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当前教育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妥善解决。文中通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心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心态 职业规划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的毕业数量逐年增加,外加上往届毕业生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这就导致每年我国面临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方面问题,各地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和帮扶措施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由于毕业大学生的基数过于庞大,并且在就业过程中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存在问题,这就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针对当前情况,若想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还需要大学生端正自身的就业心态,正确面临就业问题。接下来,为有效解决该方面问题,本文就对大学就业心态进行深入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心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存在从众心理。存在从众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学生没有对自身的职业进行有效规划,不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该去找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去找。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盲目的跟随大众就业趋势,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找到一份工作就行,而没有对工作的性质、未来的发展以及是否与自身契合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存在盲目性。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将重点放在考证和专业技术的提升方面,而没有将重心放在职业规划以及找工作上,大众选择什么行业,就向什么行业方向努力,比如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论专业,报班学习软件编程、会计等。
2.存在自负心理。存在自负心理的大学生多为一些比较不错的大学生,比较不错的专业或者是在校期间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等。这一类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自视过高、目标过高的情况,认为自己的学校、专业或者是在校表现比较优秀,认为自身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对公司、岗位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不会考虑一些小公司或者是基层岗位,而大型公司和非基层岗位,又很少会招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影响了自身就业。
3.存在自卑心理。存在自负心理的大学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身性格比较内向,缺乏信心;另外一种是毕业于一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这两类学生存在的共同点就是在找工作中缺乏自信心,认为自身的能力不够,或者是专业技术不过关,胜任不了目标公司所提供的岗位。这就导致该类学生在找工作时就存在退缩和不敢积极找工作的情况,进而对自身的就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4.依赖心理。当前,依赖心理在大学生就业心态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由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没有靠自身的努力积极的去找工作,而是依赖与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关系,希望能够通过这种人际关系来为自己谋取一份满意的工作。而现实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父母和亲朋好友都能够为自己解决工作问题,因此,这种依赖心理就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主要因素共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教育方面;首先,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通过成绩来评价一个人的学习成就,同样也是通过成绩来决定学生所能够进入的高校,因此,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学生都是通过“重点”学校和“热门”专业来选择高校和专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其次,在进入高校之后,大学教师也没有针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学生缺乏就业方面的引导,很多学生甚至对于自己的专业就业方向都不是很了解。以上两点因素,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明确方向,进而影响了就业。
第二个,是学生自身方面,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业心态也不端正。在毕业就业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要么自视过高,要么过于自卑,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有效规划,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主见,不是盲从大众,就是依赖于父母,缺乏应有的自主能力,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就业,还有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的有效对策
1.创新大学就业教育理念。大学生就业心态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与高校没有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知道有关,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自身就应该充分意识到传统大学就业教育中所存在的弊端,积极从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以及端正就业态度的角度出发,对大學就业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保证专业知识教学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需求,而且能够逐渐改变学生的就业态度。我国各大高校应创新就业教育理念,在保证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专业知识学习需求的同时,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自我认识,端正就业态度。
2.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就业目标。大学就业指导和教育过程中,学生就业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只有保证学生就业目标的明确性和正确性,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端正自身的就业态度。而作为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明确正确认识自我和端正就业态度的重要性,在就业过程中,不要过于自负,也不能过于自卑,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让自己扎实、有效的根据职业规划迈出每一步,让自己能够有目的、有目标的去工作。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就应该根据自身性格、喜好、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等,综合教师的就业指导,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并以职业规划为基础,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提升,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进而在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推动自身的更好发展。
3.提高大学就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大学就业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度比较低时,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教学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就业教育与就业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已经逐渐成为大学进行就业教育和帮助学生有目的性的做好职业规划的根本方向之一。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对大学就业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就非常重要。因此,大学要加强对应于教师大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方面知识的培训,加强教师对大学生就业心态以及其出现问题的整体了解,使教师也能够从当前错误的教学理念中挣脱出来,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教师将专业教学与就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鼓励教师与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另外,大学在学生专业素质提升方面需要加大重视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规划,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结语
我国应届毕业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其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方面问题,我国大学在教育中就应该重视起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和端正学生就业心态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有效解决其就业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立足于毕业生群体的特点,掌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及成因,从工作实际出发,对毕业生以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使毕业生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与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旭鹏.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教育管理策略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2]马相海.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22).
