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就要营造合适的氛围,加强自身建设,控制生活中的政治。
关键词: 政治教学 人文素养 “政治课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政治教育的首位。它囊括了政治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因素,这是对政治学习的全新理解。正是作为素质教育时代之象征的“人文素养”,才构成了学生个体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那么,新课标下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下面我谈谈一些做法。
一、营造氛围,诱发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积极、主动、热情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是给学生以信任,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愁,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使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创造的乐园。
在政治课中针对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我经常训练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注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好习惯。如教会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把自己的意见讲清楚,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在讨论前,必须独立思考,有条有理地分析解答问题,形成自己的意见,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只有这样,讨论起来才有针对性,才能减少盲目性,一堂课才会有真正的收获。有时我还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学生在争论中思维发生碰撞,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中,合作学习的质量得以提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客观存在差异,往往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过程,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没有受益。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让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达到能者为师,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加强自身建设,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从教师专业积淀角度来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就是日积月累、不断丰富的过程,要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政治教师因为教学内容涉及多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当既是“杂家”,又是“专家”,所以要善于学习,博闻强记,尽最大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又要学习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吸取新知识,涉足新领域,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便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更愿意采取填鸭式的“一言堂”,不让学生说。而新课改的灵魂是挖掘、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调整心态,真正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教师要真正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滥用教师“权威”压服,当然这就需要教师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以丰富的知识、宽阔的视角引导学生。与此同时,还得有勇于承认不足的精神,毕竟在现代社会知识的获取早已不局限于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以开放的心态“教学相长”更易于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例如教材中的环境问题,若仅用书上枯燥的理论、陈旧的案例授课,学生不感兴趣不爱学不说,更无法达到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这时不如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了道理—实践应用”的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课余通过实地观察、书本学习、网络搜索、调查访问等途径,以探索的目光关注生存的空间,能发现存在的问题,锻炼从书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交流、讨论等形式探究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考察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能真正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及其迫切性,进而引出绿色消费。学生把保护环境从书本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述求,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更能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生活态度,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挖掘生活中的政治,创造性地运用生活素材
政治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政治资源无处不在,智慧的教师使学生长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政治,這就是政治生活化。在教学中,我改变封闭的政治环境,积极拓展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政治。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关键是政治教师是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还是让世界当成学生的课本。
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综合实践活动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形成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校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惠农区,是脱水蔬菜和高效农业为特色的农业产区,各种以脱水蔬菜为特色农业产品的企业实体有10多家,其中大部分从事生产和销售。脱水蔬菜生产有生产环境差,科技含量低,工业“三废”处理难度大,工人数量多,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鉴于此,我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就以“脱水蔬菜”社区环境为主线加以开展,现有“社区环境调查”、“脱水蔬菜”、“水污染调查”等课题。开展这项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锻炼了劳动的技能。用一位学生家长的话说,让孩子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家乡、了解家乡、体会父母的工作辛苦,对他们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我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要立足于课堂,延伸于生活;要立足于阅读,延伸于实践。“政治课生活化”是重视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途径,可为学生的政治世界提供更广阔明丽的天空。
关键词: 政治教学 人文素养 “政治课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政治教育的首位。它囊括了政治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因素,这是对政治学习的全新理解。正是作为素质教育时代之象征的“人文素养”,才构成了学生个体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那么,新课标下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下面我谈谈一些做法。
一、营造氛围,诱发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积极、主动、热情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是给学生以信任,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愁,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使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创造的乐园。
在政治课中针对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我经常训练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注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好习惯。如教会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把自己的意见讲清楚,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在讨论前,必须独立思考,有条有理地分析解答问题,形成自己的意见,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只有这样,讨论起来才有针对性,才能减少盲目性,一堂课才会有真正的收获。有时我还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学生在争论中思维发生碰撞,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中,合作学习的质量得以提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客观存在差异,往往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过程,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没有受益。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让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达到能者为师,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加强自身建设,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从教师专业积淀角度来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就是日积月累、不断丰富的过程,要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政治教师因为教学内容涉及多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当既是“杂家”,又是“专家”,所以要善于学习,博闻强记,尽最大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又要学习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吸取新知识,涉足新领域,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便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更愿意采取填鸭式的“一言堂”,不让学生说。而新课改的灵魂是挖掘、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调整心态,真正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教师要真正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滥用教师“权威”压服,当然这就需要教师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以丰富的知识、宽阔的视角引导学生。与此同时,还得有勇于承认不足的精神,毕竟在现代社会知识的获取早已不局限于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以开放的心态“教学相长”更易于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例如教材中的环境问题,若仅用书上枯燥的理论、陈旧的案例授课,学生不感兴趣不爱学不说,更无法达到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这时不如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了道理—实践应用”的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课余通过实地观察、书本学习、网络搜索、调查访问等途径,以探索的目光关注生存的空间,能发现存在的问题,锻炼从书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交流、讨论等形式探究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考察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能真正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及其迫切性,进而引出绿色消费。学生把保护环境从书本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述求,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更能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生活态度,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挖掘生活中的政治,创造性地运用生活素材
政治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政治资源无处不在,智慧的教师使学生长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政治,這就是政治生活化。在教学中,我改变封闭的政治环境,积极拓展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政治。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关键是政治教师是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还是让世界当成学生的课本。
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综合实践活动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形成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校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惠农区,是脱水蔬菜和高效农业为特色的农业产区,各种以脱水蔬菜为特色农业产品的企业实体有10多家,其中大部分从事生产和销售。脱水蔬菜生产有生产环境差,科技含量低,工业“三废”处理难度大,工人数量多,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鉴于此,我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就以“脱水蔬菜”社区环境为主线加以开展,现有“社区环境调查”、“脱水蔬菜”、“水污染调查”等课题。开展这项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锻炼了劳动的技能。用一位学生家长的话说,让孩子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家乡、了解家乡、体会父母的工作辛苦,对他们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我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要立足于课堂,延伸于生活;要立足于阅读,延伸于实践。“政治课生活化”是重视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途径,可为学生的政治世界提供更广阔明丽的天空。