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业能否成功,与创业者的素质关系极大,因此,高校创业教育中必须重视创业型人才素质的培养。分析了创业教育对创业型人才素质的目标要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创业教育推动创业型人才素质提升的途经。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型人才素质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当代大学生具有教育水平高、知识新、敢于冒险、思想开放的特殊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在素质全面拓展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企业家才能,拥有更宽广的视野,这就对教育体制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创业教育对创业型人才素质的目标要求
实践证明,创业能否成功,与创业者的素质关系极大。从创业的视角以及我国的实际创业环境来看,创业者所具备的素质应该达到以下的目标要求。
首先是政治思想素质。创业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乐于奉献。大学生创业有积极的进取心,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是人格道德素质。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包括人格道德在内的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成为具有健康人格和鲜明的时代个性,庄严的道德感、使命感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第三是心理素质。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挫折承受力以及提高适应挫折与环境的能力,就成了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重要任务。第四是身体素质。所谓身体素质是指身体健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路敏捷。现代大学生的创业与经营是艰苦而复杂的,创业者工作繁忙、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如果身体不好,必然力不从心、难以承受创业重任。
二、高校创业教育中创业型人才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中缺乏对创业素质培养的认知。部分高校和学生未给予创业教育提升创业素质的重要性充分明确认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有些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创业素质的培养,或者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或针对部分精英学生,没有真正达到全面提升全体学生创业能力素质拓展的终极目标;二是有些学校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误以为就是教学生开“公司”、或者是“颠覆传统”,曲解了对创业人才素质培养的定位等。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创业素质提升作用小。有些高校普遍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包括身体健康教育等,游离在创业教育教学之外,没有整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另外,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的开设较少,教学比重小;还有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无法达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以知识体系、提升综合创业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要求。所教育出来的大学生就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和实际需要,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教育培养创业高素质人才的功能。
(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对创业型人才素质提升帮助不大。目前我们没有一支优良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队伍,大多不是专业教师,而是兼课教师,这些教师不具备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加上其教学内容和模式几乎是围绕着单一的理论层面,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是自身的素质所限,难以完成创业教育提升创业型人才素质的最终目的。加之许多学校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度认识,一般只是喊喊口号,没有从提升综合性素质教育角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四)创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创业结果不理想。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比例很低,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 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
2.0%。尽管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在提高,而相比美国、德国、日本自主创业为20%-30%的现状,差距还是比较大。创业素质的培养要贯彻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比如,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创业能力方面要做到潜移默化,未雨绸缪,而一些学校普遍的做法是通常是在校内组织几场创业演讲或举办几次技能大赛而已。创业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课程,融生计教育及相关知识能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而高校在体系设置上缺乏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三、以创业教育推动创业型人才素质提升的途经
(一)由适应性教育转化为创造性教育。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不敢挑战,不敢表现个性。直至今天部分高校仍未能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没有予以充分重视和深度认识,不能发挥创业教育应起的作用。高校肩负着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需要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等同专业文化教育的高度。教育正经历着一场缓慢而深刻的革命,应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平台,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具体操作形式不仅仅在课堂,还在课堂之外,开发“第二课堂”,也可以将国家政策性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看作为规定动作,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水平、层次自主进行选择,要用创业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育人的全过程,推动创业型人才素质提升。
(二)完善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有的高等教育“重传授轻参与”、“重课堂轻现场”,考核评价内容也是“重知识的记忆轻能力的掌握”,难以有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评价,教育质量要跟职业技术岗位挂钩或同步配套,会给操作上造成一定的难度。在追求学科的完整性、逻辑性基础上,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科学判断,对教育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直接体现了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质量的价值评判。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急需尽快实施,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内容,创业教育,必须纳入到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来。教育部有关文件也有明确要求,提出了重要评价指标,把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创业质量等列入标准,所以以创业教育为重点的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然要得到加强,势必将之进一步完善。
(三)构建创业教育课程目标体系,提升创业型人才素质。 首先是创业意识的培养。其次是创业知识的的完善。第三是创业能力的提高。第四是创业品质的培育。
(四)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对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教授理论知识,又要懂得实际技能,而且还负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这就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发展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专门从事创业教育中坚力量的培养与提高,积极创造条件、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相关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创业教育动态,学习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适当引进国际知名的的创业教育专家、学者等方式,来带领和培养高校创业教育专业骨干及带头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创业型人才。
(五)加强创业训练为提升创业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创业训练是学生编成若干团队,在创业教育导师指导下,具体完成模拟训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各团队中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并扮演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角色。进行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报告、企业运行、预决算赢利等实践、完成创业报告等各个环节。项目的选取大多是学生团队,在创业教育导师以及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与参与下,针对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或近期创新性实验的某些成果,来综合推测出目前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作为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和素材,学校的创业训练开展得好,就可以极大的提升创业型人才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 (7)
