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革命年代孕育的鲜明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发生在 80 多年前的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彰显着坚持革命、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西路军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关键词:西路军精神;红色基因;历史功绩
2019 年 8 月 20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指出:"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 这一重要讲话,对西路军历史和西路军将士给予崇高评价,为新时代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西路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指明了方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经历了什么,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
一、征战河西走廊
1936 年 10 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军共 21800 余人,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从甘肃靖远县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时局变化计划被迫中止,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的古浪、永昌、山丹、 甘州、临泽、高台、肃南、安西等地,经过大小战斗 80 余次,歼敌 25000 余人。在长达半年的斗争中,西路军共牺牲 7000 多人,被俘 12000 多人( 其中 6000 多人惨遭杀害 ),最终仅 400 多指战员抵达新疆。西路军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河西大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
二、不朽的历史功绩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千里河西走廊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悲壮征程, 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之歌,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 业绩。第一,西路军的西征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势力,极大地削弱和动摇了"二马"等反动军阀在甘青地区的封建家族统治。第二,西路军的西征吸引和牵制了黄河两岸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动向,有力策应了河东红 军和友军的战略行动,为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和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第三,西路军的西征也如长征一样, 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宣传了党的主张和革命的真理,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使长期深受封建军阀黑暗统治的甘青各族劳苦大众看到了希 望和光明。第四,西路军为党和军队保存、培养了部分军事骨干,部分指战员进人新疆后经过学习和培训,成为我军各个技术兵种的先驱。通过党 的营救及西路军失散和被俘将士百折不挠的奋斗,仍有 5000 多名红军将士回到了党的怀抱,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骨干。据统计,其中有元帅 1 人,国家主席 1 人,国防部长 1 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 人,大将 1 人,上将 3 人,中将 14 人,少将 87 人,另有省部级干部 10 人,共计 119 人。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共产国际的关心和援救下,西路军左支队到达新疆的400 多名将士,经过学习和技术培训,分别成为航空、无线电通讯、情报、医务、装甲、汽车、炮兵等方面的骨干,为人民军队技术兵种的创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西路军精神与伟大的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革命战争岁月中的锻炼和升华, 在今天依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弘扬西路军精神
红西路军的西征虽然失败了,但 21800 余名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留下了永不褪色的西路军精神。这就是:1. 忠诚理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顶风冒雪英勇西进的 21800 名西路军将士身上,特别在失败后历尽艰险曲折奔赴返回革命阵营的约 5 千名西路军将士身上,在 1 千 3 百多名西路军女战士身上,在董振堂、陈海松、郑义斋、孙玉清、杨克明等数千名英勇献身的西路军将士身上,都有集中突出的体现。董振堂、杨克明等近 3 千名红 5 军将士所以与高台共存亡,就是因为他们坚信董振堂军长动员时所说的:"革命一定会胜利,自由幸福的日子一定會到来!"供给部长郑义斋所以用自己的生命护送总部疏散所需经费,是为了革命最终胜利,也相信革命最终一定胜利。2.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曾任西路军骑兵师师长和兰州军区司令员的杜义德将军在《西部悲歌》序言中说,西路军喋血沙场者 7000 多人,他们全都是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具体事例我在前面已说到不少,诸如红 30 军 88 师师长雄厚发因伤留在祁连山中, 与敌激战后高呼口号,壮烈牺牲。幸存者的回忆、黑夜里见过的群众,以及侩子手的交代,都有力地证明,他们不愧是宁死不屈的英雄:妇女团政委吴福莲被俘后,在凉州监狱中吞针而死。3.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作战精神。幸存者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则往往更艰难、更坚韧、更持久。