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演唱者大多注重歌唱的气息、发声技巧等,歌唱者的成功不是单凭在舞台上的“把式”打得好,或有一副好嗓子、会唱几首完整的歌曲,其实一些辅助歌唱的重要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论题。
【关键词】发声练习 外部形态 发现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261-01
一、歌唱中的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学习歌唱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歌唱训练的基础内容之一,在歌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发声练习可使气息稳定、找到歌唱的共鸣,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首先,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发声练习能改掉歌唱者的一些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把正确的体会和方法灵活运用到歌唱中去,成为艺术表现的有效手段,提高演唱者的歌唱能力和表现力。
首先,通过发声练习,鉴别歌唱者的声部:在发声训练中,通过歌唱者的音色、音质、音域、声区结构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声部的鉴别。明显的高中低音较容易区别。
其次,发声练习能正确打开喉咙,做好歌唱的准备状态: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打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歌唱前打开喉咙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歌唱者音色。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歌唱时喉头打不开就去唱歌,造成喉头不稳定,发声的各器官不协调,从而导致错误的发声。所以在唱歌前,必须通过发声练习打开喉咙,找到正确的喉头位置,让气息和声音能畅通流动,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
最后,发声练习使抽象化的发声原理变得简单易懂,容易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在发声练习中,可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微笑、打哈欠、闻花香等方法。体会歌唱的感觉,凭借自己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技能中各种比较抽象和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找到科学的发声位置。
二、表演者的外部形态
首先,外部形体的辅助表现手段,包括了表演者的形体姿势、脸部表情、眼神和手势运用。艺术心理学证明了在审美活动中,听觉和视觉的感受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诱发的。生活中的任何自然音响都有其声源和产生音响时的声源动作,审美者在听其声时必然要想其形,而只有想到其形时,审美者才越发对声音有较深刻的体验,同时也有了审美的满足感。但声乐表演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形体辅助手段的运用是有节制的,有分寸的,万不可以形体动作喧宾夺主。如通俗歌曲可边舞边唱,民族歌曲融进戏曲表演的身段,艺术歌曲则更多地强调声乐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但归根结底它的分寸以不破坏作品的整体意境,不扰乱欣赏者的心理状态为原则。
其次,姿态确定不仅作用于歌唱发声的基本状态,同时也作用于作品的表现力。姿态美是声乐表演的基本功,训练的方向明显影响着艺术魅力。姿态美的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美,直接作用于审美者的感官。汉姆博特说这种美可以“保证让眼睛有较大的快感”,所有的表演艺术大师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姿态美。声乐表演中的姿态是表演者生活在音乐中的形体应变的产物,受音乐律动规律的制约。音乐的变化带动了姿态的变化,通过姿态的变化揭示音势和情势。同时,音乐作品中浓郁的诗情有机地融入姿态美中。声乐作品情绪的起伏跌宕、抑扬顿挫,使表演者内心体验发生变化而流露于姿态。但无论如何,姿态美都是辅助于歌唱的,都应表现出雅致、优美和端庄,使演唱更有色彩。
三、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
首先,从开始练声起,歌唱者就要将自己的内心与外表同音乐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方面是音准、节奏、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发声练习时要准备好你的内心感受,将练声曲“唱”出来,而不是喊出来。在演唱一首新作品时,首先在读谱方面就要酝酿自己的情感,将歌词反复斟酌,理解作者的意图,直到将自己身上的音乐挖掘出来,与想象、联想、外部形体等融入到这首作品中,这些条件同时也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力。
其次,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证实音乐,是声乐表演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艺术原则,表演者通过演唱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是表演主体身心统一的结果。心应体验作品,而身要表现作品,动于衷而变于形。从近代音乐教育中提倡的“把音乐和身体的感觉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及古人在论述声乐表演时所谈的“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也;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公孫尼子《乐记》)都高度概括了身心的统一关系。
最后,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声乐表演者必须通过形体的训练和积累,有选择地展示主体的特定音乐作品。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在艺术歌曲的表演中,生动而又有表现力地面部表情和眼神是表现主体对作品体验的结果。眼神的语言作用有力的使声音的表情更加立体。在传递内心体验信息中脸和眼神的细腻表现使审美者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形象认识。学会用脸部表情和眼神准确地表达诗歌和音乐的情绪,并有选择地展示,这要靠声乐表演者长期的训练。
总之,在歌唱的表演中,随音乐的内容变化,姿态也应与之相应变化,每首作品要表现的音乐形象不同,歌唱者要找到适合于自身条件和表达作品内容的美的姿态,以帮助和美化表演的内容以及整体形象。那么发声练习、外部形态和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等都是歌唱者必备的素质,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歌唱者对乐理、乐器、音乐史以及音乐常识的了解等。表演作品的同时也是在表达自我,它代表了一种观念和文化,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气质。