[2] 唐雪莲.应用型本科高校創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型人才素质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当代大学生具有教育水平高、知识新、敢于冒险、思想开放的特殊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在素质全面拓展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企业家才能,拥有更宽广的视野,这就对教育体制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创业教育对创业型人才素质的目标要求
实践证明,创业能否成功,与创业者的素质关系极大。从创业的视角以及我国的实际创业环境来看,创业者所具备的素质应该达到以下的目标要求。
首先是政治思想素质。创业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乐于奉献。大学生创业有积极的进取心,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是人格道德素质。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包括人格道德在内的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成为具有健康人格和鲜明的时代个性,庄严的道德感、使命感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第三是心理素质。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挫折承受力以及提高适应挫折与环境的能力,就成了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重要任务。第四是身体素质。所谓身体素质是指身体健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路敏捷。现代大学生的创业与经营是艰苦而复杂的,创业者工作繁忙、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如果身体不好,必然力不从心、难以承受创业重任。
二、高校创业教育中创业型人才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中缺乏对创业素质培养的认知。部分高校和学生未给予创业教育提升创业素质的重要性充分明确认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有些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创业素质的培养,或者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或针对部分精英学生,没有真正达到全面提升全体学生创业能力素质拓展的终极目标;二是有些学校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误以为就是教学生开“公司”、或者是“颠覆传统”,曲解了对创业人才素质培养的定位等。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创业素质提升作用小。有些高校普遍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包括身体健康教育等,游离在创业教育教学之外,没有整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另外,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的开设较少,教学比重小;还有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无法达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以知识体系、提升综合创业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要求。所教育出来的大学生就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和实际需要,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教育培养创业高素质人才的功能。
(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对创业型人才素质提升帮助不大。目前我们没有一支优良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队伍,大多不是专业教师,而是兼课教师,这些教师不具备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加上其教学内容和模式几乎是围绕着单一的理论层面,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是自身的素质所限,难以完成创业教育提升创业型人才素质的最终目的。加之许多学校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度认识,一般只是喊喊口号,没有从提升综合性素质教育角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四)创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创业结果不理想。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比例很低,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 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
2.0%。尽管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在提高,而相比美国、德国、日本自主创业为20%-30%的现状,差距还是比较大。创业素质的培养要贯彻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比如,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创业能力方面要做到潜移默化,未雨绸缪,而一些学校普遍的做法是通常是在校内组织几场创业演讲或举办几次技能大赛而已。创业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课程,融生计教育及相关知识能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而高校在体系设置上缺乏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三、以创业教育推动创业型人才素质提升的途经
(一)由适应性教育转化为创造性教育。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不敢挑战,不敢表现个性。直至今天部分高校仍未能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没有予以充分重视和深度认识,不能发挥创业教育应起的作用。高校肩负着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需要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等同专业文化教育的高度。教育正经历着一场缓慢而深刻的革命,应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平台,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具体操作形式不仅仅在课堂,还在课堂之外,开发“第二课堂”,也可以将国家政策性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看作为规定动作,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水平、层次自主进行选择,要用创业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育人的全过程,推动创业型人才素质提升。
(二)完善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有的高等教育“重传授轻参与”、“重课堂轻现场”,考核评价内容也是“重知识的记忆轻能力的掌握”,难以有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评价,教育质量要跟职业技术岗位挂钩或同步配套,会给操作上造成一定的难度。在追求学科的完整性、逻辑性基础上,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科学判断,对教育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直接体现了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质量的价值评判。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急需尽快实施,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内容,创业教育,必须纳入到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来。教育部有关文件也有明确要求,提出了重要评价指标,把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创业质量等列入标准,所以以创业教育为重点的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然要得到加强,势必将之进一步完善。
(三)构建创业教育课程目标体系,提升创业型人才素质。 首先是创业意识的培养。其次是创业知识的的完善。第三是创业能力的提高。第四是创业品质的培育。
(四)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对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教授理论知识,又要懂得实际技能,而且还负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这就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发展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专门从事创业教育中坚力量的培养与提高,积极创造条件、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相关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创业教育动态,学习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适当引进国际知名的的创业教育专家、学者等方式,来带领和培养高校创业教育专业骨干及带头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创业型人才。
(五)加强创业训练为提升创业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创业训练是学生编成若干团队,在创业教育导师指导下,具体完成模拟训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各团队中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并扮演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角色。进行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报告、企业运行、预决算赢利等实践、完成创业报告等各个环节。项目的选取大多是学生团队,在创业教育导师以及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与参与下,针对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或近期创新性实验的某些成果,来综合推测出目前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作为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和素材,学校的创业训练开展得好,就可以极大的提升创业型人才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 (7)
[2] 唐雪莲.应用型本科高校創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