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二者相辅相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大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大学生不断地探求知识,刻苦地学习,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因此,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形成如下报告。
一、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现状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5月采用自愿抽样方式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58份。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课外活动丰富
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有多种选择。52.3%大学生偏好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事实上,学校还是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似乎并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还积极自发组织课外活动,选择参加大学生自己组织课外活动的大学生占到34.4%。这意味着,组织课外活动也成为部分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另外,社会力量也介入到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各种竞赛等的组织。13.7%的大学生选择参加校外机构组织的课外活动。
2.以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
调查(多选)显示,大学生主要希望通过课外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选择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占大学生79.6%,人际交往能力的占74.1%。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可能没有很大的功利性。出于兴趣的大学生占44.4%,为丰富生活情趣占55.6%。课外活动与专业学习的关系也不是很强,只有59.3%的大学生选择参加课外活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3.课外活动时间紧张
课外活动是大学学习的一种补充,大学生首先需要完成紧张的专业课学习任务。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精力并不宽裕。51.9%的大学生因为时间原因必须舍弃一些课外活动,5.5%的大学生学习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时间充裕,可以充分安排多项课外活动的大学生只占33.3%。只有9.2%的大学生时间充裕,可以任意参加课外活动。多数大学生需要在各种课外活动见进行取舍。
4.依靠网络获取活动信息
调查发现,通过公众号转发的课外活动信息被学生有效接受的高达79.6%,超过了宣传单和海报等传统媒体的63.0%。大学生也通过其他网络媒体了解课外活动信息,占比37.0%。而通过纸质书籍的信息传播被大学生有效接受仅仅占比14.81%。课外活动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基本上从纸质媒介转变为网络媒介。另外,通过老师和同学获得的课外活动信息的大学生高达75.93%,大家还是有较强的信息共享意识。
二、大学生课外活动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课外活动的期望很高,当前的课外活动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组织水平不高
大学生对课外活动存在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最大问题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32.5%的大学生认为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有待提高。由于组织结构层级关系复杂,课外活动任务分工零散,往往出现管理失灵现象。当活动出现问题时,活动的对接者往往是志愿者,大学生很难找活动负责人有效解决问题。另外,29.2%的大学生认为课外活动缺乏新意,22.1%大学生抱怨课外活动时间短暂,进入角色困难。还有17.8%认为课外活动主题的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学校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相对缓慢,无法及时跟上学生的跳跃思维。
2.适合高年级大学生的活动少
很多课外活动不适合高年级大学生,严重影响许多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大一学生激情澎湃,时间精力充沛,一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活动,因此适合大学新生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大二学生由于课业负担上升,需要控制参加课外活动的频率,选择参加对自己能力提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大三学生处于职业规划的抉择期,大多时间泡在图书馆,没有大把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大四学生主要精力放到了考研和实习上,需要的是提升个人实战能力和专业经验积累的课外活动。但目前的课外活动很少准确定位于各个年级大学生或者针对各专业特点的。
3.活动质量没有保证
课外活动的形式不应该局限于讲座,讲座仅仅停留在知识普及的表层。人人参与其中的课外活动,才能形成内在的知识。现在比较流行的模拟游戏、沙盘计划、团体合作、角色扮演等不同的场景转换实验和表演等,以一种沉浸式的方式让大家获得直观体验。这类课外活动要求活动组织者具备一定的资质并提供配套资源,但多数课外活动并不具备。例如,目前普遍缺乏合格的专业导师,理论上导师引领大家顺利完成任务,及时指出并纠正错误,活动结束后还要组织参与者复盘,形成专业性的反馈意见。
三、对策建议
1.引导大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要培養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大学生制定大学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合理协调课业学习、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自觉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引导大学生提高专注力,把时间精力分配在重要事情上,通过专注学习提高时间效率。避免大学生活在逃课、睡觉和游戏中浑浑噩噩度过。
2.提高课外活动质量
要对课外活动进行优化,与时俱进,更新活动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课外活动的内容,避免学校的组织者偏离实际主观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对活动内容进行精简化,特别是一些周期长的活动,应缩短周期,加快活动节奏,保持活动参与者的激情。
3.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应该积极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引进专业机构组织课外活动,提高课外活动的组织质量,引进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活动,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同时在学校内增加课外活动的培训,加大对各类课外活动的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