刘瑞龙、魏传统等被俘后在张掖狱中唱苏武牧羊鼓舞自己和战友们坚守气节;西路 军妇女团政治部主任华全双,秘书李开芬,前进剧团服装股长王定国等, 历经艰险曲折返回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许多流落地方的女红军也都始终坚守着当初的政治信仰和气节。4. 服从组织,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这一精神,在西路军宣布失败分路游击时体现得最为突出。1937 年3 月中旬,西路军宣告失败时,中央 3 月 13 日电示:"必须轻装,必须立即采取特种方法,达到保存一部分力量之目的。"军政委员会决定分三路游击,其中张荣率领的妇女孩子一路,向酒泉方向的红寨子活动,显然是为了吸引敌人,分散敌人的追击力量,是一种不得已的牺牲。5. 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团结一致,同仇敌气的协作精神。在安西县蘑菇台子看守榆林窟的道士郭元亨,当西路军左支队路过时,他倾其所有,将自己多年积蓄的"小麦2 石 4 斗、面粉 200 多斤、黄米 6 斗、胡麻油 30 斤、硝盐 4 口袋、羊 30 只、骡子 1 头、马 1 匹",全部捐献给刚出祁连山,疲惫不堪、饥寒交迫的左支队,解了 800 多名西路军将士的燃眉之急。郭元亨道士却因此遭受了马家军的酷刑和敲诈。解放后他被选为甘肃省人大代表,1961 年12 月装甲兵政治部和已成为装甲兵副司令的程世才 ( 当年是 30 军代军长 ) 写信证明了此事,并表示深切感谢。
四、传颂红色故事
西路军虽然受到挫折,但留下来的红色故事始终传颂在当地。为纪念在高台英勇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红五军指战员,高台县人民群众自发倡议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地。1953 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始建设高台烈士陵园,1957 年正式建成并投人使用,总面积 4 万多平方米。园内主要有烈士纪念堂、红五军阵亡将士公墓、董振堂、杨克明烈士纪念亭和战史陈列馆。1965 年 6 月 10 日,又在公墓前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纪念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高台烈士陵园进一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陵园面貌不断改观。2009 年8 月 1 日,高台烈士陵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竣工,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占地 260 亩,东西长 385 米,南北宽 200 米,成为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的纪念馆。西路军的悲壮失败, 不但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而且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正 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吸取前进的力量。
注:本文为 2021 年中共张掖市委党校(张掖行政学院)校(院)级科研课题"西路军事迹和精神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独特地位研究"阶段性 成果
参考文献:
[1]秦生:《红西路军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
[2]安永香:红西路军指战员战斗精神浅析,《河西学院学报》[J].2011 年第 6 期。
作者简介:蒋兴国(1972—),男,甘肃张掖人,中共张掖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西路军精神;红色基因;历史功绩
2019 年 8 月 20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指出:"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 这一重要讲话,对西路军历史和西路军将士给予崇高评价,为新时代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西路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指明了方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经历了什么,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
一、征战河西走廊
1936 年 10 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军共 21800 余人,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从甘肃靖远县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时局变化计划被迫中止,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的古浪、永昌、山丹、 甘州、临泽、高台、肃南、安西等地,经过大小战斗 80 余次,歼敌 25000 余人。在长达半年的斗争中,西路军共牺牲 7000 多人,被俘 12000 多人( 其中 6000 多人惨遭杀害 ),最终仅 400 多指战员抵达新疆。西路军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河西大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
二、不朽的历史功绩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千里河西走廊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悲壮征程, 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之歌,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 业绩。第一,西路军的西征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势力,极大地削弱和动摇了"二马"等反动军阀在甘青地区的封建家族统治。第二,西路军的西征吸引和牵制了黄河两岸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动向,有力策应了河东红 军和友军的战略行动,为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和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第三,西路军的西征也如长征一样, 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宣传了党的主张和革命的真理,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使长期深受封建军阀黑暗统治的甘青各族劳苦大众看到了希 望和光明。