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消费形式和方法的日新月异,促使了更多贷款方式的产生。近一段时期以来,大学生消费的数量和规模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国家助学贷款是最开始的一种校园贷款,学生向生源地所在银行申请贷款,贷款金额为学费加上宿费,用以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同学完成学业。而如今校园贷款的数量和规模发生了改变。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学生陷入“高利贷”的恶性循环,这一系列问题不单是大学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文就当前校园贷款的现状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加强大学“校园贷”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贷;现状;对策
一、校园贷的现状
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大学校园内,校园贷不再只是国家助学贷款了。校园贷种类繁多、学生申请率高。校园贷不只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而申请的贷款。更多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由于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当消费水平大于消费能力的时候,校园贷便成为了他们的选择。校园贷的办理流程大多不正规,出示身份证或者学生证即可办理,有的校园贷平台只需证明是学生身份就可以办理,申请条件低,可用额度却很高。基于以上特点,使得很多大学生在使用校园贷款时步入了很大的误区,有的甚至造成了很恶劣的后果。某高校学生A因赌球缺乏资金,开始从网络平台进行借贷,当资金无法填补其漏洞时,又继而在其他网络平台借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总共欠款达 10万 余元。某学生b,因其女友参与校园贷而无奈加入其中。借贷平台宣称每申请成功一笔贷款,申请人将得到7%的提成,贷款钱额不由学生获得,而是由借贷平台获取并承诺学生会定期还款。而现实是借贷平台在偿还了前几期的债务后,就不再进行还款操作,欠下的本金加上利息向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都落在了学生身上。因为欠下巨款而无力偿还,最终需要父母卖房子还款,自己退学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截至2017年末,全國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551家。贷款余额9799亿元,全年增加504亿元。看似单纯圣洁的象牙塔,“贷”出了“骗贷”、“裸贷”、“连环贷”等乱象。因此,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中与学习联系最多的基层辅导员,必须提高警惕、防范校园贷对学生的各种危害,增强学生防范网络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校园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匮乏,业余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高中时候同学们目标很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自己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考大学。当进入大学以后,工作对他们来说还远,暂时没有目标,又想放纵自己,终日打游戏、看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网上购物打发时间,消费能力与支付水平不匹配,消费观念不成熟,于是就给校园贷有机可乘。
2.大学生缺乏风险保护意识。正规的国家助学贷款为贫困学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一定程度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而面临纷繁复杂的网上金融产品,学生们缺乏风险识别能力。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不攀比,真正有贷款需要的时候,也要通过正规途径申请,防范刷单返现等欺诈行为。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加强自己的自制力,做到适度消费,一旦盲目消费,缺乏安全理财意识,就会踏入校园贷款的陷阱无法自拔[1]。
3.校园贷市场缺乏有力监管。校园借贷平台存在许多不合规、不合法的情况,扰乱了正常的P2P模式。由于校园贷的门槛较低,限制条件少,申请方便快捷。学生们可以轻易获取贷款,因而模糊了自己是否真正需要钱的意识,校园借贷平台放纵大学生虚假的消费能力,那么最终只能是将自己推向风口浪尖。只有网络借贷平台和相关负责部门不断规范责任主体、加强监管,才能不给违法分子可乘之机。[2]
三、加强校园贷款管理的对策
1.作为学校来讲,应加强贷款风险知识方面的宣传与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同学们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进而体会金钱取之有道和来之不易,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在思想上引导,注重财商培养,在风险教育上下功夫。理性消费教育不能在大学教育中流失,教导学生理性消费,求欲不求知的主流更不可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关注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增加一些选修课,例如消费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理财方面,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来普及消费常识,同时加强普法教育,遇到问题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2.作为大学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消费行为,发现有不良倾向时,第一时间沟通引导,防止事态恶化。建立网络宣传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校园网等多种媒介,发布风险安全提示、风险防范知识和校园贷负面案例。定期举办关于大学生消费理念的讲座、主题活动,在大学校园里形成一种良性氛围。
3.进一步完善校园贷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新产物,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结合的产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加强法制建设,以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进行相关案件处理时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启明.关于大学生选择校园分期金融产品的影响因素的调查.西南财经大学.2016.
