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驳论说理的妙处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前者是证实,后者是证伪。在写作中,我们熟悉且常用的论证方式是立论,但在日常写作中,驳论不仅是一种极常见的论证方式,且它和立论之间很难完全划清界限。只是有时驳论比较隐晦,常发生在写作者思考的瞬间,不容易被发现。例如,当我们要证明“人是要讲道德的”这一观点时,我们的脑海里便迅速思考“人不能不讲道德”“人如果不讲道德会带来怎样的恶果”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当我们反驳了“人可以不讲道德”这一观点之后,自然就确立了“人必须讲道德”这一观点。只不过有些文章“驳”的感觉并不明显罢了。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立论和驳论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写作中恰当地选择驳论或者立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采用驳论方式呢?
  首先,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作文有新意,而通过一般立论的方式又找不到恰当的角度,那么便可以尝试驳论的方式,旧曲唱新词,体现自身思考。
  例如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便是一篇优秀的驳论文。孟尝君的礼贤下士被世人称赞,但是王安石独具慧眼,从齐国的结局推导出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提出自己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看法,颇有新意。再比如我们阅读《史记·项羽本纪》时,司马迁告诉我们范曾是项羽最忠诚和最得力的谋士,项羽无识人之才、无容人之量才导致范曾的悲剧结局。但是在《范曾论》中,苏轼认为范曾不能审时度势,不能洞察项羽的心思,因此不能称为人杰,和我们原来对范曾的评价截然不同。确实,人物传记类文章应建立在真实的历史材料基础上,不能为了求新而故意阐发不当的惊人言论,但作者对这些历史人物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可以通过驳论的方式体现出异于常人的思考,让读者眼前一亮。
  其次,对于一些社会现象大家往往看法一致,这时,如果能换个角度思考,却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便是一篇驳论文,反驳了当时主流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言论,从反驳普遍观点到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犀利尖锐。
  那么采用哪些驳论的方式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对对方的观点,或是作者假设的观点进行反驳,也可以质疑对方的论据,或者从对方的论证逻辑上找出漏洞,一一进行反驳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駁斥某观点时,我们可以思考该观点和社会的主流认识是否一致;该观点是否存在认识误区;该观点成立的前提和条件是否具备。例如周国平的《消费=享受?》一文,作者先反驳我们通常的认识即“消费=享受”,继而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有时两者会发生重合。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既清晰地指出了他所反驳的认识的错误之处,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谈到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消费,尤其是物质消费等同于享受,比如我们会认为吃顿美食是享受,买件喜欢的衣服是享受,看场演唱会是享受……这些的确都是享受,但享受又不局限于这些方面。因此,周国平正是抓住了认识的误区,重新阐述了他对消费与享受关系的思考。
  有时候,对方的观点没有错误,但采用的论据是错误的。比如论据本身是错误的;论据虽然正确,但和观点之间缺乏联系;论据成立的条件已经改变。在我们选择驳斥对方论据时,可以仔细思考论据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而一一击破,使自己的文章具有说服力。比如有同学为了说明社会中存在对成功人士的歧视,列举的论据是成功人士的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往往不是关注孩子本身的努力,而主观认为是优越的家庭背景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这就属于论据本身错误。因为成功人士的孩子不等于成功人士,我们对成功人士孩子的歧视也不等同于对成功人士的歧视。这样的论据由于本身概念不清、对象模糊,我们就可以抓住它的漏洞进行反驳。
  我们还可以从对方的论证逻辑上找漏洞。比如《季氏将伐颛臾》,当孔子批评冉有、子路帮助季氏攻打颛臾时,两人提出各种理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如“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但是孔子一一驳回。他首先讨论为人臣子的责任,再从国家大义方面分析他们所谓长远之计的错误之处,层层推进,最终使两人哑口无言。