【关键词】发声练习 外部形态 发现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261-01
一、歌唱中的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学习歌唱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歌唱训练的基础内容之一,在歌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发声练习可使气息稳定、找到歌唱的共鸣,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首先,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发声练习能改掉歌唱者的一些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把正确的体会和方法灵活运用到歌唱中去,成为艺术表现的有效手段,提高演唱者的歌唱能力和表现力。
首先,通过发声练习,鉴别歌唱者的声部:在发声训练中,通过歌唱者的音色、音质、音域、声区结构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声部的鉴别。明显的高中低音较容易区别。
其次,发声练习能正确打开喉咙,做好歌唱的准备状态: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打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歌唱前打开喉咙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歌唱者音色。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歌唱时喉头打不开就去唱歌,造成喉头不稳定,发声的各器官不协调,从而导致错误的发声。所以在唱歌前,必须通过发声练习打开喉咙,找到正确的喉头位置,让气息和声音能畅通流动,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
最后,发声练习使抽象化的发声原理变得简单易懂,容易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在发声练习中,可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微笑、打哈欠、闻花香等方法。体会歌唱的感觉,凭借自己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技能中各种比较抽象和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找到科学的发声位置。
二、表演者的外部形态
首先,外部形体的辅助表现手段,包括了表演者的形体姿势、脸部表情、眼神和手势运用。艺术心理学证明了在审美活动中,听觉和视觉的感受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诱发的。生活中的任何自然音响都有其声源和产生音响时的声源动作,审美者在听其声时必然要想其形,而只有想到其形时,审美者才越发对声音有较深刻的体验,同时也有了审美的满足感。但声乐表演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形体辅助手段的运用是有节制的,有分寸的,万不可以形体动作喧宾夺主。如通俗歌曲可边舞边唱,民族歌曲融进戏曲表演的身段,艺术歌曲则更多地强调声乐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但归根结底它的分寸以不破坏作品的整体意境,不扰乱欣赏者的心理状态为原则。
其次,姿态确定不仅作用于歌唱发声的基本状态,同时也作用于作品的表现力。姿态美是声乐表演的基本功,训练的方向明显影响着艺术魅力。姿态美的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美,直接作用于审美者的感官。汉姆博特说这种美可以“保证让眼睛有较大的快感”,所有的表演艺术大师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姿态美。声乐表演中的姿态是表演者生活在音乐中的形体应变的产物,受音乐律动规律的制约。音乐的变化带动了姿态的变化,通过姿态的变化揭示音势和情势。同时,音乐作品中浓郁的诗情有机地融入姿态美中。声乐作品情绪的起伏跌宕、抑扬顿挫,使表演者内心体验发生变化而流露于姿态。但无论如何,姿态美都是辅助于歌唱的,都应表现出雅致、优美和端庄,使演唱更有色彩。
三、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
首先,从开始练声起,歌唱者就要将自己的内心与外表同音乐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方面是音准、节奏、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发声练习时要准备好你的内心感受,将练声曲“唱”出来,而不是喊出来。在演唱一首新作品时,首先在读谱方面就要酝酿自己的情感,将歌词反复斟酌,理解作者的意图,直到将自己身上的音乐挖掘出来,与想象、联想、外部形体等融入到这首作品中,这些条件同时也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力。
其次,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证实音乐,是声乐表演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艺术原则,表演者通过演唱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是表演主体身心统一的结果。心应体验作品,而身要表现作品,动于衷而变于形。从近代音乐教育中提倡的“把音乐和身体的感觉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及古人在论述声乐表演时所谈的“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也;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公孫尼子《乐记》)都高度概括了身心的统一关系。
最后,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声乐表演者必须通过形体的训练和积累,有选择地展示主体的特定音乐作品。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在艺术歌曲的表演中,生动而又有表现力地面部表情和眼神是表现主体对作品体验的结果。眼神的语言作用有力的使声音的表情更加立体。在传递内心体验信息中脸和眼神的细腻表现使审美者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形象认识。学会用脸部表情和眼神准确地表达诗歌和音乐的情绪,并有选择地展示,这要靠声乐表演者长期的训练。
总之,在歌唱的表演中,随音乐的内容变化,姿态也应与之相应变化,每首作品要表现的音乐形象不同,歌唱者要找到适合于自身条件和表达作品内容的美的姿态,以帮助和美化表演的内容以及整体形象。那么发声练习、外部形态和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等都是歌唱者必备的素质,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歌唱者对乐理、乐器、音乐史以及音乐常识的了解等。表演作品的同时也是在表达自我,它代表了一种观念和文化,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