[3]鲁光启.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念的现状分析和对策—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5(02).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心态 职业规划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的毕业数量逐年增加,外加上往届毕业生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这就导致每年我国面临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方面问题,各地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和帮扶措施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由于毕业大学生的基数过于庞大,并且在就业过程中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存在问题,这就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针对当前情况,若想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还需要大学生端正自身的就业心态,正确面临就业问题。接下来,为有效解决该方面问题,本文就对大学就业心态进行深入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心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存在从众心理。存在从众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学生没有对自身的职业进行有效规划,不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该去找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去找。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盲目的跟随大众就业趋势,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找到一份工作就行,而没有对工作的性质、未来的发展以及是否与自身契合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存在盲目性。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将重点放在考证和专业技术的提升方面,而没有将重心放在职业规划以及找工作上,大众选择什么行业,就向什么行业方向努力,比如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论专业,报班学习软件编程、会计等。
2.存在自负心理。存在自负心理的大学生多为一些比较不错的大学生,比较不错的专业或者是在校期间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等。这一类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自视过高、目标过高的情况,认为自己的学校、专业或者是在校表现比较优秀,认为自身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对公司、岗位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不会考虑一些小公司或者是基层岗位,而大型公司和非基层岗位,又很少会招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影响了自身就业。
3.存在自卑心理。存在自负心理的大学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身性格比较内向,缺乏信心;另外一种是毕业于一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这两类学生存在的共同点就是在找工作中缺乏自信心,认为自身的能力不够,或者是专业技术不过关,胜任不了目标公司所提供的岗位。这就导致该类学生在找工作时就存在退缩和不敢积极找工作的情况,进而对自身的就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4.依赖心理。当前,依赖心理在大学生就业心态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由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没有靠自身的努力积极的去找工作,而是依赖与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关系,希望能够通过这种人际关系来为自己谋取一份满意的工作。而现实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父母和亲朋好友都能够为自己解决工作问题,因此,这种依赖心理就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主要因素共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教育方面;首先,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通过成绩来评价一个人的学习成就,同样也是通过成绩来决定学生所能够进入的高校,因此,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学生都是通过“重点”学校和“热门”专业来选择高校和专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其次,在进入高校之后,大学教师也没有针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学生缺乏就业方面的引导,很多学生甚至对于自己的专业就业方向都不是很了解。以上两点因素,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明确方向,进而影响了就业。
第二个,是学生自身方面,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业心态也不端正。在毕业就业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要么自视过高,要么过于自卑,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有效规划,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主见,不是盲从大众,就是依赖于父母,缺乏应有的自主能力,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就业,还有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的有效对策
1.创新大学就业教育理念。大学生就业心态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与高校没有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知道有关,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自身就应该充分意识到传统大学就业教育中所存在的弊端,积极从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以及端正就业态度的角度出发,对大學就业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保证专业知识教学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需求,而且能够逐渐改变学生的就业态度。我国各大高校应创新就业教育理念,在保证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专业知识学习需求的同时,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自我认识,端正就业态度。
2.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就业目标。大学就业指导和教育过程中,学生就业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只有保证学生就业目标的明确性和正确性,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端正自身的就业态度。而作为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明确正确认识自我和端正就业态度的重要性,在就业过程中,不要过于自负,也不能过于自卑,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让自己扎实、有效的根据职业规划迈出每一步,让自己能够有目的、有目标的去工作。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就应该根据自身性格、喜好、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等,综合教师的就业指导,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并以职业规划为基础,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提升,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进而在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推动自身的更好发展。
3.提高大学就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大学就业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度比较低时,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教学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就业教育与就业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已经逐渐成为大学进行就业教育和帮助学生有目的性的做好职业规划的根本方向之一。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对大学就业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就非常重要。因此,大学要加强对应于教师大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方面知识的培训,加强教师对大学生就业心态以及其出现问题的整体了解,使教师也能够从当前错误的教学理念中挣脱出来,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教师将专业教学与就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鼓励教师与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另外,大学在学生专业素质提升方面需要加大重视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规划,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结语
我国应届毕业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其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方面问题,我国大学在教育中就应该重视起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和端正学生就业心态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有效解决其就业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立足于毕业生群体的特点,掌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及成因,从工作实际出发,对毕业生以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使毕业生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与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旭鹏.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教育管理策略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2]马相海.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22).
[3]鲁光启.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念的现状分析和对策—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