  总之,在议论文写作时,我们应当树立驳论的意识,掌握一些驳论的基本方法,从而使文章更具新意,逻辑更加严密。
其他文献
真题再现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
我打江城走过  進入视野的  是万千景象,烟火人间  迷人的  是那片芳菲,樱花烂漫  花团锦簇,粉嫩梦幻  我打江城走过  淅淅沥沥地  撑着伞  同你擦肩而过  风忽地吹起你温柔的面纱  看到的  是你芙蓉般的容颜  和月亮般的眼睛  我打江城走过  如痴如狂  倏地,云海翻涌江潮澎湃  三千流云向下  只怀揣着一腔孤勇  想要靠近你  我打江城走过  悄悄地  在心底承诺  白那日雨中相遇 
一  关于大哥的故事,就从他的初恋说起吧。22岁的大哥,在当满四年兵后,在1970年那个金秋回家探亲了。这是大哥参军四年第一次回家,我发现大哥参军走时上唇的茸毛已变得又黑又硬了,变化的还有他的身份。他现在已经是边防某团侦察连的副连长了。在人们眼里,调皮捣蛋的大哥一战成名,不仅荣立了一次个人二等功,还破格从战士提拔成了副连长。大哥在1970年的秋天,春风得意地回家探亲了。  大哥穿着四个兜的军装进门
韩明星是山东青岛128路公交车的司机,最近,他的一段视频被乘客传到网上,几个小时播放次数就突破了10万,还收获了20万网友的点赞。视频巾,韩明星正在用巾文和英文进行双语报站,浑厚的嗓音和标准的发音让乘客连连称赞,甚至有乘客表示:“有一瞬间,我以为自己在飞机上。”问及为何要用双语报站,韩明星说,有一次一名外国乘客上车后用英语跟他打招呼,但他听不懂,只能用微笑来缓解尴尬。后来,他发现乘车的外国人越来越
语文学科是研究人的学科,因此,引领学生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感受文字之美、文学之韵的同时关注现实社会的风云变幻,关怀人类生存的诸多苦难,从而感悟人类思想文化的艰深与博大,以此启学生之智,养学生之德,这是语文教学的要务之一。  本次作文专题重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迷惘。  所谓人的迷失,是指人在现实生存中面临的种种困惑与迷茫。在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现代与传统、宏大与渺小的众多冲突
人总会厌倦日常平淡的生活,渴望去外面的世界走走。行走,总有一种无法具体定义的意义存在。我喜欢行走,旅程中遇到的每个人、经过的每个地方于我就是最好的收获。  每次旅行前,我都会在网上查阅资料,提前做好攻略。记得有一次去一个渔村游玩,我特地住进了据说是最有特色的一家民宿。那是一栋老式民宿。走在民宿的楼道里,一张张摄影作品以波浪状排列在墙上,又用漫画相隔,墙壁空白处也被游客们写上了感想与祝福。“不忘初心
河南人爱吃面食,尤其是面条。  河南人吃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比吃粽子的历史还要悠久。《诗经》中已有“贻我来牟”的记载,其中“来牟”亦作“麳麰”,指的就是“小麦”。中华文明就是吃着“白面馍”,喝着“黄河水”成长起来的。西晋文学家束皙著有《饼赋》,云“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如春绵,白如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行人失涎于下风,童仆空嚼而斜眄。擎器
汪国真曾言:“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切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吾辈正值朝华之年,更应迎奋斗之风,扬远航之帆。  “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如是说。而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本源便为奋斗精神,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从“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少壮不努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共享雨伞现身杭州  不到24小时被收  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经济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前段时间,“共享雨伞”现身杭州,约5万把共享雨伞分布在杭州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区域。其押金19元,租金每小时收费0.5元。但投放后不到24小时,城管局就对地铁口周边共享雨伞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改。相关工作人员称共享雨伞因具有“租赁”属性并且以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中学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十八岁成人礼。仪式上,同学们依次踏上红毯,由家长给他们戴上“成人帽”,同学们向父母恭行“拜谢礼”。然后父母和孩子携手步入“成人门”,踏上“成才路”,面对一支巨型蜡烛许下愿望,并在《感恩的心》的动人旋律中互换书信。接着,几位身穿汉服的同学走上舞台,献上诗朗诵《青春的十八岁》。最后全体学生起立,庄严宣誓。  对于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