第四,西路军为党和军队保存、培养了部分军事骨干,部分指战员进人新疆后经过学习和培训,成为我军各个技术兵种的先驱。通过党 的营救及西路军失散和被俘将士百折不挠的奋斗,仍有 5000 多名红军将士回到了党的怀抱,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骨干。据统计,其中有元帅 1 人,国家主席 1 人,国防部长 1 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 人,大将 1 人,上将 3 人,中将 14 人,少将 87 人,另有省部级干部 10 人,共计 119 人。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共产国际的关心和援救下,西路军左支队到达新疆的400 多名将士,经过学习和技术培训,分别成为航空、无线电通讯、情报、医务、装甲、汽车、炮兵等方面的骨干,为人民军队技术兵种的创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西路军精神与伟大的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革命战争岁月中的锻炼和升华, 在今天依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弘扬西路军精神
红西路军的西征虽然失败了,但 21800 余名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留下了永不褪色的西路军精神。这就是:1. 忠诚理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顶风冒雪英勇西进的 21800 名西路军将士身上,特别在失败后历尽艰险曲折奔赴返回革命阵营的约 5 千名西路军将士身上,在 1 千 3 百多名西路军女战士身上,在董振堂、陈海松、郑义斋、孙玉清、杨克明等数千名英勇献身的西路军将士身上,都有集中突出的体现。董振堂、杨克明等近 3 千名红 5 军将士所以与高台共存亡,就是因为他们坚信董振堂军长动员时所说的:"革命一定会胜利,自由幸福的日子一定會到来!"供给部长郑义斋所以用自己的生命护送总部疏散所需经费,是为了革命最终胜利,也相信革命最终一定胜利。2.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曾任西路军骑兵师师长和兰州军区司令员的杜义德将军在《西部悲歌》序言中说,西路军喋血沙场者 7000 多人,他们全都是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具体事例我在前面已说到不少,诸如红 30 军 88 师师长雄厚发因伤留在祁连山中, 与敌激战后高呼口号,壮烈牺牲。幸存者的回忆、黑夜里见过的群众,以及侩子手的交代,都有力地证明,他们不愧是宁死不屈的英雄:妇女团政委吴福莲被俘后,在凉州监狱中吞针而死。3.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作战精神。幸存者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则往往更艰难、更坚韧、更持久。刘瑞龙、魏传统等被俘后在张掖狱中唱苏武牧羊鼓舞自己和战友们坚守气节;西路 军妇女团政治部主任华全双,秘书李开芬,前进剧团服装股长王定国等, 历经艰险曲折返回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许多流落地方的女红军也都始终坚守着当初的政治信仰和气节。4. 服从组织,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这一精神,在西路军宣布失败分路游击时体现得最为突出。1937 年3 月中旬,西路军宣告失败时,中央 3 月 13 日电示:"必须轻装,必须立即采取特种方法,达到保存一部分力量之目的。"军政委员会决定分三路游击,其中张荣率领的妇女孩子一路,向酒泉方向的红寨子活动,显然是为了吸引敌人,分散敌人的追击力量,是一种不得已的牺牲。5. 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团结一致,同仇敌气的协作精神。在安西县蘑菇台子看守榆林窟的道士郭元亨,当西路军左支队路过时,他倾其所有,将自己多年积蓄的"小麦2 石 4 斗、面粉 200 多斤、黄米 6 斗、胡麻油 30 斤、硝盐 4 口袋、羊 30 只、骡子 1 头、马 1 匹",全部捐献给刚出祁连山,疲惫不堪、饥寒交迫的左支队,解了 800 多名西路军将士的燃眉之急。郭元亨道士却因此遭受了马家军的酷刑和敲诈。解放后他被选为甘肃省人大代表,1961 年12 月装甲兵政治部和已成为装甲兵副司令的程世才 ( 当年是 30 军代军长 ) 写信证明了此事,并表示深切感谢。
四、传颂红色故事
西路军虽然受到挫折,但留下来的红色故事始终传颂在当地。为纪念在高台英勇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红五军指战员,高台县人民群众自发倡议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地。1953 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始建设高台烈士陵园,1957 年正式建成并投人使用,总面积 4 万多平方米。园内主要有烈士纪念堂、红五军阵亡将士公墓、董振堂、杨克明烈士纪念亭和战史陈列馆。1965 年 6 月 10 日,又在公墓前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纪念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高台烈士陵园进一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陵园面貌不断改观。2009 年8 月 1 日,高台烈士陵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竣工,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占地 260 亩,东西长 385 米,南北宽 200 米,成为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的纪念馆。西路军的悲壮失败, 不但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而且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正 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吸取前进的力量。
注:本文为 2021 年中共张掖市委党校(张掖行政学院)校(院)级科研课题"西路军事迹和精神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独特地位研究"阶段性 成果
参考文献:
[1]秦生:《红西路军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
[2]安永香:红西路军指战员战斗精神浅析,《河西学院学报》[J].2011 年第 6 期。
作者简介:蒋兴国(1972—),男,甘肃张掖人,中共张掖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