[2]文伊娃.“校园贷”的风险防范及教育引导研究——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
[3]詹海玲.校园网络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预防机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4]謝留枝.如何解决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6.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贷;现状;对策
一、校园贷的现状
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大学校园内,校园贷不再只是国家助学贷款了。校园贷种类繁多、学生申请率高。校园贷不只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而申请的贷款。更多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由于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当消费水平大于消费能力的时候,校园贷便成为了他们的选择。校园贷的办理流程大多不正规,出示身份证或者学生证即可办理,有的校园贷平台只需证明是学生身份就可以办理,申请条件低,可用额度却很高。基于以上特点,使得很多大学生在使用校园贷款时步入了很大的误区,有的甚至造成了很恶劣的后果。某高校学生A因赌球缺乏资金,开始从网络平台进行借贷,当资金无法填补其漏洞时,又继而在其他网络平台借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总共欠款达 10万 余元。某学生b,因其女友参与校园贷而无奈加入其中。借贷平台宣称每申请成功一笔贷款,申请人将得到7%的提成,贷款钱额不由学生获得,而是由借贷平台获取并承诺学生会定期还款。而现实是借贷平台在偿还了前几期的债务后,就不再进行还款操作,欠下的本金加上利息向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都落在了学生身上。因为欠下巨款而无力偿还,最终需要父母卖房子还款,自己退学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截至2017年末,全國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551家。贷款余额9799亿元,全年增加504亿元。看似单纯圣洁的象牙塔,“贷”出了“骗贷”、“裸贷”、“连环贷”等乱象。因此,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中与学习联系最多的基层辅导员,必须提高警惕、防范校园贷对学生的各种危害,增强学生防范网络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校园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匮乏,业余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高中时候同学们目标很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自己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考大学。当进入大学以后,工作对他们来说还远,暂时没有目标,又想放纵自己,终日打游戏、看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网上购物打发时间,消费能力与支付水平不匹配,消费观念不成熟,于是就给校园贷有机可乘。
2.大学生缺乏风险保护意识。正规的国家助学贷款为贫困学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一定程度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而面临纷繁复杂的网上金融产品,学生们缺乏风险识别能力。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不攀比,真正有贷款需要的时候,也要通过正规途径申请,防范刷单返现等欺诈行为。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加强自己的自制力,做到适度消费,一旦盲目消费,缺乏安全理财意识,就会踏入校园贷款的陷阱无法自拔[1]。
3.校园贷市场缺乏有力监管。校园借贷平台存在许多不合规、不合法的情况,扰乱了正常的P2P模式。由于校园贷的门槛较低,限制条件少,申请方便快捷。学生们可以轻易获取贷款,因而模糊了自己是否真正需要钱的意识,校园借贷平台放纵大学生虚假的消费能力,那么最终只能是将自己推向风口浪尖。只有网络借贷平台和相关负责部门不断规范责任主体、加强监管,才能不给违法分子可乘之机。[2]
三、加强校园贷款管理的对策
1.作为学校来讲,应加强贷款风险知识方面的宣传与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同学们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进而体会金钱取之有道和来之不易,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在思想上引导,注重财商培养,在风险教育上下功夫。理性消费教育不能在大学教育中流失,教导学生理性消费,求欲不求知的主流更不可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关注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增加一些选修课,例如消费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理财方面,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来普及消费常识,同时加强普法教育,遇到问题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2.作为大学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消费行为,发现有不良倾向时,第一时间沟通引导,防止事态恶化。建立网络宣传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校园网等多种媒介,发布风险安全提示、风险防范知识和校园贷负面案例。定期举办关于大学生消费理念的讲座、主题活动,在大学校园里形成一种良性氛围。
3.进一步完善校园贷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新产物,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结合的产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加强法制建设,以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进行相关案件处理时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启明.关于大学生选择校园分期金融产品的影响因素的调查.西南财经大学.2016.
[2]文伊娃.“校园贷”的风险防范及教育引导研究——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
[3]詹海玲.校园网络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预防机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4]謝留枝.如何解决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