作者简介:胡卫中(1967,03),男,汉族,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消费者行为。
一、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现状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5月采用自愿抽样方式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58份。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课外活动丰富
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有多种选择。52.3%大学生偏好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事实上,学校还是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似乎并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还积极自发组织课外活动,选择参加大学生自己组织课外活动的大学生占到34.4%。这意味着,组织课外活动也成为部分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另外,社会力量也介入到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各种竞赛等的组织。13.7%的大学生选择参加校外机构组织的课外活动。
2.以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
调查(多选)显示,大学生主要希望通过课外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选择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占大学生79.6%,人际交往能力的占74.1%。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可能没有很大的功利性。出于兴趣的大学生占44.4%,为丰富生活情趣占55.6%。课外活动与专业学习的关系也不是很强,只有59.3%的大学生选择参加课外活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3.课外活动时间紧张
课外活动是大学学习的一种补充,大学生首先需要完成紧张的专业课学习任务。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精力并不宽裕。51.9%的大学生因为时间原因必须舍弃一些课外活动,5.5%的大学生学习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时间充裕,可以充分安排多项课外活动的大学生只占33.3%。只有9.2%的大学生时间充裕,可以任意参加课外活动。多数大学生需要在各种课外活动见进行取舍。
4.依靠网络获取活动信息
调查发现,通过公众号转发的课外活动信息被学生有效接受的高达79.6%,超过了宣传单和海报等传统媒体的63.0%。大学生也通过其他网络媒体了解课外活动信息,占比37.0%。而通过纸质书籍的信息传播被大学生有效接受仅仅占比14.81%。课外活动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基本上从纸质媒介转变为网络媒介。另外,通过老师和同学获得的课外活动信息的大学生高达75.93%,大家还是有较强的信息共享意识。
二、大学生课外活动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课外活动的期望很高,当前的课外活动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组织水平不高
大学生对课外活动存在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最大问题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32.5%的大学生认为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有待提高。由于组织结构层级关系复杂,课外活动任务分工零散,往往出现管理失灵现象。当活动出现问题时,活动的对接者往往是志愿者,大学生很难找活动负责人有效解决问题。另外,29.2%的大学生认为课外活动缺乏新意,22.1%大学生抱怨课外活动时间短暂,进入角色困难。还有17.8%认为课外活动主题的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学校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相对缓慢,无法及时跟上学生的跳跃思维。
2.适合高年级大学生的活动少
很多课外活动不适合高年级大学生,严重影响许多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大一学生激情澎湃,时间精力充沛,一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活动,因此适合大学新生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大二学生由于课业负担上升,需要控制参加课外活动的频率,选择参加对自己能力提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大三学生处于职业规划的抉择期,大多时间泡在图书馆,没有大把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大四学生主要精力放到了考研和实习上,需要的是提升个人实战能力和专业经验积累的课外活动。但目前的课外活动很少准确定位于各个年级大学生或者针对各专业特点的。
3.活动质量没有保证
课外活动的形式不应该局限于讲座,讲座仅仅停留在知识普及的表层。人人参与其中的课外活动,才能形成内在的知识。现在比较流行的模拟游戏、沙盘计划、团体合作、角色扮演等不同的场景转换实验和表演等,以一种沉浸式的方式让大家获得直观体验。这类课外活动要求活动组织者具备一定的资质并提供配套资源,但多数课外活动并不具备。例如,目前普遍缺乏合格的专业导师,理论上导师引领大家顺利完成任务,及时指出并纠正错误,活动结束后还要组织参与者复盘,形成专业性的反馈意见。
三、对策建议
1.引导大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要培養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大学生制定大学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合理协调课业学习、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自觉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引导大学生提高专注力,把时间精力分配在重要事情上,通过专注学习提高时间效率。避免大学生活在逃课、睡觉和游戏中浑浑噩噩度过。
2.提高课外活动质量
要对课外活动进行优化,与时俱进,更新活动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课外活动的内容,避免学校的组织者偏离实际主观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对活动内容进行精简化,特别是一些周期长的活动,应缩短周期,加快活动节奏,保持活动参与者的激情。
3.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应该积极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引进专业机构组织课外活动,提高课外活动的组织质量,引进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活动,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同时在学校内增加课外活动的培训,加大对各类课外活动的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
作者简介:胡卫中(1967,03),男,汉族,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消费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