对非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也应根据企业生产和科研的需要,要求企业派专人负责管理,自行负责检定,或送计量检定机构检定。为确保企业按要求进行计量监控工作,确保产品质量,严格要求企业做好产品的标识标注。
3.强化监督,不断完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机制
(1)实施分类指导,根据不同企业灌装设备的具体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对使用先进的灌装设备、计量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的,要求企业定期加强自我校准,防止平均负偏差的出现,加大对灌装线上产品计量抽查频次,保证量值准确可靠。
(2)以节假日为重点加强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违法行为。仲秋节、春节期间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中购物和消费的高峰。在此期间,要加大专项检查力度,防止流通领域的定量包装计量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计量监督检查中:以集贸市场、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宾馆餐饮为主要检查对象,重点检查3个方面内容:
1、计量器具和公平秤配备的正确性、周期受检情况、抽检的合格情况、强检计量器具的备案。重点检查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获取非法得益的行为。
2、经销的零售称重商品和自包装的非定量预包装商品的计量准确情况。重点检查包装物重量是否正确扣除。
3、经销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准确情况。重点检查与群众节日生活关系密切的月饼、茶叶、肉制品、干海产品、粮食、干果食品、面制品、冷冻食品、调味品等。
(3)扩大监管范围,提高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管覆盖率。在抓好县区定量包装商品生产、销售企业的基础上,逐步把监管范围扩大到乡镇、街道,有效地扩大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管覆盖面。
(4)建立定量包装商品企业档案,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企业档案,对企业人员情况、仪器设备情况、检测能力情况都实施动态管理。
4.强化管理,大力推进计量保证能力确认
积极开展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鼓励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使用“C”标志。这也是从源头抓起,从根本上解决定量包装短秤少量,提高定量包装计量合格率的有效途径。
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管理工作,我们不能因袭既定模式,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从源头上开拓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准确性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